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50821內藤湖南 (下) 帝政、衰亡 與 豆腐

讀書札記150821

內藤湖南 (下) 帝政、衰亡 與 豆腐

掌門執筆

 

本文試介紹 內藤湖南的清史創見和日本文化史理論, 首先是他的主要著作

《清朝史通論》.

內藤指出清朝政治的特色是高度成功的「帝王政治」.*** 其實質內容包括:a不立皇太子; b天子文學素養甚高; c天子鮮少失德; d嚴限宦官權勢; 內政方面則有e最高級別官員滿漢並立, 行雙軌制; f創 “軍機處” , 把專制主義推至巔峯; g重視聲名而減省賦稅; 及h優待學者.

 

清朝帝王政治高度成功可以從兩個方面觀察得到.

個人方面,清帝整體上素質高超冠於歷朝, 尤與明朝相比更成兩極反差. 其原因除了自康熙開始注重宮廷教育之外, 雍正的「密詔建儲法」更是決定性制度. 皇子們為了追求表現以競爭帝位,都努力修養自身, 所以德行文詞甚具水平,*** 比起長子繼承制的明帝自然是雲泥之別.

 

制度方面, 雍正確立 「軍機處」作為獨裁統治的最高決策核心, 將王權提升到 “乾綱獨斷” 的地步,建立了君主專制的最成熟形態.*** 清帝獲得前所未有的制度性權力,加上個人素質較高, 使得個人風格和施政力度都較以往朝代出色.***

 

清朝有鑒於明朝宦官亂政,自入關即著意壓抑內廷, 明朝宦官人數高達100,000人, 而康熙時宦官只有400人,宮中費用僅為明朝1/40. 清帝不用宦官也反映出其駕馭文官系統的能力和信心,文學素養高與批閱奏摺能力正相關, 能與高層文官良好溝通,也就無需像明帝那般建立強大的私伙宦官系統了.

 

內藤的史識創見薈萃於重頭著作

《清朝衰亡論》.

他從軍備、財政和思想變遷三方面探討清朝衰亡的道理.

首先是軍事方面, 與舊見背反,他認為滿人之所以得天下不是因為軍力強大, 相反,其兵力相對來說始終甚為弱小. 入關之際, “八旗雖精銳而兵員不過60,000人, 成大業靠的是明朝內亂和懷柔政策誘使漢將倒戈. 平定三藩靠的是對漢人巧妙地分化驅使, 收編其兵力為 綠營”. 到了白蓮太平, 保存社稷竟然要靠由地方民兵 團練” 起家的 “湘淮” 私兵. 到了晚清,低無可低, 只好倒過來建設直屬中央的 “新軍”. 這就立時出事,中央原來早已全無統率軍隊的能力, 新軍反噬是亡國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財政方面, 清帝極喜以施行儒家仁政自詡, 屢番減免田賦; 保守的治國思念又不許其增闢商業稅源,以免遭到 “與民爭利” 的譏諷. 到了中後葉,連綿民變導致稅收劇減, 驚人的軍費支出和對外賠款又快速消耗國家財力, 朝廷財政崩潰是亡國的重要因素. 如此, 仁政適足以誤國.***

 

還有一項致命的不利因素是貨幣供應, 康雍乾盛世人口滋生,比開國翻了一翻, 這導致了所謂「價格革命」,即全面性物價大幅上升,令廣大的基層佃農生計艱難. 而白銀供應不敷經濟體擴大的需求, 導致銀價(相對銅錢)颺升. 清朝行 “銀銅雙本位制”, 但地方農民以銅幣繳稅,而中央卻以白銀支付國用, 這就放大了朝廷的財政緊絀.***

 

最後是思想方面, 清朝以儒家思想團結士大夫, 以 “尊王攘夷”淡化漢滿對立. 到了晚清,屢番屈辱於西方列強引致民族思想抬頭, 智識階層對朝廷失望,放棄 “尊王”, 而 “攘夷” 則改以漢族為本位, 戲劇化地出現 “排滿救國” 逆向想法, 失卻人心是亡國的重要原因.***

 

以現今的學術高度來看,內藤的理論難免失諸粗疏, 但他的「通變史觀」在當時來說的確是開拓眼界,引領風騷, 使得「京都學派」迄今仍為東洋史的主流門派.

 

內藤最有趣的文化史見解是關於「日本文化形成論」的

〈鹹鹽與豆腐說〉.

他先定義文化, Def.「文化是以國民全體的 知識、道德和趣味 為基礎而構成的。」*** 據此定義,考察一國文化的形成和變遷應以該國的 智識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品味為依歸,而不單只從起源神話和民族歷史作出論斷。

 

世上幾乎所有民族都有一種錯覺,以為自身的文化是悠久而獨特的,因而是優越的。*** 在於日本,強盛的江户時代學問家 新井白石、賀茂真淵和 本居宣長等人即提出此種見解,反對文化隸屬中國的傳統舊識。 及至明治,變法成功,國勢昌隆,甲午勝戰….. 日本文化怎有可能源出中國?

但是內藤卻認為, 除了少數幾個文明發源地以外,文化自發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日本文化源出中國,考諸歷史,彰彰在目,所以問題不是日本文化源出何處,而是其獨特性格何時形成?因何形成?(真不愧為學問家!)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內藤提出「鹹鹽與豆腐說」與及「應仁之亂發端說」。

前者為比喻,豆腐是由原材料 “豆漿”加進催化劑 “鹹鹽” 而製成的, 日本固有的民族性情是豆漿,汲取進來的中國文化因子是鹹鹽, 所形成的獨特日本文化是豆腐。*** 這比喻有趣嗎?

 

然則鹹鹽是何時摻進豆漿裡頭的呢?

〈應仁之亂發端說〉

內藤認為「南北朝 (1336-1392) 」是文化轉型的蘊釀期, 其中又有外部和內部兩種因素催生之. 外部因素是蒙古大軍東渡攻打九州, 在「文永之役1274」和「弘安之役1281」兩番覆滅於 “神風”. 敢膽頑抗大元,使得日本民族獨立意識抬頭, 獲勝後更自認是“天神之驕子”, 一心擺脫奈良平安以來 “唐風” 文化的覊縻.*** 內部因素則是南朝天皇多有革新思想, 積極引進新型中國學問 “朱子學” 和 “禪宗”以取代舊學. 適逢天下大亂,舊學伴隨公卿階層式微, 新學遂得以迅速本土化,獲得蓬勃發展的機運.***

 

1467年室町幕府治下,京都經歷十年大亂,半城毁於戰火,那便是「應仁之亂」。 中央永久地對地方失去控制 地方獨立且分裂,由新型軍閥 “大名” 割據, 將土地和人民分封予旗下武士,以酬報其效忠支持。 社會於是徹底地封建主義化**** 。大名與大名間鏖鬥不休,開啓了長達百的 「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才是日本文化真正獨立發展的首端, 現今我們熟知的日本傳統社會面貌和民族性格(如武士道) 都是從那時代開始成型的,***** 就像中國傳統社會從宋朝開始成型一樣, 而與早前的社會大不相同.

 

 

《內藤湖南:日本近代的文化史學家》(2004) 連清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