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30222新加坡史(上)

翻手作雲覆手雨 紛紛輕薄何須數
讀書札記130222
新加坡史(上)
陳鴻瑜

歷史學,國別史。
C +

簡介
(甲) 開埠
1馬來語Singa是獅子,pura是城市,Singapura意為「獅城」。
英國人到來之前,新加坡乃一荒島,為馬來半島柔佛蘇丹所擁有。
181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指令副總督 萊佛士 Thomas S Raffles 率軍艦前往馬六甲海峽東側尋覓貿易港口。 萊佛士抵達新加坡島,簽訂租借條約,設立貿易站,駐軍立國旗。***

2英國在新加坡採取自由港政策,吸引周邊人民移居開發。 華人積極移進,成為最大族群。
1824年柔佛蘇丹與英國重新訂約,永久割讓新加坡。***
1826年新加坡與馬六甲併入檳榔嶼,成為「海峽殖民地」,華人稱為「三州府」。
時英國在遠東的主要利益為鴉片貿易,鴉片由加爾各答經新加坡運往廣州。***
1867年英國殖民部委派首任總督,設置行政局和立法局。

3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新加坡淪陷。 1945年日本投降,英國恢復統治。

(乙) 戰後英治及自治
4戰後英國訂策成立「馬來亞聯盟」,但將新加坡排除在外,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
此舉意在分而治之,一方面順應天下大勢,容許馬來亞於1946年獨立。 另一方面則將經濟心臟新加坡自馬來亞挖出***,置於控制之下,並且保有遠東艦隊駐地。 香港與新加坡遂成為英國在遠東的兩顆明珠。

這個戰略佈局得到新加坡最大族群華人的認可支持,他們深受馬來排華的威脅。馬來亞雖有千般不願,但鑒於國力薄弱,印尼又從旁虎視,只好屈從。
至於印尼,打從開始就反對馬來亞獨立,認為那是英國分裂及削弱印尼的陰謀。
當代新加坡在複雜的政治背境及微妙的勢力平衡下誕生***,命懸一線的危機感形塑了國家的性情,成就了他們不平凡的功業。

5新加坡內部同樣矛盾重重:
第二大族群馬來人心懷故國,無時無刻不想重投其懷抱,對華人社經優位憤憤不平。 積怨做成種族衝突頻仍,有時能量更從半島那邊傳導過來。

華人族群又分為兩層:上層海峽華人與下層新客華人。
海峽華人 祖輩來自檳榔嶼及馬六甲,於較早時期移民新加坡創辦事業。 他們是社會的菁英階層,掌控地位財富,子弟接受英式教育。*** 他們擁有資本,害怕共產主義,對新中國的影響力相當戒懼。
新客華人 是來自福建和廣東的苦力移民後代,移進時段較晚,具有強烈的華人意識及特性,堅持子弟就讀華文學校。*** 他們人數眾多,是社會的中堅階層,部分更嚮往共產主義。
兩個族群沒有發生嚴重衝突,只因為他們同舟共濟於一個「馬來海洋」之上。

馬來亞獨立之際,新加坡也醞釀脫離殖民統治。 基層華人傾向獨立,海峽華人則傾向自治。 馬來人當然傾向加入馬來亞聯邦。

6人民行動黨 People’s Action Party 於1954年成立,是以華人為主流的跨族群激進左傾政黨,主張新加坡應立即獨立,而與馬來亞合併。 黨主席是杜進才,李光耀 Lee Kuan Yew 律師是秘書長。

1955年大選,勞工陣線 Labour Front 成為最大黨。 李光耀以人民行動黨候選人身份勝出選戰, 正式登上政治前臺。 有說新加坡的當代史等同李氏的個人奮鬥史,說法未為無稽。

7同年左派華人大暴動,總督 顧德 W Goode 指責李光耀要對事件負責。 李氏在立法會慷慨陳詞:「人民行動黨支持自由、民主、獨立和非共產的馬來亞。 我們尋求以非暴力手段摧毀殖民體系。 我們要求立即獨立。*** 現在立即給我們獨立,我們將對抗共產主義或任何其他的意識形態。」

