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0627最後通牒遊戲

SENSE隨筆140627

有趣的實驗心理學:最後通牒遊戲

掌門執筆

 

「公平Fair作為社會「正義Justice」的一條內涵,並非所有文化都同樣地加以重視。***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價值,特別注重個人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所以大幅拔高「公平」的江湖地位。反之,從中國儒家倫理來看,五倫重尊卑,不對等的關係之間又有何「公平」可言呢?

無論如何,“公平之心,人皆有之”。一個社會要聚合大量個體,就算如何等級森嚴,同級之內還是需要「公平」這條德目來規範行為,降低摩擦的。*** 注重實証的當代行為科學家於是設計出極其sense兼有趣味的心理學實驗,來考察群體生活中「公平」這種“道德直覺” 是否存在,及其情況如何。

 

以下是三個在學界享有盛名的實驗,其中首個實驗針對靈長類動物南美洲的捲尾猴進行。該種捲尾猴被認為是世上最聰明的猴子,腦容量特大,社會生活和諧而複雜,兼且長壽,可活到五十歲。

實驗1〈猴子懂得「公平」嗎?

荷蘭籍動物行為學家Frans de Waal專長研究靈長類動物的攻擊和結盟行為,衝突及和解策略,食物分配和社會結構.他的基本理論是:具有能力 “認知到意圖”的生物,心裡對別人的行為會有所期待. 這種期待在一個較為平等的團體裡,就會發展出類似於「公平」的直覺想法或情緒.****

 

實驗設計: 實驗者先把捲尾猴配對,分成兩組(優待組和歧視組), 並使牠們能夠直接觀察到對手的境況. 然後制訂出針對某種行為反應的獎賞規則,加以“強化reinforcement”,最後對歧視組故意施行挑釁性違反,即是“不公平對待”之,而觀其反應.

具體做法:捲尾猴愛吃黃瓜,但更愛吃葡萄.首階段實驗者把籌碼拋給籠中的猴子,對擲還行為隨機地獎以黃瓜或葡萄.次階段施行歧視,對優待組盡獎葡萄,而歧視組只獎黃瓜. 最後階段加深歧視,優待組未及行動(即無緣無故)即獎以葡萄;而歧視組有所行動才獎以黃瓜.

歧視組觀察結果:首階段相安無事. 次階段對黃瓜表現出興趣缺缺,不拾起來吃,不把籌碼擲還給實驗者. 最後階段大表憤怒,吼叫, 甚至把籌碼亂擲出籠外,以示抗議.

 

結論:面對“不公平對待”,捲尾猴會作出情緒反應,即發脾氣,而不是理性地維持一貫的反應模式.牠們內心具有某種「公平」意識.

De Waal後來推出獨門武功「套叠式道德演化模式」: 靈長類群體動物的意識之中, 最內層藏著反射機制,經由對他人行為的預期與實際結果而觸動反應. 中間是「同理心」,那是對他者的情緒及行為反應進行考量的心理技巧.最外層是充份接受他者觀點的能力,那怕自已並不抱持該種觀點.道德是承認並尊重他人的觀點和利益,道德演化的開端就是直覺.***

最內一層為所有靈長類共有;最外一層只有人類才做得到.

 

實驗2〈人類有多「公平」?

這是個哄動學界,引發爭議的實驗, 取名「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spiel」, 1978年由德國經濟學家Werner Guth主持.

 

實驗設計: 實驗者給予受試者(白人大學生)一筆不算多也不算少的金錢,受試者可以自作主張, 按任意比例與一名指定對手瓜分這筆錢,條件是必須向對手披露總銀碼,並且說服對手接納他事先訂出的分配比例.***  (當然不准許透過談判,中途變更該比例.)如果對手拒絕接納,整筆錢便須歸還予實驗者.

這情境內藏陷阱….. 怎麼分這麼少給我?當我甚麼人?不要!一拍兩散!

實驗結果:統計各受試者訂出的分配比例,非常靠近50:50. ****

實驗結果表明,出於考量對手有可能對“不公平”作出反彈,訂比相當靠近“公平”的尺度,証明人類社會(最低限度是白人社會)存在著顯注的“公平”想法.

 

這實驗為後繼的跨文化實驗所擴充, 15個不同文化的受試群,訂出的分配比例由26%(南美文化)至58%(亞洲文化)不等.

這個經濟心理學的經典實驗被人類學家大肆攻擊,理由是a異文化的受試者可能出於考量實驗者的意圖制訂比例,而不是根據「公平」的觀念(最簡單的情形是某文化根本沒有該觀念.) ; b不同文化對金錢的價值大不相同,橫向比較殊不適切.

 

實驗3〈人類真的會「公平」嗎?

更加有力的是上述實驗的變形「獨裁者遊戲Diktatorspiel」(1994).

實驗設計: 受試者武斷地制訂比例,即可任意分配那筆錢,不必等待對手的同意.換言之他大可獨吞整筆款項.

實驗結果大出 (性惡論者如高人輝之輩)意料之外,比例雖然降至明顯少於一半,大多數受試者仍分配實質性比例給予對手!****

結論:「公平」觀念已然深刻內化,人類真的很「公平」.

 

 

以上學理出自

《無私的藝術Die Kunst, kein Egoist zusein(2010) Richard David Pre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