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30317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讀書札記130317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周錫瑞 Joseph Esherick

 

歷史學

B +

 

簡介

(甲)       義和團

1 def「義和團運動」是清末中國東北部一塲地區性農民運動, 宗旨在於以暴力方式打擊及驅除洋人洋教.**** 「義和團」意指以「義和拳」拳會為核心組織起來的民間團體. 義和拳則是民間一種性質上介乎武術與秘密宗教之間的活動, 特色為全民性的儀式化「降神附體—刀槍不入」術.****

 

2義和拳事件簿

義和拳起於山東西部, 主要活動範圍僅限山東河北兩省之局部. 其興也驟, 其亡也速, 如非朝廷失策, 招引拳民入京, 圍攻使舘, 造成1901年「八國聯軍」之役, 哄動寰球, 則不過區區民變, 無從留大名於世界史!

歷代民變, 其動機乃是生活無著, 不堪暴政, 因而先天上是反抗朝廷的. 義和團則不然, 她的旗幟上寫的竟然是「扶清滅洋」!***

對於義和團運動, 無論是當時和今日, 均出現截然相反的定性評價. 褒者捧為正義的反帝國主義人民起義, 貶者則斥為愚昧的禍國殃民暴動.

 

3本書乃是美國學界治中國歷史的里程碑作品, 其創新之處在於人類學取徑,*** 以義和拳獨特的「降神辟刅」儀式為核心, 放置在魯西自然’生態’農業和社會背境之下, 然後考察帝國主義入侵, 洋教橫行鄉里此種時代張力, 如何蘊釀成大型農民暴亂. 書名「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點題適切.

 

(乙)       盜匪/團練 人類學

4「義和團」所以取名, 意在自比為團練.  def團練是清代經官方正式認可, 由地方士紳組織的民間自衛團體,*** 功能為應付猖獗的盜匪活動.

太平天國亂後, 團練地位增強, 義和團遂以團練自我定位, 實情上他們並不是團練. 義和團由農民自發組織, 除最後階段外從未獲得官方認可, 在大多數情況下更遭到官兵鎮壓.

 

5 def盜匪意指人們結成團伙, 進行攔路搶掠, 洗刼富户和綁架, 其活動在刑部紀錄歸檔者.*** 團伙人數一般為六七人至十數人.

盜匪通常不在自家鄉里活動, 犯案常跨省界進行. 官僚系統內部, 垂直綫路行事效率遠較水平網路為高, 所以跨省緝捕效率很低.***  又, 盜匪居於鄉里而跨省做案, 其績效有利本鄉經濟, 故而常獲容忍甚或包庇.  少數情況為盜匪寄居鄰省而回到原省做案, 他們也不在寄居地方作惡, 該地同樣享受接贜之利, 也可能對他們加以容忍.

更有趣的是盜匪的半職業性質, 他們本是農民, 故而會在農忙時節休盜從耕. 農村過年大過天, 所以春節甚少盜案. 當然, 按補償率, 節前就要積極開工剌. 結論:盜匪活動是有季節性的.

 

6山東西部比較中部和東部貧窮得多, 於是盜匪團練俱盛行. 義和團起源於該地區, 事出有因.

魯西北屬華北平原, 黃河流過, 水災頻仍, ( 註: 百年間黃河兩次改道, 該區苦不堪言.), 土地碱化, 比魯西南更為貧瘠, 從來是盜匪之鄉.

魯西南鄰近江蘇, 大運河經過此地, 原本經濟狀況不差. 惟是清中葉海運轉盛, 大運河沿綫市鎮衰落, 人民失業, 盜匪遂盛.

 

7作者按地理生態將山東省劃分為六大區, 再將清代全省文武舉人數量按區分佈, 與相關變量進行統計學迴歸分析, 得出結論: 與文舉數量最大相關的因素是政區和城市(註: 如省,府和縣城.), 次為人口, 有趣的是再次則為盜匪活動!

文舉數量與盜匪活動呈負相關,**** 即文舉數量愈多則盜匪活動愈少, 反之亦然. 作者的sense解釋是: 文舉多反映該區士紳階層厚, 掌控基層力量強, 故而團練組織亦較完善, 盜匪理性選擇, 自然減少進犯. 反之, 一地盜匪橫行, 其侵犯者當然是地主士紳, 則他們只得遷徙避離, 士紳遷走自然減少中舉人數. 士紳數量與盜匪活動相互負回饋, 形成這種現象.

另外, 盜匪盛行地區人們為求自保, 尚武成風. 故而武舉數量又與文舉成反比, 而與盜匪活動正相關.***

 

8再將兩地區互相比較, 魯西南士紳較多, 團練較強, 義和拳1895年初起於此區, 確實汲源於團練勢力, 名為「大刀會」. 大刀會沒有降神附體術, 其行動形式截然不同於後來高峯期標準意義的「義和拳」.

魯西北士紳勢弱, 團練亦弱, 1898年義和拳再興於此區, 變身為以降神附體術作號召, 組織散漫, 然而傳播力量極強的標準意義的「義和拳」.***

兩種不同風格的義和團由兩種不同的社會基層背境催生, 此為作者最大創見.

 

(丙)民教衝突

9洋教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獲准在內地傳播, 其始也信者甚稀, 推展極為緩慢. 及至1895年甲午敗戰前後, 列強瓜分中國步調加快, 朝廷恐外達到高點, 人民信奉洋教急遽地大幅增長.***

時人之所以入教, 意不在於奉神而在於托庇.***** 所以常有a整條村子入教;  b原本反教人士不堪打壓而轉身入教; 及c白蓮教眾洗底入教 等奇怪情事發生.

