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522「全球化」事件簿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
說史140522
天花亂說系列(八) 「全球化」事件簿
掌門執筆

〈拆局〉天變,道亦變。
全球化 Globalization」這概念始見於經濟學論述, 初起之際並不怎樣受人重視,到了九十年代忽然大行其道。今天,無論說的是甚麽層面的事理,不按“全球化”視角考量便硬是追不上時代步伐。考其成因,毫無疑問是「第二次資訊革命」—-電訊和互聯網加速革新,導致遙距通訊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降至接近零有關。

這勃然而興的事態淹沒了整個人類生活,小者社交溝通,大者國際經貿,全都要銷融重鑄,以適應全新的資訊格局。*** 作者使用了巧妙的修辭描述「全球化」的核心概念:「世界突然變“小”了,因為聯絡手段強化,鞭長可以及遠;然而世界同時也突然變“大”了,因為資訊傳遞加速,視野為之大幅拓闊。」***

全球化以演化論 “適者生存” 的方式, 破壞地域的傳統結構,逐步將各大洲同質化,是為大合流”。***** 這天下合流之大勢,體現在政治層面上為民族國家興起和憲制民主化;在經濟層面上為資本主義化和區域分工;在文化層面上為消費主義盛行。***

〈歷史〉全球化的進程
近代迄今的全球化進程可分為數個模糊重叠的波段:首先是地理上的接近,接著是政治上的,經濟上的接軌,最後是文化上的混同。每個波段由不同的動力因素催生,各有重大的標幟性事件,終於做成全球翻天覆地的變化。

A跨越地理阻隔:從歷史學的角度觀察, 「全球化」起始於十六世紀前後西歐人的大航海和隨之而來的地理大發現—- 1489年哥倫布穿越大西洋航抵達加勒比海。 但當時真正造成推動力的卻是

(一) 東西溝通的劃時代壯舉:
1498年達伽馬繞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西岸。
短短幾年之間,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從東非海岸建立據點,以遠距離跳躍方式最終站扼守了中國印度和印尼三地交通的咽喉—馬六甲。並以1557年立足澳門為其極限。

西葡殖民帝國的建立被視為原則上不可逆的全球網絡化的開端。*** 擴張過程的共同點是火炮技術迅速傳播, 這是近代西方“回饋”東方的第一項重要技術***

(二) 史上首次循環貿易和跨域分工
近代早期另一項全球化的社會技術試驗是“加勒比海奴隸種植園”。
十六世紀「大西洋三角貿易圈」—- 西非的奴隸、加勒比海的蔗糖和 西歐的工業製品,允稱史上首次跨域分工的範例,*** 然而“天地不仁,以(1,200萬黑奴)百姓為蒭狗。”留下了萬世污名。

這貿易圈壯大了西歐的國力,更重要的是精進了遠洋航海技術—- 從船體設計、儀器和海圖三個方面,為下個世紀環球貿易重心東移印度洋做好準備。

(三) 全球商業網絡的基礎:白銀流動
十七世紀環球貿易網絡化的必要條件是充裕的貨幣供應—- 傳統上國際貨幣只有白銀一種。***
1545年秘魯波托西發現超級大銀鑛,白銀分東西兩條路綫輸出。東綫:直接運回西班牙本土,支應哈布斯堡皇朝的歐陸爭霸戰爭和瘋狂消費。 相當部分東綫白銀經傳統渠道輾轉運往中國和印度購買奢侈品。 西綫:1571年西班牙建立馬尼拉城,以大船穿越太平洋直接從墨西哥運送白銀往東亞。****

大量白銀流入中印,導致十八世紀初期清朝和莫卧兒盛世的出現,而環球貿易則在百年間增長以百倍計算。

B漸進式政治侵凌:最初東來的西歐人只是挾 “堅船利炮” 以行貿易,並未想過建立大型殖民地。隨著羽翼漸豐,環境漸熟,到了十八世紀遂明目張膽,施行全球帝國主義,史稱大殖民時代。而以下述事件為其巔峯成就:

(四) 大英帝國的建立
費時兩世紀,從1600年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 至1803年取得全印統治權而大局抵定。 十九世紀「新三角貿易圈」形成—- 印度鴉片、中國茶葉和英國工業製品,大英帝國立於世界之巔,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詳情請參閱《說史140414大英「賺錢」帝國》。

英國統治印度在全球史上意義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重點卻不在政治面而在於文化面。 英語籍此契機成為國際語言,普通法成為很多社會的法律制式,英美文化超越歐陸而居世界文化之上游位置。****

C形成全球經濟體系: 十八世紀發端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決定性的技術創新是蒸汽機,***與及隨之生成的蒸氣輪船和火車.

(五) 大規模貨運與地域分工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主要適用於遠洋蒸氣輪船,倫敦至孟買航程減縮一半,標誌著大規模貨物運輸時代的來臨

自古以來跨域貿易只交換高價值產品—- 高級奢侈品和稀有原料(例如合成青銅所需的錫),所以遙距地域無法進行產業分工.蒸汽輪改變了結構,五十年間大規模貨運成本下降過半,全球經濟一體化正式啟動。***

國聯和聯合國的作用不過是國際論壇,真正將世界各國的命運綑綁在一起的是

(六)環球貨幣體系的結合*****
1944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什州簽訂的「布列頓森林協議」。條約把戰後各國的貨幣釘在“黄金柱”上,實施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滙率制度。這條金柱雖然不到二十年就崩壞了,但從這個戰略框架發展出來的三個“多邊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 國際貿易及關稅總協定GATT卻是當今之世全球政經的幕後操控者。

環球貨幣體系緊密結合:互相擁有貨幣,甚或以外幣為本國貨幣的儲備基礎;注重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平衡;大規模外債;極龐大的全天候自由兌換市場….. 都是這個戰略框架的產物!

D普世文化混同:「大合流」的真正意義在於社會文化上的同質化,不是“車同軌,書同文”,而是人同生活思考方式和價值觀。***** 大合流的達成以高效的通訊傳播為條件

(七)第一次資訊革命
近代傳播史上最戲劇化的發明是電報。1851年Paul Reutus在倫敦開辧首間通訊社;1866年跨大西洋電纜啟用;1880年首封電報從倫敦發出,歐美之間的通訊速度一夕之間提高了一萬倍,資訊傳遞的速度和商品運輸的速度不再同步。

此變化衝擊人類宏觀生活面極具震撼力,中央政權對外交軍事商貿的決策和管理能力從本質上大力強化,地方權力相對地大幅削弱,國家集權成為現代世界的普遍特色。***

最後是文化帝國主義

(八)消費主義掃蕩一切民俗意識形態
1895年發明電影技術,好萊塢成為世上最大的通俗文化製造中心。
最後的文化齊一並非由智識巨擎或宗教大師所推行,而是由 Coco Chanel或 喬布斯之輩所指劃…..
以上學理出自
《全球化簡史 Globalization:a short history》(2012)
J Osterhammel& N Peter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