讀書札記130207出埃及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讀書札記130207

出埃及 — 歷史還是神話?(2010)

李雅明

歷史學,聖經研究

C

簡介

(甲) 背境

A聖經敘事提要

a摩西帶領十二部族出埃及***,途經西奈山遇神授十誡,創立猶太教****,流浪曠野四十載。

b約書亞攻占迦南,族人始得定居。各族由祭司統領,是為士師時代。***

c掃羅、大衛、所羅門 建立王朝,形成國家,是為統一王國時期。

d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北國 以色列 與南國 猶大 並立二百多年。***

e北國先亡於亞述,十族散離不復存。

f南國亡於巴比倫,族人被迫遷徙,是為「巴比倫之囚」。***

g波斯滅巴比倫,族人獲釋,返回故土重建神殿。

B史實提要

元前九世紀中葉以色列 暗利王朝 始見於(聖經之外的)歷史脈絡,猶大現身更晚了近一百年。 兩者以北國較為富庶強大。

a以色列於元前722年亡於亞述。***

b元前612新巴比倫攻破尼尼微,亞述滅亡。

c南國於元前586亡於巴比倫,*** 部分族人遷徙往巴比倫。

d元前539波斯滅巴比倫。***

e次年(元前538)若干族人重回故地,於波斯治下二百年,但並沒有建立國家。

f元前516建成第二神廟。***

g元前333亞歷山大大帝滅波斯,巴勒斯坦後為希臘 賽流西王朝所統治。

h元前164馬加比(意為鎚子)起義***, 領袖 猶大 率兵進入耶路撤冷,獻祭神殿,建立 哈斯摩尼王朝,這才是巴比倫囚後第一次獨立建國。

i元前63為羅馬大將龐培所滅。***

(乙)  歷史還是神話?

1出埃及與攻佔迦南

據聖經紀年推論,出埃及應發生於元前十四、五紀,然而除了「舊約」之外, 所有埃及與中東地區古文獻 ,所有考古遺存均沒有絲毫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定居與及離開埃及攻佔迦南的記載或痕跡。

事實上,在該時代沒有任何有關以色列人存於世上的証據。*****

再據考古資料,該時代迦南地面十分荒涼,人口極度稀疏。耶利哥已毀千年,廢墟荒村,何來屠城壯舉?

結論:出埃及事件與人類整體歷史及考古知識全然不符。****

2統一王國

按聖經所言,大衛(推算元前1005-970在位)與 所羅門(元前970-931在位)時代乃是希伯來人的康乾盛世,國力強大,治地遼闊,四方來朝。

然而,根據考古資料,在猶大國最強盛的 約西亞王(確知元前639-609在位)時期,全國人口大概75,000人,首都耶路撒冷人口約15,000人。 三百年前人口理應更少,統一王國時代根本沒有足夠人口形成大型國家,更遑論稱霸四方了。

退一步說,如果某種程度強大的統一王國確曾存在,與邊鄰大國必有周旋,理應反映在諸國歷史記事之上,又何致於湮沒無聞?

實情當時迦南地方極度貧瘠,所以諸強權對之興趣缺缺。 其社會組織可能只是部落形式,兩位名王縱有其人,不過是酋長級數。 大國形象是以猶大國約西亞王時期「聲勢」為藍本,再加「虛張」而成。***

3有些學者甚至主張從未出現過統一王國,南北原是兩個獨立國家。

統一王國乃是約西亞王時期猶大文士虛構出來的。 其時北國己滅,土地為亞述據有,而亞述國勢已衰,巴比倫則尚未大興。 約西亞為猶大英主,國力巔峰,意欲南聯埃及,北定中原。 文士們於是上溯虞唐,伸訴九州一同,以主張對北國領土的合法擁有。****

惜乎約西亞王壯志未酬,元前609捐軀沙場, 猶大國旋因內鬥而急速中落,不旋踵歸於消亡。 然而那些文本保留下來,並在巴比倫之囚時期重新書寫整理,以緬懷故國,凝聚人心。 文本日後攜回故土,成為聖經源頭。***

4從巴比倫之囚歸來的「回歸派」族人曾受上國文化薰陶,又與宗主國波斯關係密切,與「在地派」族人競逐政治權力時便佔盡上風。 (註:先知尼希米與以斯拉都是回歸派要角。) 聖經原是當時回歸派所書寫編訂,以應政治需求,因此反映了回歸派的利益立場。

