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707邪惡的「步操」

“You are not a soldier, you are a weapon.” 電影Live.Die.Repeat.對白

說史140707

邪惡的「步操」:把士兵轉化為武器的魔法

掌門執筆— 天花亂說系列(九)

 

「步操」不只是 “步伐操練”,而步兵操練」。***

步操發明於十七世紀的歐洲,是為了因應戰場上槍枝的集體使用而創制的。**** 當時使用的前膛火繩槍準繩度低,填藥裝彈費時,如非步調一致,同時排射,便無效果可言。 步操把個人化的 “士兵”轉化為同步性的 “武器”,本質上是修訂其 “人性”,使之符合戰爭的需要,所以步操是邪惡的。 (編按:對“犬儒主義者” 朝日之流來說,人性本來就是邪惡的,那就沒所謂了。)

 

〈戲劇〉美國生產體系

1851在英國某個展覽會上面, 美國左輪手槍發明人 科爾特Colt展出其產品,並且即場進行表演。 令在場軍火專家瞠目結舌的不是產品的火力和射擊準繩度,而是工藝製作的準繩度。 他將若干支手槍拆開,把部件按組別混雜,然後隨意抽取一整組部件,即席裝嵌成一把可以發射的手槍。***

這在現代看來平平無奇的尺度,當時卻是何等不可思議。 因為那時代的槍枝都是人手製作的,由一組組默契良好的工匠群承包,製作過程中需要不斷作出溝通和微調。 美國人的革新就在於生產綫的「標準化」。*****

 

這是美國軍事工藝首次領先歐陸,當時英國最先進兵工廠Woolwich的專家們稱之為“美國生產體系” ,核心是極其精確的 銑床,由麻省的Springfield兵工廠開發出來。

美國生產體系的優勢不只於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效益, 還包含了品質檢查和維修保養上面的節省。 人手製作的武器由於部件不能互換,只要局部嚴重損毁立即功能癱瘓,即時要入廠,這在戰場上就意味著退下火綫。

Th. 標準化的最大優勢是部件可以互換。*****

 

槍如此,人何獨不然?

〈sense〉人一樣可以標準化

Gellner在《國族與國族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sense問題: 社會為甚麽要設立 “基礎教育(即中小學)課程”?

單純針對習得技藝而言,傳統“學徒制” 不是更有效益嗎?答案是:對前工業革命的社會來說,那是對的。 舉例:培養一位木匠或厨師,學徒制的確是最佳途徑。 但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材原則上不能轉業,因為他們過早專業化定型。

工業革命之後,經由基礎教育培養出掌握讀寫能力的國民,能夠通讀各行各業的「作業手冊」,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人員可以在不同行業之間調配流通。

Th. 基礎教育其實是一種標準化,最大優勢是人員可以互換。*****

(編按:這種教育體系去除人性的差異,使之符合生產的需要,就像步操一樣有點邪惡的味道。)

 

十七世紀的荷蘭率先對軍事管理及其日常運營作出重大改進, 發現長時間的反複操練能夠增強部隊的戰鬥能力,和提高士兵的團隊精神,那怕他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

當時的戰爭習俗要求士兵在戰場上列隊,重複地進行排射,這種做法只要求整齊劃一,沒有個人技術發揮空間。 更加不可理解的是,這種做法要求士兵徹底漠視個人和同伴的生死,專注於當下的重複排射程序,而不動搖逃跑!那就非得經過長期操練而莫辦了。

 

〈歷史〉戰爭的藝術

荷蘭 奧蘭治郡莫里斯親王是步兵操練的鼻祖,*** 1607出版的步操手冊,其精密度去到將一名火繩槍手從 持槍姿勢、填藥裝彈、瞄準,到完成發射,共分解為42個標準步驟!每個步驟配以版畫插圖,附有口令,非常之 “現代化”。

莫里斯親王的另一重大發明是狹義的「步操」,訓練士兵以整齊的步伐,按照規定的方式前進、後退、轉左、轉右,在縱隊和橫隊之間變換。***

其中最困難的是後退,前排槍手在騎兵衝鋒的氣勢壓力之下,要秩序井然地退到後排位置重新裝彈而不逃跑,很難想象要經過多久的操練!

(編按: 1575年“長篠之戰” ,織田信長就是學了 莫里斯親王的武功,以三千洋槍破了 武田家所向無敵的重騎兵。)

莫里斯親王的第三個 “發明”是參照古羅馬的軍團編制,把軍隊分割為較細小的指揮單位,以550人為一營,下隸連和排。 其表面用意是把命令在 “面對面”的條件下,能夠以 “口頭解釋”的方式,由最上層傳達到最底層,即建立了高效「命令鏈」。**** 並且在戰場上,基層單位指揮官有權對命令作彈性執行,從而得到靈活性。

然而這體制內裡還有深得多的政治意涵:在那個時代,民族國家尚未形成,人民尚未有 “愛國” 的觀念和情感。 軍官階層尚有貴族的榮譽情操維持作戰精神;下層士兵從軍出於謀生甚至被迫,敗勢之際,首要逃命,所以軍隊在逆境下缺乏作戰的粘力。 「小單位編制」凝聚士兵們的同袍意識,強化軍官和士兵的溝通能力和信任度,才是精義所在。

從這劃時代的制度奉行至今可知其無可置疑的實用性。***

 

1619年莫里斯首創訓練軍官的軍事學院,很多學院早期的畢業生服役於瑞典國王 古斯塔夫.阿道夫(1611-32在位)麾下。

軍事天才 阿道夫國王積極引進荷蘭的管理技術,融合本人的戰術風格,鑄造出瑞典歷史上第一支精兵。 在三十年戰爭中,他親率這支精兵渡海南征,橫掃北德,震驚歐陸。 他是第一位把新型人員管理技術引進戰場的名將。***

 

以上學理出自

《競逐富強The Pursuit of Power》(1982) William McNe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