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411社會學的邀請

SENSE隨筆140411
《社會學的邀請》:甚麼是社會學?
執筆人:蟬

試想像一種紙牌遊戲:玩家有4種角色,依次序為國王、貴族、商人和農民,每位玩家各自隨機拿到9張寫有數字的牌。 首先是換牌,農民以手上最大數值的3張牌交換商人最小數值的那3張,商人和貴族也進行同樣的交換,如此類推。 然後是多輪出牌, 首輪由國王先出,順序的玩家必須出更大值的牌或放棄出牌。 每一輪的勝出者可以在下一輪先出牌。 最先把手上的牌出完的玩家為勝出者,並出任下一局的國王。

遊戲的結果不難想像,據有王位的玩家擁有極大優勢,而農民則需要有極佳的運氣和發揮才有勝機。 如此一來,當國王的玩家便會將勝利歸為技巧;而當農民的玩家則會抱怨命運的不公。 遊戲中的角色塑造了玩家對遊戲的認識和感覺

結論:人們的作為與成就,不單止是個性和特徵的效果,而與所處的地位有重大關係。***

〈社會學的想像力〉

人們可能會問:為何我們會有這種想法?為何我們會做出某種行為?例如:為何男性會喜歡看球賽?而女性會喜歡逛街購物?對於這類問題,不同的學科傾向提供不同的解答。 社會學則從 “人與社會的關係” 去回答這類問題,行家自詡為 “社會學的想像力”。

美國社會學家 C.W. Mills在他的著作《社會學的想像力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中提出以下的概念:

Def. 「社會學的想像力」是分析 作為個體的我們 與 塑造我們生活的社會和歷史力量 之間的關係的 意願和能力。****

 

從紙牌的例子可知「社會地位」在分析和判定人類行為方面有著很重要的考量,皆因地位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元素

歷史不僅意味著過去的事物,還包括人們從中發現並獲得的資源和地位,即人在社會結構中佔據的位置。 除反映不同時空的人獲得不同的機會與資源(乘坐飛機vs.騎馬;飛鴿傳書vs.電郵),還反映在相同時空的人獲得不同的資源和機會的狀況。****

社會學論述中,人生是指人的個體經歷、所思所行與所作的選擇。 人雖然可以自主行動,但卻只限於社會文化與結構之中。 所以只有透過了解個體與社會互相作用這幅宏大的畫面,才可能把圖畫中的背景和對象分離出來。

舉例:涂爾幹就曾指出,「自殺」這種被視為極端個人選擇的行為,其實是深受社會力量所驅策的。 他指出只有在社會整合度低,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成員才擁有結束自己生命的特權。 故此縱使個別自殺看似出於個人選擇,當以較高視角去看待現象整體時,便可能成為一項「社會事實」。****

〈社會學是甚麼?〉

社會學定義紛紜,但似乎都包括四種原素:個人、社會、兩者的關係、和 地位差別所引致的後果。社會學教授Jon Witt便按此給出定義:

Def. 「社會學」是對 個體與社會 之間的關係,以及差異性後果的系統研究。****

1)    個體

社會學研究人類行為的建構:即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及自身,如何讓生活富有意義及如何作出選擇。 個體的重要在於他的能動性:即人擁有選擇和行動的自由,但卻不可能任意地選擇。 人通常會遵循“阻力最小路徑”原則,作出為他人接受和期望的行動。****

2)    社會

社會由三個要素組成:結構、文化 與 互動。
結構包括人際關係與社會網絡模式。 社會學家將社會總體的結構稱為「制度」,如經濟、家庭、教育、政府與宗教。 將群體鑲嵌入制度會產生結構,並為人們提供行動的環境。

例子:建築物的結構(如房間) 鼓勵與阻止住客的活動,而當中一些基本運作,如空調,是人們看不清楚的。 建築物按建築師的設計去建造,完成後人們厠身其中,遵循其結構而活動。

文化包括人為建構與世界的關係,當中主要部分為:

  1. 物質文化:即填充世界的物料,如電腦、汽車等;
  2. 認知文化:文化中的精神或思維部份,反映人如何看待世界。 如語言、信仰和知識等;
  3. 規範文化:包括行為的規則,和指導行為的原則。如法律、道德觀念和 宗教教義等。

互動指個體在行動中體現文化與結構,令社會得以具體化。*** 「結構」與「能動性」是通過互動同時產生的。

舉例:我們可以描述紙牌的外表,遊戲規則和目的,但只有透過玩家真正打牌,紙牌才成為一種遊戲。***

3)    差異性後果

社會學關心社會的位置如何影響人們獲得或失去機會,透過分析物質(金錢和資產)、社會(網絡與聲望)和文化(價值與信念)等資源的分配,揭示所造成的不公平如何影響社會和個體的選擇。***

參考:
《社會學的邀請 The Big Picture: A Sociology Primer》(2007) Jon W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