作者們把從巴比倫回國視作第二次出埃及,從而為當權主國找到理據。****

兩派的爭鬥曾導致聖殿施工長期停頓,後來在地派失勢受逼,不准進神殿獻祭,於是在基利心山另建神殿***,被後世的猶太人稱之為撒瑪利亞人。

撒瑪利亞人則自稱以色列後裔,他們的聖經只有摩西五書,經文與猶太人文本稍有不同。

5極大派與極小派

早期的聖經考古學家多是虔信之士, 其研究計劃亦每受宗教界支持,其研究動機是為了印証經文無誤。*** 所以早期的研究成果每每宣稱發現証據支持經文的真實性。 隨著發掘日深,知識累積,此種論調消散無蹤。

當代的聖經考古學家對經文的歷史真實性抱持不同的信任態度。 信任程度最高者被稱為「極大派」,反之稱為「極小派」。

對極大派學者來說, 凡(合乎常識的)聖經敘事只要未為考古証據所否証者,均應視為確有其事。

對極小派學者來說, 凡聖經敘事只要未為考古証據所証實者,均應視為並無其事。***

即是說,極大派承認聖經為合法歷史文本,而極小派則否定之。

舉例:由於考古証據對出埃及一事保持沉默, 對極大派來說便應相信此事確曾發生;而對極小派來說便應拒絕相信此事確曾發生。

部分極小派學者甚至否定大衛及所羅門確有其人。

(丙) 聖經考訂

6.十九世紀德國學者威爾豪森 發現「摩西五書」其實有四個不同來源, 是在相當晚期(巴比倫之囚及重建國家時期)才由猶太祭司和文士編輯成書。***

這就是著名的「底本學說」或「文獻假說」。

底本學說內涵

a五書敘事多所重複,內容有所出入,顯見源出不同,而編者不敢擅自更易。

b對神有兩種稱謂,其一稱神為 雅威Yahweh,後誤拼為 耶和華Jehovah;另一稱神為 艾洛亨Elohim,為希伯來文「神」El的複數。 (註:據此可推論曾信多神。)

c前四書中有些故事有三套不同講法。第五書「申命記」來源截然不同,因此五書共有四個來源。

d分離出來的四個來源稱為: J文件(稱神為雅威的部分); E(稱神為艾洛亨);D(申命記) 及 P(有關律法及教士部分,佔篇幅最多)。

四部各自獨立成篇,作者和成書時代都不同。 J和E作者時代較早,因為他們對一些後來發生的事並不知情。 P作者最為晚出。

J文件寫成於BC850左近的南國猶大。 E在BC750寫於北國以色列。 D在BC622耶路撒冷發現,並且呈獻給猶大國王約西亞。 P陸續成書於BC550-450 (証:巴比倫之囚的後期,及回歸的早期。***),作者是先知 以西結 的門徒。

各底本於不同時間相合併,而「五書」全本則於BC450或398年左右由一位從巴比倫回來的祭司 以斯拉 編輯訂獻。****

7不同底本的作者各有其政治目的與利益立場,反映於敘事文章之上。

南國文士所書大都醜詆北國***,北王幾乎全為邪惡之徒,北國理應遭受天譴。反之,他們大肆吹捧南王約西亞,頌稱中興之主,永沐神恩。

摩西系祭司所書極力凸顯摩西為創教先知***,千古一人,而亞倫的歷史地位則隱晦不彰。 實情亞倫與摩西兩系均世代為祭司,亞倫系更在南北兩國歷任高階祭職。 然而居於劣勢憤憤不平的摩西系最終掌握了聖經的話語權,自然對長掌大祭司職位的亞倫系冷言冷語。

聖經於波斯統治時期編輯訂獻,故此對波斯非常敬重推崇。 更有甚者,竟謂波斯王 賽流士二世 受耶和華感召而消滅巴比倫,實情波斯自有國教,從未信奉過猶太教。

聖經的編輯者(極可能是以斯拉)不是不知道經中不同源頭敘事有所出入,但為了尊重原文及其背後政治勢力的緣故,最好的做法便是妥協,於是兼收並蓄,不問異同。***

掌門之言

美國有「聖經協會」,它不是神學組織,而是「聖經」文獻學*** 學術組識。

如想認識「聖經學」,這本中文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本書綜合當代聖經文獻學的成果,鋪陳書寫聖經的時代背景,作者(或作者群體)的政治立場和寫作目的,使人耳目一新。

基督教統治西方意識形態二千年,約與儒家思想壟斷中國時期相近,而其專制形態則遠為酷烈。 中世紀虔信極篤,達到「不可須臾離也」的地步。聖經只可以崇信,沒有人敢胆「研究」。

啓蒙之後,神權漸弛,智識漸開。 至法國大革命前夕,西方才有少數有識之士自認「無神論」者,或者「自然神論」者。

我輩今天可以無所拘束地讀到這類書,得識真相,幸也。

本書稍嫌文筆不夠流暢。

警告:道行未深的基督徒看了本書可能會心煩氣躁,經脈逆亂。

馬祖道一 說:平常心是道。*** 善哉。

王維詩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