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613理性犯的錯

SENSE隨筆140613
理性犯的錯
Create執筆

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現一些 看起來最合理的結論,其實卻是錯的。

人類經常憑感覺作出歸納性思考: 球迷看籃球比賽時會認為找到手感的球員總能連續命中、車主會認為一洗車天就會下雨、保健人士會認為喝醋能減輕關節炎帶來的僵硬感、旁人看來領養了孩子的不育夫婦容易生育到自已的孩子…..

清醒地思考世界是一個寶貴而困難的過程, 我們必須用心培養這種能力。 隨意關閉我們的批判性思維, 可能會使我們徹底失去它, 從而損害我們準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社會心理學家 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將人類常犯的思維謬誤分成三類:

1〈無中生有〉 對隨機數據的錯覺
運動界充斥了大大小小的數據, 其中一項是上文提到的 “籃球比賽的連續命中 on fire”。

到底是否真的有 “手感”的存在影響球員的連續命中? 從NBA球隊費城76人1980-1981賽季紀錄, 得出相反的結論: 球員在前一次命中後再次命中的概率是51%, 在前一次投失後再投命中的概率是54%, 而連續2次命中後再命中概率是50%, 連續2次投失後再投命中率概率是53%。 連續3次命中後再命中概率是46%, 連續3次投失後再投命中概率是56%。籃球場上成功是不能孕育成功的

統計學上, 每次投射都是個別事件, 結果則是一連串的隨機事件。但人偏向對隨機無序的數據給予解釋。人們普遍預設一套 “信心影響表現”的理論去看球賽: 對於無規律現象, 通常沒注意或沒記住。 更甚者對於連續命中後的投籃 “進入籃筐但彈出來” 這種常見現象也解釋為 “差點命中”。而對於連續命中後的投失則被認為是 “手冷了”。

2〈管中窺豹〉對不完整、不典型數據的誤解
“我親眼見過”,  “我知道有人就是這樣做的”, “這樣例子你經常看到” 這類句子經常出現在生活之中。 上述提到 “不育夫婦會更容易生育到自已的孩子”就是一個佳例。

觀察背後隱藏著一種信念: 一個特定的觀念獲得了己有證據的支持, 它就是正確的。 出現謬誤的原因是人並不總能辨別必要證據和充分証據。對那些充其量只能暗示某些觀念也許正確的數據, 人們往往印象過於深刻。

這種思考可以通過一個2X2的表格去呈現。 A代表領養並最終生育的夫婦總數, B代表領養但未能生育的夫婦總數, 如此類推。要充份論證領養行為能否最終導致懷孕的結果, 就要將領養后生育的可能性 A / (A+B)與未領養而生育的可能性C/ (C+D)作對比。但人們過於相信A及D的出現。
140613a

主因是人們傾向於尋找確認信息。 在對某些特定觀念或假說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而不是簡單對比時, 人們會表現出過於關注肯定的或確認性事例的傾向, 而同時傾向於越過那些可能否定觀念的信息。

3〈先入之見〉對模糊、不一致數據的偏頗評價
生活是一連串交易,於現代生活中, 這些交易更加講求速度。 若要提高完成工作的速度, 那麼精準度通常會有所損失。 人們做判斷和決定時會運用各種非正式規則和策略, 從根本上把問題簡化, 以便不用耗費太多的努力, 承擔太多的壓力。 「簡化」是來自減少需要考慮因素的數量,從而把推理變得簡單。

有個簡單又有趣的例子可以解釋我們的期待如何影響了所見所知。 這例子與黑色的負面印象有關。 電影發明以來, 壞人都是以頭戴黑色帽子的形象出現的。另外亦有說法表明過去20年的欖球及曲棍球比賽中, 身穿黑色隊服的隊伍受罰次數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這出自心理學研究: 對世界上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研究顯示:幾乎在所有地方, 黑色都被看作邪惡和死亡之色。

對於模糊的訊息, 我們只是簡單地運用頭腦中的先入之見來進行認知。相反, 與先入之見不一致的訊息會受到更多的嚴格檢查。

針對球賽賭徒的一項實驗指出, 賭徒對輸贏的評價方式完全不同。 賭徒傾向為失敗開脫, 例如某某運氣好, 結局不該是這樣, 自己不該輸。相反, 他們傾向於對贏的結果作出加強性評價:這一結果是理所當然的, 本來就該這樣。

賭徒會花大量時間仔細檢查自己失敗經歷, 對輸錢經歷的記憶要優於贏錢經歷。 這與我們的直覺以及許多心理學理論相矛盾: 人們通過有選擇地記住成功, 忘記失敗,來保持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事實上人們在處理與自己觀念相悖的信息時並不如大眾想的那般輕描淡寫,對矛盾的信息會進行特別仔細的檢查, 而不是簡單忽略。 仔細審視的最終結果要麼被認為資訊過於雜亂而沒有意義, 要麼被重新定義, 歸入損害較小的類別之中。 這種處理方式幾乎沒有對我們固有的觀念系統產生任何影響。****

賭徒不是把 “賭輸”看作 “沒法贏”的信號, 而是把它看作 “差點就贏了”, 那麽,需要做的永遠只是戰術上的微調, 而不是戰略上的改弦易轍。

 

參考:
《理性犯的錯: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謬誤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2013) Thomas Gilo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