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505宗教的七種功能

SENSE隨筆140505
電鰻比喻:宗教的七種功能
掌門執筆

“電鰻與宗教”這一標題很突兀,原來是人類學家Jared Diamond新書《昨日世界》某章的題目,該章旨在探討宗教的起源和功能。自社會學開山祖師 涂爾幹和韋伯雙雙揭櫫「宗教社會學」爾來,“宗教起源”一直是人類學的核心論題。

然則宗教與電鰻何涉? 電鰻施電起初是用來偵測環境和獵物,主流的“捕獵功能”是後來附加的副產品。同樣的事例甚多,肺是由膘演變出來的,起初的功能是司浮沈,魚遷徙岸上濕地之際才轉司呼吸。鳥翅羽毛起初的功能是保温護體,因要從樹枝躍到地面,才轉作“降落傘”滑翔之用。(請參閱《SENSE隨筆140407電鰻論証:演化sense大混戰》。)
Diamond以電鰻作比喻,認為原始的宗教,其功能較為樸素,現今的主流功能是酋邦和國家興起之後,社會生活複雜化的副產品。****

電鰻放電有六種功能,而宗教更不止此。
〈宗教的七種功能〉前三種很早就有了,後四種卻後來居上。
(一) 解釋因果
對原始的心靈來說,自然界變幻莫測,喜怒無常,令人無所適從。 要解釋其行為,最直觀的想法便是把它擬人化,即是“將心比心”。 想象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祗,其意志主宰自然界的行為, 則世間萬事遂能得到一種解釋.*** 有了這種解釋, 人類便能找到趨吉避凶的生存之道, 至於收效與否, 反正是見仁見智.

根據人類學的見解, 科學、巫術和宗教都是人類解釋自然界變化的方法, 分別在於科學基於觀察與實証, 巫術基於想象, 而宗教則託付神靈. 三者在極早時期已並存於人類的生活習性之中, 直到今日, 依舊如此.

(二) 舒緩焦慮
世事驚濤, 禍福難料, 令人焦慮不安. 如有神靈庇佑, 逢凶化吉, 則善莫大焉.
人類學宗師 馬林諾斯基 在某項太平洋島嶼田野調查記述, 島民在潟湖和外海兩處地方捕魚. 潟湖風平浪靜, 作業安全; 而外海則風高浪急, 時或舟覆人亡. 島民每次出海都舉行宗教儀式; 但在潟湖捕魚卻並無其事.
(編按: 據說 黑白子下棋之前並不占卜, 但買股票則必先祈福, 皆因對他而言, 圍棋是技藝定勝負, 炒股是賭博憑運氣.)

(三) 提供意義
人既有了自我意識, 則 “生老病死” 自知不免, 尤其大限來時, 賢愚同歸, 至為怵目驚心. 然則朝生暮死, 生存之意義何在? 宗教告以來生, 教之救贖, 使今世具有意義.

還有一事更令人迷惘, 社會擴大縱深之後, 階級形成, 人際不平等現象加劇. 宗教或以神意, 或以輪迴, 為居於弱勢的人們提供解答和慰解, 對 來世/永生 製造美好的預期. 那麼, 今世的苦難變成可以接受.

農業革命之後, 生計更形艱苦, 社群不斷擴大, 衝突日多, 不平等日深.*** 酋邦和國家因具規模效益而興起,社會生活更趨複雜. 此際宗教與時俱進, 發展出後四項功能.
(四) 統一組織
農業社會之初, 宗教便為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和進行組織.*** 神廟敲定四時, 分發種籽, 祈求神恩, 收集餘糧, 慶祝豐收….. 國王和武士貴族階層從神廟簒奪權力, 形成酋邦和國家, 但並不廢棄宗教(註: 中國周朝是例外.), 而是憑藉其系統和人材治理人民. 宗教雖然喪失了政權, 反而擴大了規模, 完善了組織, 强化了意識形態力量.

(五) 使人民順從
意識形態當然是用來協調社會, 治理人民.****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 宗教徹頭徹尾是統治工具.**** 馬克思曰: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階級壓迫的工具. 」 當然, 二律背反, 認為宗教是人民的精神救贖和社會和諧之道, 同樣大條道理.

邦國必須建立道德規範才能進行治理. 國王於是以神的使者和代言人自居, 以臨天下, 治萬民. 「君權神授」在人類社會行之已數千年, 而法律出於聖典或神意, 是其 “正當性”的根源.

(六) 建立對陌生人的行為規範
在部落時代, 社會按血緣組織, 日常生活中遇見的都是廣義上認識的人, 有所衝突, 可按部族習慣處理. 偶然遇到真正的異鄉陌生人, 就算殺了他也沒有太大的道德負担.*** 進入大型邦國社會, 跨部落接觸增多, 有需要制訂一套對待陌生人的行為規範, 全體通用, 人民在地域上流通, 才有安全可言.

信奉共同宗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前提是該宗教必須氣度恢宏, 普天同仰.氐族神祗只保佑一族(本質上實情是敵害外族), 不可以担當這個角色. 人類學相信幾個大型普世宗教, 如古波斯的祆教, 印度的佛教和耆那教, 和中國的儒教(如勉強算是宗教的話), 同於元前六世紀左右孕育, 乃是大型跨域帝國興起的產物.***** 善待信奉相同宗教的人, “四海之內(教徒)皆兄弟也”, 世界大同, 宗教與有力焉.

(七) 發動對外戰爭的理據
這又衍生出另一個難題: 既然成功教導了人民善待陌生人, 那麼邦國有需要向外擴張, 發動戰爭的時候, 又作何解說呢?
解鈴還需繫鈴人, 只要告訴人民, 戰爭是為了清剿邪惡的異教徒, 和傳播正義的宗教即可, 是為「聖戰」, 確為普世宗教之重大發明.****

<宗教功能的嬗變>
在原始社會之中, 宗教只有 “解釋自然” “舒緩焦慮” 和 “提供意義” 前三項功能。酋邦和國家興起之後, 社會組織較為緊密, 人民的安全感提高, 科技較為進步, 認識物理也較為清楚, 宗教頭兩項功能下降, 第三項則因教義發展而有所提升。
邦國將宗教收編, 成就了“統一組織” “製造順民” “建立規範 “和“發動戰爭” 後四項功能, 宗教才有了今日所見的面容.

現代降臨, 科學興起, 智識啓蒙, 宗教的“解釋自然” 功能跌至無影無踪.*** 現代國家確立憲政, 中央集權, 以法律全面取代宗教, 履行“統一組織” “製造順民” “建立規範 “和“發動戰爭” 後四項功能. 因為國家世俗化, 宗教的主流功能已然喪失殆盡.

那麽宗教消亡了未? 答案是否定的. 當今社會貧富懸殊, 道德淪喪, 人情疏淡而物欲橫流….. 全球化趨勢加深了富國與貧國的差距, 而資訊革命卻提供了透明度, 窮人不但窮, 更且知道自己窮, 那麼 “舒緩焦慮” 和 “提供意義” 這兩項功能反而擴闊了市場. 宗教, 尤其是原教旨那端, 遂有復興之勢頭.

以上學理出自《昨日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2013) Jared Dia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