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425“焚燒胸罩” 的迷思

SENSE隨筆130425
“焚燒胸罩” 的迷思****
供稿人:蟬

(甲) “焚燒胸罩” 的歷史

「美國小姐選美」Miss America始於1921年大西洋城。 當時大西洋城的生意聯盟Business Men’s League為吸引遊客舉辦名為 “Fall Frolic” 的秋季遊樂會,其中一個環節將多份報紙舉辦的選美比賽冠軍邀請到來鬥艷。 首屆摘冠的參賽者被命名為「美國最美麗沐浴小姐 Most Beautiful Bathing Girl in America」。 獎金一百美元。

1968年,「美國小姐」已成為NBC直播的電視節目。

時值越戰尾聲,美國反戰運動發展至高峰。 去年4月合共50萬人分別於紐約巿及三藩巿舉辦反戰遊行。 68年1月越共發動 “春節攻勢” 令美軍深受創傷,反戰浪潮更趨劇烈。

當時社運的理據多元,反戰的理由亦不一。 例如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便以越南人應當擁有獨立與民族自決的權利而反對美國參戰。 (有關越戰歷史可參閱 《讀書扎記130306鏖鬥的年代》。)

那時年社運的參與者主要為男性,而女性則被視為次等的參與者。 因女性當時即使參軍亦只能參與非戰鬥崗位;即使以士兵的母親或家眷身份參與社運,一般在社運組織中亦只能充當非幹事的職位。 連年的社運活動令女性累積了組織經驗,早期的女權組織亦伺機在其中吸納新血。 其中一個乘時而生的女性主義組織便是「紐約基進女人 New York Radical Women NYRW」。

美國女性主義運動一般分為 “第一浪” First-wave及 “第二浪” Second-wave。

第一浪運動集中爭取女性應有的法律權利,例如投票權、財產擁有權等。 而第二浪則集中爭取 “一般平等對待權利”(即是 “平權”),諸如生育權利、就業權利等。

NYRW由一群前童星組織,主要成員均為二十來歲的年青女人。 是第二浪女性主義期間組成的一個壽命較短的組織,她的成名作稱為「美國小姐示威事件」。***

1968年9月,NYRW串連了近400名女性主義者駕車前往大西洋城,並在 “美國小姐選舉” 當天聚集在會場外面高叫口號並派發傳單。

進一步的舉動更是留名後世: NYRW在現場放置了一個寫上「自由垃圾筒Freedom Trash Can」的大鐵筒,將一些象徵規限女性的物品如胸罩、高跟鞋、假眼睫毛、化妝品等等扔進去,稱之為 “虐待女性的器具”。 NYRW本欲將自由垃圾筒中的物品焚燒,但遭到在場警察的阻止。

事後當地報章誤報活動中該等物品遭到焚燒。 紐約郵報更以「燒胸罩者及美國小姐Bra Burners and Miss America」為題報導事件。

記者的本意是以 “焚燒胸罩” 去比喻反戰國民 “焚燒徵兵證” 的舉措,*** 後來NYRW覺得宣傳效果良好, 便鼓動 “焚燒和拒絕配戴胸罩” 作為婦解運動的策略。 自此 “焚燒胸罩” 成為婦解示威的招牌活動。***

(乙) 「性別研究」的學問

「性別研究」這一學門,早期重點多集中在女性身上,而且當中不少帶有女性主義的色彩。 如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名著《第二性 The Second Sex》,便從女性的 “從屬地位” 著手作出政治批判。 然而無論內容為何,「性別研究」皆不能避開 “性別差異” 這個識論題。

“生殖差異” 是社會判斷性別的基礎。*** 大眾似乎亦認為男女之間的生殖差異造成他們角色、身份和行為上的差別。*** 學界則針對性別差異提出了分歧的說法。

A. 身體如機器說 Body as a machine

認為男女間之差異直接由生殖差異所產生。****

舉例:史蒂芬高伯格 Steven Goldberg在《為何男人統治Why Men Rule》一書中主張男人體內的 “睪固酮” 濃度較高,佔有荷爾蒙的「侵略優勢」,故社會需要父權結構。*** 惟後來此說被證實為因果倒逆。

“機器說” 主要由男性倡議,好替現存的性別秩序辯護,*** 機器說也排除掉「社會性別配置受體制影響」的事實。

舉例:大衛傑瑞 David Geary在《男人,女人 Male Female》一書中指出男性之間暴力程度高於女性。 但卻忽略了社會中某些次文化,如軍事機制、黑道組織等,如何定義 “男子漢” 所形成的文化習性,對暴力行為的影響。

B. 身體如畫布說 Body as Canvas

認為男女性的特質是由文化繪製的形象。*****

舉例:選美比賽中參賽者需要穿著性感衣服去突顯所謂的 “女性體態美”。

女性主義學者 蘭西福瑞哲Nancy Fraser沿用 傅柯 Foucault的取徑,把性別化的身體視為規訓實踐的產物*****,規訓成效是以肉體展現的,因而是溫馴和可以教化的。

舉例:民族誌學者 艾倫克萊恩 Allen Klein 在健身房從事 “田野調查”***,觀察到一種完全受制於運動、節食與藥物的次文化, 目的是要達到 “理想的” 男性形態。 (編按: “變態”也可以。)***

舉例: 麥克唐納遜 Mike Donaldson 論述 “戰爭中以肢解屍體來表現男性氣概” 時說:「男性氣概的具體位置— 即身體 – 遭到毀滅,也可以是獲得、表現和永久保存 “社會化男性氣概” 的一種方式。」

(編按:山本五十六 大將的格言「男兒當常與戰場永存」可為注腳。)

C. 二元論場模型 Two-Realms Model

70年代女性主義理論家提出性Sex與性別Gender二元論。*** 指出 “性” 是一種生理事實,區分動物的雄性與雌性差異; “性別” 則是一種社會事實,區分男女性在社會活動中的角色。***** 此說現已成為核心教條。

這模型在觀念上是一大突破, 推導出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在參與社會時的性別範型。***

另一將性與性別範型分離的「雙性特質 Androgyny」概念由 珊卓班姆等心理學家提出。 此概念將性別範型內的因素,如陽剛特質Masculinity和陰柔特質Femininity獨立,並提供給個人以作自我性別化選擇時參考。

但是這模型卻不能解釋何以 “男性角色” 作為一項文化選擇,總比對立的一方受到更多重視。

當代性別研究學者 蕾恩柯挪 Raewyn Connell 提出格局宏大的社會體現論Social Embodiment解拆性別為何物,另文再談。

參考
《性別的世界觀》 蕾恩柯挪
《Gender in World Perspective》 Raewyn Connell,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