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1224本拉登的基地

說史131224
本拉登的基地:巨塔殺機 下篇
供稿人:蟬

沙特的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建國於1932年,建國人 阿齊滋‧沙特Abdul-Aziz bin Saud打敗了國內伊斯蘭極端組織 伊赫萬教Yihewani,令沙特家族在 奧斯曼帝國解體後再次據有王位。 發展石油事業之前,貧窮的沙特阿拉伯主要收入來自前往聖城 麥加和麥地拿的朝覲者。 每當經濟蕭條之時,來自朝覲者和椰棗的收入下降,國家的前景看來如歷史一般黯淡。 然而石油的興起令這個國家的命運完全扭轉。***

沙特第一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是美國地質學家 特威切促成的。 本拉登的父親 穆罕默德本拉登便是 阿美石油公司的僱員,負責在德黑蘭建房給工人居住。 隨著形勢發展,阿美石油鼓勵員工離開公司創業,然後携手合作,穆罕默德便是當中最成功的事例。 他工作勤奮,喜歡與基層工人一起勞動,出色地完成外包建築工程。

穆罕默德的效益和態度受到王室的賞識,把一些宮殿工程判了給他,其中包括了沙特的首座混凝土建築物。 50年代開始,穆罕默德受老國王委托修葺清真寺。老國王死後,長子繼承王位,其人奢侈浪費無人能及,沙特王家在外面窮奢極侈的形象,他便是始作俑者。

國庫空虛加上國內基建膨脹,令沙特的經濟陷入困難。 國王以某些高質素資產作為工程代償,令到穆罕默德的財富高速增長。 經過多年努力,沙特本拉登集團成為一個巨大的企業,其聲譽在修葺 “麥加大清真寺”時達到巔峰。 整修工程歷時12年,耗費180億美元,可同時接待100萬名信徒。
1958年,費薩爾王儲奪得政權,他說接替王位時庫房剩下不足100美元,銀行也不願意貸款給他。 在這個艱難時刻,沙特的忠臣穆罕默德仗義出手,救助國家,並奠定他在國內的獨有地位。***

穆罕默德的奢侈的在他妻妾的數量方面可見一斑。 他正式迎娶過22位妻子,生養了54個孩子,本拉登排第17位。 他的母親被父親休棄後轉嫁給集團中一個經理。 穆罕默德死後,孩子們幾乎全都送到黎巴嫩接受教育,本拉登是家中唯一留在吉達唸貴族學校的孩子,這令他養成頑強的地域觀念。

蘇共的入侵
本拉登性格認真,思想傳統,生活極之樸素。高中時候加入了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情況不同,穆斯林兄弟會在沙特是秘密結社,入會的多是宗教狂熱者。他年青時和很多穆斯林一樣極受 庫特卜思想所影響,認為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不同,因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1979年聖誕夜,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斯蘭世界受到共產政權的衝擊。 年輕的本拉登極之憤怒,但其實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阿富汗是甚麼地方。 當時阿齊茲國王大學有一位極具聲望的巴勒斯坦伊斯蘭學者 阿扎姆Abdullah Yusuf Azzam,提出著名的激進口號“只要聖戰與長槍;不要談判,不要會議,也不要對話。”***

阿扎姆在吉達追隨者眾,發生阿富汗事件後,他急於參加抵抗運動,便移居到靠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工作和生活。 當時前往阿富汗的「穆賈赫丁Mujahideen」(聖戰者)都聚集在 白沙瓦Peshawar這個聚集美國中情局分部和阿富汗難民營的戰略地點,阿扎姆每周都會到白沙瓦去和聖戰者聯繫。

阿扎姆在阿富汗阿拉伯人當中享有極高的聲望,當得上聖戰者的精神領袖。 他經常回到沙特去招募青年人,他在沙特的時候便待在本拉登家。 本拉登崇敬阿扎姆並以他為榜樣;阿扎姆亦覺得他相當有意思,因為本拉登即使富有,卻過著窮人的生活,對身邊有需要的人卻極為慷慨。
二人亦師亦友的關係一直維持到阿扎姆被刺殺。

基地組織的建立
本拉登很快就找到自己在聖戰中的角色:資金募集者。*** 本拉登在沙特擁有極好的人脈,王室內外的達官貴人都踴躍捐輸之餘,還爭取到國家航空公司給予義士們前往巴基斯坦的特別優惠。 沙特集團更在埃及開羅設有辦事處,方便招募聖戰者前往沙特,再轉往巴基斯坦。

蘇共進攻阿富汗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波斯灣的 霍爾木茲海峽,這裡能控制住整個中東石油的供應線。 美國和沙特當然不能袖手旁觀,秘密通過巴國三軍情報局向抵抗力量供應武器和資金。***
膠著的局勢持續至1984年,本拉登終於擺脫王室的覊絆,放棄一直以來不敢前往戰區的心態,首次在加吉感受到前線聖戰者的嚴峻情況。

本拉登遂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為每個加入聖戰隊伍的阿拉伯人提供前往阿富汗的機票、住所和生活費,和每月安家費約300美元。 同時,阿扎姆又向穆斯林發佈了聖令:阿富汗的聖戰對於每一個健全的穆斯林來說都是必須履行的義務,驅逐侵略者的戰鬥將一直堅持下去,直至竟功為止。

其時海灣地區經濟蕭條,社會生活單調乏味,青年對人生無法寄望,聖戰甚或殉教於是成為他們另一種理想化的人生選擇。 阿扎姆把殉教描繪得引人入勝,從而創造了一種對死亡的崇拜,成為基地組織的核心精神。****

本拉登雖然不像阿扎姆那樣擁有崇高的地位和魅力,但他的人脈、財力和高度投入令他成為聖戰組織之間極受歡迎的人物。 本拉登在抗蘇時期往來於兩個主要人物:埃及「聖戰組織」前伊瑪目 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和巴基斯坦的 阿扎姆之間。 扎瓦希里本來並不支持走恐怖主義極端路線, 只希望在巴基斯坦重建往日聖戰組織的光輝。但白沙瓦的生活令他改變了想法。

扎瓦希里為本拉登提供了一批經過嚴格訓練的聖戰者骨幹,並潛移默化令本拉登成長為他設計好的角色,同時又削弱阿扎姆的影響力。 阿扎姆並不認同扎瓦希里所擁戴的“塔克費爾”異端,認為不應濫用暴力而污染聖戰的純潔。

1988年,在蘇共宣佈撤軍後,三人與一批極具影響力的人士召開會議並商討聖戰的未來。會議中阿扎姆的意見被忽略,本拉登被選為聖戰者的領導,而同時宣佈「al-Qaeda al-Askariya」軍事基地成立。

基地」是一個弘揚真主言論,並讓真主的宗教取得勝利的伊斯蘭派別。 組織透過軍事訓練成立一個阿拉伯人的國際軍團。****
白沙瓦的訓練基地被稱為「卡伊達al-Qaeda」,意思正好是 “訓練基地”。

參考:
《巨塔殺機:基地組織與9/11之路》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 Lawrence Wright, 2006
本書為2006年普立茲非小說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