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127不可能三角原則

SENSE隨筆140127
宏觀經濟理財學淺說:「不可能三角原則」
高人輝執筆

近年來美國政府推行QE,降低借貸利率,基於聯繫匯率制度,香港利率亦相應下降。在這宏觀經濟情勢下,本港的存款利率降到差不多等於零,大小銀行紛紛利用低成本的客戶存款,批出大量貸款,為不少打工仔解決燃眉之急,與此同時亦有不少人借平錢,然後把錢匯到大陸銀行做人民幣定期,賺取人民幣高息及升值之利。簡單來說,這批人就是在進行「利差交易」。***

係祝大家發財既同時,亦想藉住這機會跟大家解釋一下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要了解利差交易背後的學理,得去學習宏觀經濟學的一些知識。今次要介紹的是由“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的理論引申出來的貨幣理論—「不可能三角 Impossible Trinity原則」。

一般來說政府有責任保持經濟增長及控制通脹,為求達到調控國家經濟的目的,政府會推出各種“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然而
Th. 以下三種貨幣政策是不可能同時使用的,換言之只少其中一項必須放棄。*****

(1) 資金自由進出— 不可設立外匯管制。
(2) 自行制訂的貨幣匯率— 如中國人民銀行每日自行制訂及向外報出的美元兌人民幣匯價,並不由市場主宰。
(3) 獨立自主的貨幣利率政策—香港便因實施聯繫匯率關係而有所欠缺,必須跟隨美國訂下的利率作業。

直觀上三種貨幣政策並無矛盾,惟透過簡單例子分析,就可看到其相悖之處。
(I)以香港為例,資金進出自由,自訂港元跟美元掛勾,即政策有其(1)及(2),為什麼不能有(3)呢?
設想美國宣布美元利率下降,但香港為了控制通脹,而保持利率不變。那麼,國際投機者就可進行套利交易,即借入較低利率的美元,換成港元,存入香港銀行,收取較高的港元利率。由於國際熱錢數量極大,相對香港貨幣規模來說,可設想為無限多。理論上,聯繫滙率將無法承受兌換壓力。其實,遠在聯繫滙率崩潰之前,港元利率已因大水浸街而被壓低,最終不能達到控制通脹的目的。

(II)又以中國為例,匯率是人民銀行決定的,而利率亦是自訂的,即政策有其(2)及(3),故此資金不能自由進出,要受到管制。不然的話,如果大陸的息率跟外圍有異,資金就會大量流入或流出,追求更高利息回報,最終破壞了國家想要的利率政策目的。

(III)以美國為例,其貨幣政策有(1)及(3),至於美國為何不能擁有固定的貨幣匯率呢?如果明白以上兩例的話,相信亦不用多解釋了。

香港過往因經濟體系細小,適逢政局有變,故此實施聯繫匯率,避免港元過於波動,影響經濟民生。當時因主要貿易對手為美國,故選擇跟美元掛勾,以便進出口貨幣交收,減少不必要的匯率風險。時移世易,中國崛起。香港主要貿易如今來自中國。有需要改變掛勾貨幣嗎?如要改的話,如何改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相信透過思考及了解這些問題,可對香港經濟的前景變化有所瞭解,及早作出風險管理。

最後想說,歷史做成的聯繫匯率因素及大陸外匯管制,令我們今天輕易享受到利差交易之快慰,究竟這利益可持續到何時?這問題相當複雜,絕對不是機械式操作方法可加解決。前國家總理溫家寶曾經說過,大陸的經濟有需要進行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以防危機出現。我們也應借鏡,學習細緻及具備前瞻性的理財方法,去應對來來的變局,避免身陷“溫水煮蛙”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