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1204地下經濟與山寨文化

SENSE隨筆131204
地下經濟與山寨文化
執筆人:Kan

〈地下經濟〉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交易活動。 社會的演進從漁獵採集型態到農業,再到工商業;交易貫穿各時期而無處不在。 不管是以物易物, 或是用金錢做媒介,無論是否合法,交易都令雙方得到了好處。 只要有需求,人們就會創造供給來滿足它。 反之,只要有供給,商人都會想盡辦法創造需求來促進營銷。 這是古今恆常的道理。***

香港大多數人或創業開店,依法規營商及繳稅;或在辦公室上班,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每年繳入息稅。 這種我們視為正常的經濟制度其實反而是異常的。 全世界有一大半人口投身於非正規的經濟體系,從事「地下經濟」的營生。
《地下經濟》作者Neuwirth美其名為debrouillards,這個法語的意思是 “充滿創造力的經濟模式”,簡稱「D體系」。「D體系」是流傳於非洲法語系國家與中南美地區的俚語,指的是地區盛行的:未向政府登記、沒被納入管理、以現金支付,且不繳稅的生產與交易活動,以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體系。***
經濟學文獻上與此相近的用詞,包括了非正式Informal、未納入管理Unregulated或無組織Unorganized之體系,或簡稱其為 黑市Black Market、地下經濟Underground Economy或 影子經濟Shadow Economy,並將同時兼有地下經濟及正式體系的經濟,稱為雙元經濟體Dual Economy。

根據書中引用的估計數據,全世界地下經濟約有十萬億美元的規模,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地下經濟普遍存在於未開發國家、發展中地區、先進國家的發展初期,甚至先進國家的落後地區。 由於體系具有不繳稅及不受政府規範的特質,故多予人以落後髒亂、破壞市容與公共秩序之不良印象,且易讓人將之與黃、賭、毒或走私軍火等犯罪活動聯想起來。

但是此體系亦發揮許多正面的功能:它為不計其數的社會底層人士提供了就業機會,因而活絡了整體經濟。 人們在「地下體系」中鮮少接受政府協助,他們努力奮鬥,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某些人終至事業有成,升級轉型進入「正式體系」。 由D體系演化為雙元經濟,再進化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全球所有已開發國家皆曾經歷的發展路程。***

〈山寨文化〉
1979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 同時亦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山寨。 山寨産品防不勝防地混雜在各種衣物、皮革、手機的貴價品牌當中。
在山寨手機大本營的廣州大沙頭二手貿易中心, 人們可以隨便買到幾十款不同型號、幾可亂真的最新款手機,有些甚至附上產品防偽標誌。 這些手機外表非常漂亮,螢幕顯示與正品一樣清晰,所有功能都能運作,看起來就像原廠的完美複製品,但價格只是正品的五分之一,如果大量購買還能再打折扣。
成千上萬帶著滿袋人民幣現金的非洲顧客穿梭在這個雜亂無章的市埸中, 運著一箱箱被膠袋層層包裹的手機回國,進貨成本加上機票運費, 也最少能賺取一至兩倍的利潤。
除了偶爾應西方政府或品牌公司的要求施加取締, 中國政府基本上對盜版製造商採取不干涉的態度。 工廠和展示廳通常會在假日營業,因為執法公務員大多不用上班。 盜版商亦總是「剛巧」在員警突襲臨檢前關店。即使店鋪掉以輕心被突襲,老闆亦從不會在當局抵逹時出現被抓,最多只是仿冒品被沒收而矣,幾天後盜版商改頭換臉用個新店名在新地點再次開張。

如果想生意做長久,仿冒品的公司會繳一丁點稅, 向政府申報合法部分的收入以掩飾其盜版生意。 這些公司都有僱用員工,參予提振經濟及促進消費,因此政府也不想進行嚴厲打擊。 硬要所有店舖都賣正貨或根據實際經營數據交稅,許多商店根本不能賺錢或者存活。
有些合法商店賣的也可能是假貨, 很多高質仿冒品好到就連原本設計或生產的人都無法分辨。 其實這些超A級仿冒品通常由那些與品牌廠商簽約的工廠製造:他們白天生產品牌商品,晚上和周末則製造仿冒品。***

