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30308劍橋印度簡史

劍外忽傳收薊北   踏過櫻花第幾橋

讀書札記130308

劍橋印度簡史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   (2002)

作者 B D Metcalf and T R Metcalf

歷史學,政治史

B

 

簡介

劍橋史,英語史學界之「大宗」。 其中尤以「劍橋中國史」最大陣仗,約五十年重寫一次,集半世紀西方漢學大成於一書,為業界之盛事。 全書按斷代分冊,各個朝代由專攻該朝的專家群執筆,上次大集結總編輯是 費正清Fairbank。

本書由夫妻檔史家執筆,論述年代局限於 奥朗則布皇帝之後,獨立之前。 換句話說,聚焦於英國施加影響力的現當代印度政治史。 全書史識縱橫,力冠同儕。(註:劍橋同期出版了多本國別簡史,左岸翻譯了若干本。 我還讀了英國、德國、希臘和意大利共五本,感覺上以印度這本最佳。)

 

(甲)英治時期簡史

A 早期通商

1 (英屬)東印度公司為股份公司, 1600年獲 伊利莎伯一世授特許狀而成立, 擁有武裝商船,全權行事, 獨家專營遠東貿易.

2 東印於蒙兀兒王朝盛世 (註:1707奥朗則布皇帝駕崩為盛衰分界綫.) 來印, 其初也,謟媚朝廷以乞討貿易. 為釋人疑慮, 甚至放棄宣教使命,*** 非常務實.

時英國查無可供出口商品 (註:英國生產毛織品, 但遠東炎熱,缺乏市場.) 只得以金銀填補貿赤. 入口商品以紡織品及香料為主, 行銷西歐,足以圖利.

1661葡萄牙公主下嫁 查理二世,以 孟買***作嫁妝, 英人在大陸始有立足據點.

 

B 封臣時期

3東印經營有方, 招致孟加拉王公嫉忌, 揮軍 加爾各答 (註:時為東印商業據點.) , 虐殺英商.  (註:將四十人投於窄小密室,一夜窒息俱亡, 史稱 “黑洞事件”.***)

英將 R Clive 於1757普拉西之役**** 以寡擊眾,大敗王公,佔領孟加拉邦. 朝廷迫於無奈,承認其統治權, 形勢從此主客互易.

東印封國 孟加拉, 開府 加爾各答,勢力日盛. 反觀蒙兀兒體制崩壞, 內爭不息, 各路諸侯紛紛攀付東印.

4時英國興起工業革命, 貿易形勢根本轉向, 印度反成英國工業製品(eg瓷器、棉織品.)出口市塲. *****

 

C 併吞天下

5蒙兀兒日暮黃昏,大陸四分五裂. 東印縱橫捭闔,挑撥離間, 尤以攏絡穆斯林王公,壓制印度教民眾的策略大為成功.***

五十年間奮力經營, 1803兵臨首府 德里, 架空朝廷,取得全印統治權.***

6英人深具政治智慧, 起初並不施行直接統治****, 一切沿用舊體, 穩定形勢,培養班底,建立印度僱傭軍. ***

7十九世紀初東印大規模開發無敵人氣商品—鴉片,*** 行銷識貨的中國市場. 然後由中國購入茶葉,回英銷售 .(註:時英國本土國民開始嗜茶, 其習至今不改.) 再由英國出口工業製品付運印度大陸.  三角貿易****,大發特發.

8印籍軍隊大嘩變1856***, 但獲菁英階層支持, 英人迅速平亂.

9英國會通過「印度政府法案」1858, 收回東印權力,悉數轉移英皇. 維多利亞女皇成為印度女皇*****, 派遣 Viceroy副皇 代行統治, 印度正式成為英國屬國.

大英帝國一躍而成世界最強大國家, 日不沒落, GDP幾佔全球一半.*****

(註:二千年來,只有北宋和二戰後極短時間的美國才能達到近似水平.)

10英人高度成熟的殖民統治技巧, 在制度上多所創新.**** 香港施行的行政和立法會政制、政務官Administrictive Officer施政系統、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 等等建制皆在印度創立。  匪夷所思的還有公立學校、公務員考試制度….. 甚至公共墓園(當真?),都在印度發明.