倫敦於1956年舉行新加坡憲法問題會議,李光耀以反對黨議員身份參與,臨行前夕發表聲明,修訂人民行動黨政策綱領,轉向支持自治。***
他的理由是:「在一人一票制度下,華語年青工人遲早會給新加坡帶來一個合法的民選親共政權。」 當時,共黨叛亂是馬來亞最大的政治困擾,鎮壓共黨則是馬來亞壓倒一切的國家政策。

1958年新加坡內政自治。*** 1959年舉行首次大選,採強制投票。人民行動黨在左派的支持下贏得總數51席中的43席,李光耀出任總理。*****

(丙) 第一次獨立及併入馬來亞聯邦
8新加坡內部就應否併入馬來亞聯邦起了極大的爭議。
1961年立法議會舉行對李氏的信任投票,以記名方式進行。 李氏以僅比半數多一票過關。 人民行動黨事後立即對信任投票中棄權的13位議員祭出黨紀處分,解除他們的職務。 透過清洗,李氏黨內獨尊。***

9同年,馬來亞聯邦首相 東姑阿都拉曼 Tunku Abdul Rahman 在新加坡發表演說,首度提出擴大馬來亞聯邦的構想。 新聯邦將由馬來亞、新加坡、砂拉越、汶萊(註:最終沒有加入)和北婆羅洲(註:即後來的沙巴州)五個領地組成。

新馬兩政府首長舉行會談並達成協議,新加坡將保留教育和勞工自主權。 原因是馬來亞的教育政策歧視華語學校,勞工政策則為了鎮壓馬共而非常嚴苛。 此二者均非新加坡市民所能接受。

稍後大英國協原則上通過新馬合併。***
李光耀力挺合併: 「馬來亞是新加坡的腹地,生產樹膠錫和錫,使我們的轉口貿易經濟能夠運轉。 沒有這個腹地,新加坡就不能生存。**** 如果不合併,原本單一的經濟體將分裂為二,合作變成競爭,勢必兩敗俱傷。」 當時的新加坡經濟情況不好,基建落後,人民生活貧困,約占四分之一人口處於貧窮線下。

立法議會就合併議案進行激辯,結果以33票對0通過,18人缺席,其中17人在投票前退席以示抵制。

1962年進行公投,通過新加坡有條件併入馬來亞聯邦***,條件(一)維持勞工和教育自治; (二)新加坡公民自動成為馬來亞公民; (三)新加坡在馬來亞國會(最終訂為127席)中佔有15席;及(四)新加坡維持多元語言。

10汶萊爆發反合併暴亂,新加坡乘機打壓共黨。 1963年執行「冷藏行動」***Operation Coldstore,逮捕112名激進左派工會分子,取締共黨刊物。
此役李氏憑借馬來亞體重,在社會層面排擠異已,確立大家長獨斷地位。***
曾幾何時左派勢力支持他登上政治舞台,現在遭受他無情清剿。

11合併日訂為1963年9月16日。
李光耀意圖使新加坡先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再加入馬來亞聯邦,不顧英國反對,於8月31日宣佈獨立。*****
以英國當時的立場而言,批准的是新馬合併而不是新加坡獨立, 大英國協要員憤而拒絕出席獨立慶典。

更嚴厲的是馬來亞當日尚未批准新加坡要求的全部條件。 李氏此舉等同限期15天要求馬來亞答允新加坡開出的所有條件*****,否則永久獨立!
大局動盪,英國與印尼俱不懷好意,馬來亞領袖不敢延宕危機,只得屈從於李氏的訂單。
此為險中取勝的妙著,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成為馬來亞聯邦十四州的一州。*****

但過度運用手段也種下禍根,使得馬來亞領袖心懷恚憤,日後對他處處提防。
乍看這並非大政治家的胸襟行事, 但假如他的真正意圖原來是追求終極獨立,先借合併擺脫英國殖民控制, 再結怨馬來領袖以為他日退出聯邦之伏線,則如此「計中有計」,機心實在太深!****
數十年後,若干馬來亞歷史學家和政界人士確實抱持這種「深沉陰謀論」觀點。

(未完待續)

附錄 杜甫「貧交行」
翻手作雲覆手雨, 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