由此產生的民教衝突, 其性質並不是宗教衝突, 而是地方集團的政治和利益衝突.**** 此種衝突之所以不能按照傳統士紳或官長仲裁的方式解決, 乃是因為洋人教士’公使甚或洋人軍隊的介入, 打破了傳統地方政治運作的常規.***** 義和團運動本原是「傳統的復仇」.

有名案例: 1895年巨野教案與大刀會之亂.

10 首波義和團運動起於魯西南, 相對魯西北, 該區士紳與團練力量較强, 村民透過傳統網絡組織「拳會」與教民爭鬥, 此即大刀會.*** 主導情勢的梅花拳派純為武術, 沒有宗教色彩, 也沒有降神術. 起事首領為了避免連累梅花拳, 於是改名「義和拳」.  大刀會之亂以傳統網絡為背境, 官府懂得應付, 「懲首解從」, 亂乃平.

 

(丁)義和風雲

11及至1989年運動再起於魯西北, 網絡性質截然不同.  魯西北士紳力量最為薄弱, 沒有能力掌控鄉村情勢, 新型降神術義和拳遂以「接觸感染」方式高速度大面積散播.***** 其勢道驟烈, 遠出官府和士紳意料之外, 傳統「懲首解從」處理方式全然失效, 情況瞬即失控. 在省級軍隊鎮壓失敗, 總兵被殺後, 立即跳躍至出動中央精銳軍隊的地步. 精兵出, 暴亂平.

 

12魯西北新型「降神術義和拳」與魯西南傳統「武術義和拳」無論內涵’組織和傳播形式都大不相同.*** 降神拳來自外省, 欠缺武術內涵, 因而不按「門派—師徒」緊密方式組織和傳播. 習武需時長久, 神術則極易學練, 快速上手, 兼且非常適合農民文化,*** 感染力特強. 相對來說, 士紳不但不認同此等神術, 反而心懷戒懼, 力加排拒. 所以士紳團練盛則神拳受抑, 反之, 神拳進村則士紳團練無力化. 神拳與士紳團練成「蹺蹺板」效應.

 

13神拳的最大特色是全民化.*****

無論古今中外, 巫術傳統中只有巫師才有能力「降神附體」, 常人必然欠缺這項能力. 神拳則不然, 所有弟子經過授飲符水後均獲降神能力, 此後功夫各憑修練, 學無前後, 達者為「仙」.   全民化導致組織散漫而傳播快捷, 一條村子只要從鄰村請來一位神拳高段, 設「壇」任「大師兄」, 村民付出極低的費用即可進壇修練. 神拳能否進村, 端視乎士紳有沒有能力或意願加以阻拒.  一經設壇, 從者必眾. 所以, 神拳散播大抵與士紳勢力成負相關, 魯西北成為神拳温床, 其理在此.

這種組織形態使得神拳極度欠缺垂直統率力度, 無法協調行動,*** 然而散播快速, 動員容易. 受到招攬, 旬月即有萬計拳民進京; 遭逢取締, 立時土崩瓦解, 踪影全消, 不似白蓮教那麼堅韌難拔.

 

14神拳的另一特色是儀式化的「降神附體—刀槍不入」術.*** 此術脫胎於大刀會擅長的「金鐘罩」排打武術, 而以傳統巫術「降神附體」包裝起來.

要考究的是何以此術瞬速上市熱賣, 哄動朝野? 農民的邏輯有二: A洋人槍炮人力難當, 只有神力才能剋制. B洋教進侵, 本土神仙遭到冒犯, 自當下山反擊.

朝廷真的相信「洋槍洋炮不入」嗎? 未必盡然, 且看慈禧在御前會議的發言: 「法術不足恃, 豈人心亦不足恃乎? 今日中國積弱已極, 所仗者人心耳, 若併人心而失之, 何以立國? 」*** 慈禧極恨洋人干涉內政, 挫折她的權力, 但官員和軍隊俱不足恃, 末路窮途, 她只好寄望虛無縹緲的「人心」, 尤如農民之寄望於神力.

 

15因應局勢, 朝廷委任袁世凱為山東巡撫, 統領七千現代化精兵赴任. 袁氏以鐵腕手段恫嚇及剿滅拳民, 成效顯著. 就算在後來變亂高峯期, 朝廷頒佈正式文件將拳民定性為「義民」之際, 他也陽奉陰違, 力壓全局. 亂源山東在亂事高潮時反而相對鄰省平靜, 洋人損害亦較輕, 中外均對袁氏高評價, 使他成為拳亂最大得益者.***

 

 

掌門之言

本書在專業界享負盛名,但在業餘界卻幾無人識。

作者於八零年代初在山東大學做項目研究,曾經親自落點参與口述歷史田野工作,故其治學取徑大異於其他西方同行。

他也是較早應用人類學技術治中國史的學者,本書是他的成名作。

本書是全然嚴肅的專業寫作風格,頗感沉悶,故此不推薦作普通閱讀。

 

附錄: 篇首對聯作者屠宰業從業員 徐五 還有一聯更正

「金欲兩千酬漂母, 鞭須六百撻平王. 」*****

注意, 韓信以1000金酬漂母, 伍子胥撻楚平王屍500鞭.

 

另聯「鼠因糧絕潛踪去, 犬為家貧放胆眠. 」亦有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