英治打造了印度公務員系統, 英語菁英階層和軍隊, 對獨立後的印度其實恩澤殊深。 這算得上「壞心做了好事」吧。

 

D 力盡覆滅

11 約有70名受英語教育的印度人士1885於孟買結社, 成立「印度國民大會黨」(ie國大黨).***** 起初國大並無挑戰英國治權之意, 定位只在於爭取印人在立法機關席位, 追求參與公共事務, 和削減軍費.

12世紀之交,印度每況愈下, 一戰及流感侵襲, 更使雪上加霜. 英治政府家長作風,遂行高壓,引發全國罷市示威.

1919阿姆利則市守將R Dyer奉命領兵驅散群眾,竟然封閉廣場,進行屠剎***,死者370人,傷者逾千. 其人事後只遭撤職,回英竟被捧為英雄,獲發獎金三萬鎊,離晒大譜. 印度舉國嘩然,上下離心.

13 甘地 於1915回國參加國大黨, 發起三次不合作運動,*****爭取獨立. 英政府對柔性抗爭束手無策,一味將國大領袖投獄, 反而造就了印度國民認同團結, 國大亦因此茁壯成長.

14 二戰風雲席捲,日本佔領緬甸, 英印被迫攜手抗日. 戰後英國國力疲敝,民意轉向,世界大潮反殖民化. 加以工黨執政, (註:保守黨首相 邱吉爾Churchhill 在印度政策上為強硬派, 平素極之唔順甘地.)乘機卸下歷史包袱, 印度得以和平獨立.

15 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在英治時代裂縫日深, 建國前夕,流血衝突,無日無之. (註:加爾各答大屠殺雙方共死4000人,外地各死7000人.)  終因完全喪失信任基礎, 穆斯林首領 真納 遂倡議 巴基斯坦 獨立建國,*** 甘地協調失敗, 為免內戰,國大首領 尼赫魯 同意分割.

1947年 英旗降下,兩國獨立.*****

 

(乙)聖雄 甘地 行傳

甘地婆羅門出身,留學英國,移民南非二十年, 從與南非政府長期抗爭中領悟 “非暴力” 模式,遂成一代宗師.

1915他回國參加國大,主張非暴力抗爭*****, 按印度教和平精神訴求人間正義,情意懇切,感動人心(包括英美在內).

他擅長使用傳媒塑造形象, 尤以1930經典的「製鹽遊行」***贏得全球注目. 是役甘地穿著苦行僧服袍, 身形瘦弱,柱杖而行, 隊伍全長240英哩, 中雜婦女,秩序井然. 加上英治政府冇腦,數番將他投獄, 更使舉世風評,目為完人.

領導及重塑國大為甘地從政之最大貢獻. 國大在他的領導下成為具有凝聚力和組織力的現代政黨, 在於亞洲,實為首見.***

甘地毫不戀棧權位, 晚年淡出政壇, 以 尼赫魯 為接班人.

建國時刻,他最後一次導領國民以非暴力抗爭形式, 壓制獨立後的政府當局, 迫使她將前國家基金中巴基斯坦應佔部分三千萬鎊撥還巴國***, 高風亮節,天下同欽.

因是之故, 以87歲高齡為印度教極端分子所刺殺.*** 成仁取義,磊落一生.

甘地以印度教哲學安身立命,行禁慾,反現代化, 每天用若干小時以傳統手機紡紗.

(註:國大黨旗即以紡紗手機為標誌.)

其人弱點為過度理想主義, 時或感情用事, 幹才有所不及.

甘地雖亟思親和穆斯林以整合國家, 但其印度教至上主義,使得與穆民交接時恆抱持上位心態, 故而從未獲得對方真切信任.

 

掌門之言

「劍橋出版,必屬佳書。」此言誠不我欺。

英國統治印度是近代史的大事件,形塑著整個亞洲的現代化進程。

舉例說:沒有印度所為强力跳板,英國沒能力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

向有興趣了解現代亞洲形成的讀者強力推薦此書。

 

印度文化比中國還遠久,但這民族的歷史感極差,簡直到了忽略歷史的地步。

究其原因,在於印度文化核心價值和哲學壓倒地傾向離世, 追求的是內心和精神上的「解脫」。 「歷史」記載的必然是「俗務」,對響往「超凡入聖」的求道之士來說,是為負累。

但我相信「人為政治的動物。」,「仁者,(二)人也。」。 我堅決不相信有離世的「正覺」。  六祖惠能 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