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0326宋代盛男盛女

說史150326
宋代盛男盛女
朝日執筆: 歷史小品系列4

我們今天對於已經進入「盛年」,而又未成婚的男女,會 “雅稱”為「盛男盛女」。當然,這「盛」也有調侃其「剩」的意味。在我們一般的想像中,古代人都是十幾歲就結婚的了,而且基本上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加上沒有像近現代中國因「計劃生育」而衍生的嬰兒「非自然性別控制法」,大概到了適婚年齡的未婚男女也不會太多吧!

這種認知不完全正確。 中國最早關於風俗禮制的系統規定,應該是西周的《禮記》。令人意外的是,當時原來並不鼓勵早婚。其關於婚齡的描述是「男子二十而冠,始學禮,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三而嫁。」東漢班固《白虎通義》對此還有解釋:「男三十筋骨堅強,任為人父;女子二十三,肌膚豐盈,任為人母。」就是說「成熟」才結婚,有利於「優生優育」。莫非周公早已明白,人口增長過速會對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當然,到了法定年齡基本上就要「立即」婚配了,因為女子二十五歲就已被說是「摽梅之齡」,是最後機會了。算起來擇偶的機會就只有兩年而已。

不過,隨著西周的「封建秩序」瓦解,連「法定結婚年齡」也隨之改變了。進入春秋時代,各國為了爭霸圖強,開始了「軍備競賽」。「人口」與經濟和軍事力量直接相關,當然也是重點「競賽項目」,各國因此就展開了催谷人口增長的「惡性競爭」。 「春秋首霸」齊桓公時的規定只是:「男子三十成家,女子十五出嫁。」,卻沒有提到具體罰則。到了稍後的「春秋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已規定若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十七不嫁,罪及父母!

到了西漢,改以經濟恫嚇:「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要交五倍「人頭稅」。 至於三十歲後還未出嫁,就應該終身都嫁不出了,官府就開個恩,不用再「五算」了。
此後的婚配年齡基本上一直下降,以至社會對女性的「年輕」定義越見苛刻。南朝梁元帝(約五世紀中葉)的正妃 徐昭佩,不過二十五歲就已被諷為「徐娘半老,猶尚多情」。今天二十五歲的仍是「o靚模」呀!唐中葉時法定婚嫁年齡跌至「歷史新低」:男十五、女十三。

宋代之前,整體而言,結婚年齡不斷下降。 不過進入宋代後,情況出現微妙變化。下層社會的婚嫁年齡沒有太大變化,但上層社會官宦富賈的男女,結婚年齡明顯上升。 《宋刑統》也有指明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分別為十六歲和十四歲。然而,明明已達適婚年齡仍未婚配的「盛男盛女」數目,卻遠較前代為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這原來竟然與「科舉」有關!首先,要明白婚姻並非「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事」,掌握「配偶選舉權」的是兩個家族的家長。 唐以前一直都是「門閥社會」,婚配以「門第」為唯一標準,因此一眾「門當戶對」的門閥子女,其實一早已經訂好婚盟,一俟「法定年齡」即可完婚。故此,「法定結婚年齡」與「實際結婚年齡」基本上是重疊的。***

然而,宋代開始進入官僚社會,「科舉」才是晉身廟堂的康莊大道。於是,「才學」就取代了「門第」成為擇婿的首要條件。另外,正所謂「沒有國,那有家?」宋代開始有不少讀書人都有「先立業,後成家」的信念,這種風氣在社會上也不算罕見。 快快手考得到固然好,但競爭畢竟太大,仍得「皓首窮經」的當然也不在少數。
《鶴林玉露》中有個故事,宋高宗殿試,一個年紀頗大的考生口試時忽然哭了出來。 高宗便關切一下:「『卿年幾何?』對曰:『臣年七十三。』問:『卿有幾子?』對曰:『臣尚未娶。』乃詔出內人(宮女)嫁之,年三十,貲奩甚厚。」這個三十歲的宮女,本來也沒有想過還有出嫁的機會吧!這事在當時成了頭條八卦,以至有人作了首打油詩戲謔:「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宋代因此還出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現象──「榜下捉婿」!
每逢三年一度的科舉開榜之日,開封城就會有大量駕著「賓利」、「RR」,攜著大把現鈔和家丁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在街上守候。他們等待最新的消息,以便在新科進士中「捕獲」女婿。 擇婿條件非常簡單,時人有所謂 “三不問”── “一不問家世;二不問人品;三不問婚否”,只要是考中的就可以了。 各「準岳父」在這天都會拼盡全力爭婿,有時甚至還會發生 “肢體衝突”。不過,最有效的方法,始終是「掟錢」。 新科進士從準岳父收到的「繫捉錢」(訂金),往往超過一千緡(一緡是一千錢),這筆錢足夠在開封城買一座不錯的宅邸了。

不過,就算有錢,想招進士為婿也不是易事。因為其中的「精品」通常會被朝中大官「捷足先登」。 官不夠大的或者根本是三代白丁的「土豪」,自知難敵像王旦、王安石等宰輔大臣(他們二人的女兒都是這樣擇婿的),唯有採用預訂的方法。 他們會為女兒與「有潛質」的年青讀書人訂立婚約,待高中時再行完婚。例如翰林學士 胥偃第一次見到少年 歐陽修,「一見奇之」,認為「子當有名與天下」,立即預訂了他作女婿。 不過像胥偃這麼好眼光,歐陽修這麼好才學(運氣)的畢竟不多,三年一次的科舉競爭也真的太大了。三年之後又三年,李財主和張大人的女兒等著等著都快要「摽梅已過」了。

女子(或其家族)要想提升社會地位,只能透過「嫁個好老公」。不過想嫁得好,體面的嫁妝當然少不了,甚至還發生過女子努力為自己賺嫁妝的勵志故事。*** 反過來說,也有人家或女子本身因沒錢置嫁妝而嫁不出。
另一方面,宋代由於城市化商品化遠超前代,社會風氣越見奢侈,就算想 “一切從簡”,結婚的「基本花費」也是越來越高。 「儲錢結婚」不是現代才有的事,在當時也並不少見。這也是結婚年齡上升的另一個原因。

結合上述的多個原因,宋代無論男女的結婚年齡都較前代上升,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