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0504八十萬禁軍教頭

說史150504

八十萬禁軍教頭

朝日歷史小品系列15

 

讀過《水滸傳》的,都知道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超凡,印象中在整部小說裏,對陣未嘗一敗。

這「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名號,聽起來真的很威風。 不過,這到底是個多大的官?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禁軍」,為什麼會有「八十萬」。

 

在唐代以前,「禁軍」指的就是天子的近衛扈從,即所謂的「御林軍」。禁軍為數不多,但原則上應該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不過自從安史亂後,地方上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各「軍區」已不再受中央節制指揮。 因此,中央唯有將「禁軍」編制擴充,規模最盛時共有十支部隊,各有番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龍武軍」和「神策軍」。 「禁軍」的涵意也擴大了,變成「受中央直接指揮」軍隊的總稱,除了負責衛戍京師重地外,也要承擔出征作戰的任務。

 

這種藩鎮割據的情況,在五代仍然繼續。 宋建立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費了一番氣力,將所有兵權收歸中央。 然而,地方上也不能完全無兵駐守,因此遂建立了一套「二級兵制」,將屬於國家「公務員體制」的士兵分為「禁軍」和「廂軍」兩級。 其中「禁軍」是正規軍,較為精銳。他們除了駐守某些特別關鍵的戰略要地外,主要集中在京師。這種軍事部署方式,亦配合宋初的「彈性防禦」戰略。

 

由於宋遼邊界以平原為主,缺乏關隘險阻以供防守。 因此宋的防禦戰略,是讓遼軍進入宋境(反正也很難阻止),然後用「戰略縱深」減低其鋒芒,再派出中央「禁軍」與遼軍以「會戰」方式分勝負。***

 

至於「廂軍」,則分駐各地,名義上負責戍務和治安,但實際上主要負責修築城池、鍛造兵器、造船、鑄錢、染織、修路築橋、興修水利、傳遞公文和運輸官物等後勤或支援工作。

廂軍的薪水只有禁軍的一半,而且還沒有「作戰津貼」之類的額外收入,因此質素較禁軍差很多。 由於北宋實行募兵制,士兵都是職業軍人,為了保持社會穩定,軍職是終身鐵飯碗。也就是說,不勝任禁軍者也不會被「炒魷」,最多只能將其「燉」到廂軍。

然而,地方上的總兵力太多(儘管只是「廂軍」),朝廷又不放心。為了保持禁軍的整體戰鬥力,只能不斷增加禁軍的名額。北宋開國時(960年),太祖只有二十萬禁軍,已能掃平六合,一統天下。六十年後的仁宗朝,禁軍數量竟然增至八十三萬!

 

原來禁軍真的有八十萬,而且既然仁宗朝(1022-1063)已有八十三萬,根據這個強勁的「增長趨勢」,到了北宋末的徽宗朝,又何止「八十萬禁軍」。 莫非林沖真的有本事教八十萬人?且慢!

首先在 王安石變法(約1069-1076)時,曾經用「肥雞餐」和「體能測驗」令大量兵員「自然流失」。*** 也就是說在「大牛市」中曾經發生過一次「股災」,令「兵員基數」大幅降低。 故此,到了徽宗之時(1100-1126),禁軍總數大約只有六十萬。 況且,林沖人在汴京,分身乏術,真正駐在汴京附近的禁軍,其實不過五至十萬左右。(有趣的是,其中還包括一支約六七千人的「軍樂團」!)所以「八十萬」云云,只是用來壯壯聲威,讓職位銜頭聽起來好像「勁」一點而已,就正如今天從銀行走出來的一大堆都是「董事」、「總裁」一樣。 當然,這「八十萬」也可以視作對仁宗朝「禁軍(人數)輝煌時代」的「致敬」。

 

至於所謂「教頭」,其實就是「武術教練」,負責教授「禁軍」各種武藝— 這似乎也挺威風,是嗎?又且慢!

我們不妨拿「國家隊教練」來作比較。 「國家隊教練」通常都不只一個,負責操練體能的「體能教練」;負責指導戰術的「戰術教練」;負責教授個別技術的「技術教練」….. 通通都可以稱作「國家隊教練」。就算是國家隊的「總教練」,也不是教授「籃球」、「足球」、「排球」等所有的「國家隊」吧。

同樣道理,「禁軍教頭」也是有專業分工的,有教刀劍的、有教斧頭的、有教特種兵器的(「金槍手」徐寧就是「金槍班」教頭),還有像林沖一樣教槍棒的。 「教頭」之下又有「副教頭」,之上還有「都教頭」,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訓練團隊。各種名目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全國有五千七百個,單是汴京城內(不計城外周邊軍寨)就已經有「教頭」二百七十個,「都教頭」三十個。

 

宋代各級人員編制「人手充裕」(也就是冗員多)是公認的了。你看林沖每天不是陪老婆到廟裏上香,就是找 魯智深喝酒。後來找 陸謙報仇,也可以「伏」他足足三天。 由此可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日常工作應該是挺清閒的。

 

至於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就很難說了。宋代武官的官階,共有三十一個級別,其中並無「八十萬禁軍教頭」一項。事實上,這只是一個「職位」,嚴格來說還不是一個「武職」,只是一個「教職」;不能算武官,只能算「教官」。讀過之前《I am a doctor》的各位,應該都會記得「掂既就唔使教書啦!」

不過,也有些「教頭」是兼任其他較高職務的。或者應該反過來說,有些武官因為武藝高強,會被委任為「客籍教練」或「兼職教練」。 話說攻打梁山之時,朝廷就派了「左義衛親軍指揮使」丘岳和「車騎將軍」周昂去支援 高俅的軍隊,他們二人都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到後來 宋江被招安去打遼國時,受阻於「混天陣」,朝廷也派了「八十萬禁軍教頭」王文斌前往助陣,他的職位是「鄭州團練使」。

 

「八十萬禁軍教頭」有時甚至可能是個外加的「銜頭」,是「武藝高強」的象徵。因此,若像上面的 王文斌是「鄭州團練使」,我們會知道他是「從五品」(已經不小了,和「駙馬都尉」、「州刺史」同級了。)。但若單單只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只能說是一個軍吏,連「軍官」也說不上。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能夠成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武功應該不錯。《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只不過教了「九紋龍」史進半年,後者就已經可以輕勝原來的師傅「打虎將」李忠了。 就算上了梁山,說不上超一流,也算是一流高手吧! 然而,武藝高強跟會不會用兵打仗並無直接關係。 正如我們以前說過,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早就將自己從部隊的最前方,調到全軍的最後方了。 相比於個人的武藝,更重要的是操練、部署、戰術、調度,以至後勤。至於小說中常見的「單挑制勝」,其實也幾乎真的只有在小說中才會出現。這個「單挑」神話,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談。

 

也許有人會覺得林沖武藝高強,懷才不遇。其實看他後來到了梁山,立的「戰功」都是「單挑」勝了對方的頭目,但卻絕少看到他以戰術或戰略取勝,甚至作為一個「前教頭」,竟然從來不見他參與軍隊的操練。由此可見,他大概不是一個好軍官,甚至連一個好教官也不是(又,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比史進實在差太遠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個好的「武術家」而已,「上唔到位」,本來也是正常不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