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519否定文字的蘇格拉底

SENSE隨筆130519

否定文字的蘇格拉底

A字人執筆

 

今時今日,在這個全球識字率近乎八成半的世代, 文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 可是在二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公認的智者,卻反對人們使用文字。

二千多年前的希臘, 知識的承傳全靠口耳相傳,文字作為溝通的媒介仍然是一件新鮮的事, 蘇格拉底擔憂青少年 “沉迷” 使用文字會荼毒心靈, 如同今日有人認為上網會對青少年有壞影響一樣。

蘇格拉底師承 迪奧提瑪Diotima,以 “對話” 的方式學習,是故蘇格拉底對 “文字教學” 加以撻伐; 柏拉圖 則把他老師的論點寫入 「對話錄」 裏; 但到了 阿里士多德,他年輕時已經浸滛在 “閱讀的習慣” 之中。

柏拉圖以文字記載了蘇格拉底的對話而成不朽。

蘇格拉底認為所有雅典市民都應該為人類社群成長而努力, 唯有檢視過的文字及分析過的思想才可以達成真正的美德; 而唯有真正的美德才能達成一個正義的社會。

即是說, “美德” 就是通過對知識的徹底檢視並消化其中的含義而達成。***

早期希臘的學習方式都是以口耳相傳, 個體接受集體的智慧,有如「荷馬史詩」那般。

蘇格拉底要求學生以對答質疑所有事物,直至看清原有想法的本質。***

 

蘇格拉底被控以 “蠱惑青年” 之罪,被判處死刑,還有被譴責 “不信神”。

對蘇格拉底而言,控訴他的政治目的有二: 首先,處罰他維繫一個當局認為危及國家安全的交友圈; 第二, 制止他質疑約定俗成的智識。

審判其間,蘇格拉底慷慨陳詞, 提出對當時社會的質問。

其中他深信書寫文字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原因有三,記錄如下:

(一)書寫文字缺乏彈性

文字被寫下來就不能被改變, 刻在金字塔的文字仍然存在石璧上面。 蘇格拉底擔心這種不變性會讓人誤以為文字就是真實的事物, 如 “原教旨主義者” 提倡的一般,僵化人的思想。****

以為看過文字以後,就完全了解一件事。並不能尋到真知,智慧和美德。

(編按: “原教旨主義” 源出宗教界,認為「聖經」得自天啓,人類對其內容不應妄議。 所以聖書只能按照 “字面含意” 逐字逐句解讀,不得加以詮釋、引申、類推或視之為隱諭。 ***

如此,聖書所說無論表面看來怎樣不合理,例如書中記載的神跡,都是真理和事實。)

 

(二)記憶力的摧毁

蘇格拉底觀察到讀寫能力能夠大大提高文化整體的記憶,但會削弱個體的記憶。

古希臘的年輕公民,自小以記憶檢視大量的口傳資料,記載并增進了個人及社會整體的知識。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應該透過記憶的過程令知識內化,再經由與老師討讑,進一步去蕪存菁。 將所有知識記於文字而不是腦袋,並沒有釋放腦袋的記憶力,反而削弱了記憶力。

今天,記憶力在個人由幼稚園到研究院的學習過程中無疑很是重要,但大多數人學習過程所鍛練出來的記憶力相比古希臘人,甚至祖父母輩,即可發現 “背誦的知識” 越來越少,只要觀察學生能背誦的詩句便知一二。

 

(三)語言失控

其實蘇格拉底最恐懼的並不是閱讀本身, 而是知識氾濫以及不求甚解的學習態度,***** 經過曲解的文字傳下去,就沒有人能為它改正。

「一旦某件事化為文字,寫成文章,不讑以何種形式傳播,它不只將流入瞭解的人手中,也將流入無知的人手中。 文字並不會篩選談讑的對象,當它遭到誤解或濫用時,便再也無人替它闡釋或辯駁了。」—– 蘇格拉底

 

時至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蘇格拉底的恐懼成了現實, 擁有電腦的人可以隨時隨處得到所有知識,個人的記憶能力越來越低,亦越來越少人將知識內化,分析資訊的真確性以及其中的涵義。

其實,正如柏拉圖所察覺到的,蘇格拉底要反對的並不是文字與閱讀,而是「喪失檢視語言的能力」以及未「傾我們全部的智慧」來使用文字。

蘇格拉底的觀點對古昔的文字,以致於現今的互聯網,都發人深省。

參考:

《普魯斯特與烏賊》瑪利安 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