事實上,盜版活動未必一定損害版權持有人的利益。
「商業軟體聯盟」是一個監控非法軟件的工業團體,該聯盟估計2008年全球盜版軟件導致軟件公司損失了530億美元, 當年全球有百分之四十一的電腦上安裝的軟件是非法的。 聯盟的統計數字其實過度誇大了軟件公司的損失,他們假設每一個盜版的使用都代表軟件公司損失了一個正版銷售, 亦即是假設沒有盜版出現,所有使用者都會出錢購買正品。 但事實上大部分受歡迎的軟件都非常昂貴,大多數盜版使用者(尤其是學生,即未來社會和IT界的棟樑)根本無法負擔,這意味著該損失估計並不可靠。***

不少有能力負擔正版的人亦會使用盜版,這的確造成了軟件公司的銷售損失,但盜版對軟件公司的影響未必全是負面的。 對軟件公司來說,建立市場和使用者基礎是件有價值的事,正如 蓋茲 說的:「只要他們能偷走,我倒是希望他們能偷我們的。」 因為盜版有市場即意味著有更多人使用微軟的產品,某程度上幫助了微軟宣傳及擴大市場佔有率, 即使暫時在銷售環節沒有收入,但建立了強大的使用者基礎,能加強市場對產品的信任和依賴, 對未來的銷售肯定有莫大好處。 正如很多人在學生時期會使用盜版軟件,但畢業後能負擔正版時,都會盡量轉用正版,而他們的公司當然亦會為僱員購買正版。

歷史顯示,仿冒行為是驅動藝術和文化成長的重要力量。*** 歐洲在中世紀前,書籍與文學只是貴族的奢侈品,十六世紀初,盜版小販將流行文學帶入鄉村。 十八世紀時賣盜版書籍的小販生意比合法書店更好,以致書商一方面振臂疾呼要求政府加以取締,另一方面卻在幕後供應貨源。 這使教會得到靈感,僱用流動攤販售賣聖經和分發傳單,成為當時傳播福音最有效的方式。

此外,盜版亦幫助不少文學家如Elizabethan和 Shakespeare的作品死而復生。這些作品初時只在少數貴族間流傳, 原著甚至因為刪減內容或改編成圓滿結局而被嚴重破壞。 在十八世紀前,大多數的莎士比亞作品不但不曾以單行本發表,也不曾在舞臺上演出過。 1734年,在合法發行人對抗盜版商的一場出版戰爭中,莎士比亞的作品一夕之間在倫敦各地都能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 這使瀕臨停版的名劇突然流行了起來。

除文學外,一些亟需創新的高度競爭行業也從盜版活動中得益。 例如時裝是個淘汰速度極高的行業,今天人們爭相購買的新設計作品,明天一定會被剽竊。 仿冒加快了淘汰過程,因為物以罕為貴,任何東西一旦變得普遍,就注定無法停留在時尚的尖端。 如形隨形的仿冒品迫使設計師持續創新,激發了新風格,這點正是服裝行業成功的必備要素。****

在《罪惡之城娥摩拉Gomorrah》片中,Roberto Saviano指出:「如果伸展臺上的模特兒是唯一穿得起高級時裝的人,流行業就無法賺錢。」 盜版就是將原本只會於上層社會流行的品牌, 注入下層社會民眾的潛意識中;它是免費的品牌廣告,使奢侈品成為大眾夢想的主流。
根據一份中國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人在市場里會考慮仿冒品,只因有了多項選擇;當他們有足夠的金錢時,還是會購買正版商品的。***

以上資料出自
《地下經濟:透析全球網路拍賣、攤販文化、山寨仿冒、水貨走私、盜版猖獗的金錢帝國 The Stealth of Nations: The global Rise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作者:Robert Neuwirth 譯者:林豐智/張維書/王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