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0731 解構中國夢(一)

讀書札記150731

解構中國夢(一) 中國民族主義與中美關係的互動

譚復生執筆

 

《解構中國夢—中國民族主義與中美關係的互動(1999年-2014年)》沈旭暉

 

自從結構主義式微,後現代主義興起,任何建構宏大理論來解釋人類行為的努力都無可避免地被強力批判,以至於宏觀社會理論日趨沒落。這固然令學者在個別具體問題上有更細緻清晰的瞭解,但也造成了他們缺乏提出 “大哉問”的雄心和氣魄,更缺乏回應時局的勇氣。

 

在書展看到 沈旭暉這部力作,我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於是認真地閱讀他怎樣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框架解釋國內正在成型的民族主義。我看到的是超卓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更兼直面現實的過人勇氣和冷靜。如是者一發不可收拾,五天之內讀畢全書。

讀完這書,再回首書籤上寫著的那番話,一時間無言以對: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廿一世紀的中國民族主義,其實也是出於這樣的歷史大轉折時代。”

掩卷太息,百感交雜,不知所言,便下公園一邊散步,一邊梳理書中大意。一番思量之後,忍不住在Facebook上分享心得,整理本書如何拆解中美互動與內地新興民族主義兩者之間的關係。

 

沈旭暉在書裏面或借鑒修改、或自我創製,形成了重理論框架來審視中國民族主義和中美關係的互動:“兩級非零和理論”、“離散式公共社會” 和“多元民族主義”

 

「兩級非零和理論」旨在描述中國和美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情景中美兩國在利益層面上不是零和關係,**** 而中國如何處理對美關係要考慮國內外的諸多訴求。

中國政府一方面既要向國內民情交代,又要對民情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則要向國際社會做出姿態和行動,力圖爭取國家利益或者伸張外交理念。*** 這個複雜的互動過程牽涉到與不同的對手或競爭,或合作。

 

而在「攻勢現實主義」、「守勢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四者的交鋒中,他認為中美之間有著合作空間,所以不是玩著純粹的零和遊戲。從這個理念出發,重新觀照1999年至今的四件外交大事,就可以解釋中國從最初自我孤立,與美國針鋒相對,到後來同床異夢地委婉合作的轉變過程,以及中國從這立場改變中得到的益處。***

 

「離散式公共社會」旨在說明中國在面對外交問題時牽引出來的民族主義並非鐵板一塊的狀況,而是按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反應和訴求。

按照書中的劃分,中國社會大體上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是黨政軍體系,可以再劃分為 外交部、解放軍和經濟部門。

中層是智識份子,可以劃分為 自由派和非自由派。 自由派”崇尚西方普世價值,如人權、自由、民主等,按著他們是否住在內地又可細分為海外自由派和大陸自由派。非自由派”強調國家怎樣在有效的自我整合下應對內政外交,大體而言又可細分成三派:新左派、新儒家學派和 民族主義者。

下層就是社會大眾。沈教授所用的辦法,主要是從暢銷書和報章上的讀者投稿欄觀察整體民意,並且關注網絡上面,還有學生界(尤其是大學生)的意見。

 

在外交應對和民族主義形成過程中,上層負責直接對外作出反應,並且對國內思潮加以控制;中層負責檢視外交理論,按著不同立場互相論戰,力圖爭取影響民眾和國家政策;下層往往借民族主義之名,行批判政府之實,意在宣洩自身情緒,或者爭取社會共鳴。他們或爭鋒或合作,在民族主義的形塑過程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益,而且在這些年的互動中暗地裡形成了遊戲的潛規則

 

「多元民族主義」旨在顯示國內民族主義不同的類型和訴求面向。

民族主義的類型主要是按著人們認同 “民族”的緣由來劃分,目前可以分為三種:公民民族主義、原生民族主義和國家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把民族認同訴諸共同的價值觀;原生民族主義訴諸血脈;國家民族主義訴諸國家提供的保護和現實利益。

 

而民族主義的表達,實質上反映出訴求的不同面向。本書把國內的民族主義訴求分成五點:外交民族主義、領土收復民族主義、經濟民族主義、文化民族主義和民粹民族主義。

「外交民族主義」大體上就是在外交舞臺上爭取或維護民族國家的利益,最低限度要給民眾看到有這樣一回事;

「領土收復民族主義」顧名思義,就是提出收復領土的诉求

「經濟民族主義」是強調抵制外貨,支持國貨這樣的呼聲;

「文化民族主義」透過形塑文化認同符號來強化民族認同,就像中國在2001年把南海上空和美國無人偵察機相撞的戰鬥機師 王偉捧上神壇,成為民族主義的代表符號;

「民粹民族主義」宣洩民族情緒贏取共鳴,例如近年國內 “九一八抗日遊行”。

在當今核武器阻嚇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內地社會的領土收復民族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一般只屬逞口舌之快,而非付諸實質行動。

 

回顧本書的理論框架,兩級非零和理論用來解釋中國政府的外交行動條件,離散式公共社會用來描述中國面對民族主義的社會結構,而多元民族主義則點明民族主義的表述和發軔之所以不同。

用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三者之間的關係:中國政府相當於一間公司的決策層,對外界進行交涉;社會大眾是公司全體員工,往往會對決策層的交涉行動評頭品足,並且說些自以為是的話;而民族主義正是他們的身份認同心態,以及從這種心態出發所說的話。

 

看過理論框架以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他對中國這些年來四次對美重大事件的分析,還有對從胡錦濤時代到習近平時代的國際關係定位轉向的拆解了。篇幅所限,容後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