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0831法國史(四):卡佩王朝的整合

說史150831
法國史(四):卡佩王朝的整合
執筆人:蟬

現代史家對於 卡佩王朝的發展一般給予肯定的評價,其原因在於卡佩王朝雖然誕生在王權極度脆弱的背景之下,但經過其接近350年的“統治”,法國在西歐的影響力日漸膨脹,而王權則大幅度強化,成為史家所描述的偉大王國。

于格即位後從 加洛林王朝學習了王位繼承制度,當選後僅數個月便選定長子 羅貝爾為繼承人,並給他行了祝聖禮,這個制度一直維持到 奧古斯都。國王在生便在高級貴族認可下與長子一起處理政務,以至在每任國王的末期,一老一幼兩王並肩的雙重人格特徵逐漸成為一種規則法國國王不再由選舉產生,而是在卡佩王室內部由長子繼承。

在這種規則下,卡佩家族的私產便成為王家產業, 世襲制令國王覺得自己只是家產的代理人而非擁有人***,抑制了他們削減家產的行為。 實際上從于格開始,後繼者們力戒揮霍浪費,除非對教堂贈與,否則不能指望國王將領地賞賜給貴族來換取威望。

同樣地,前朝為了彰顯王權,常為大型貴族會議打造豪華宮廷,邀請高級教士和伯爵參加盛會。 相反,卡佩王朝的會議則有一種變為“家務”的傾向,省卻不必要的奢華和人員,只將核心相關的親戚和地方貴族納入,放棄追求表面風光,轉成穩打穩紮的風格。

〈階級變化〉
其時大大小小的領主分佈高盧各地,對於 “邊界”的概念極為模糊,原因是領地一般以城堡作為單位,領主的權利施行範圍一般要少於一天的騎馬行程,所以當時的封建社會是在獨立的城堡領地框架內完成治理的。
堡主可能是公爵或伯爵的代理人,亦有可能是封建主本人。 活在城堡輻射範圍的人民便成為受保護人,地主也受到堡主的保護而負有繳納稅項等義務。 故此堡主管治形式程度上令地主和農民的社會地位拉近,實現平等化,令社會階級出現根本性的重組。

在11世紀初,高級教士便宣稱,神從一開始就將人分成三個功能各異的類別:地位最高的等級是教士,他們受神法管理;其次是精英等級的戰士貴族,負責維持塵世的秩序;最後是專心於勞作的大眾。此三者為一整體,不可分離。*** 大眾的地位雖然處於被勞役的一方,但以往動輒使用奴隸字眼的做法已不復見。

所謂戰士,亦即在後期成為重要社會文化的「騎士chevalier」。 他們既不須繳納稅金,亦不必服從堡主執法代理人的司法權, 是城堡中豢養的一群年輕專業戰士。 作為保護人的主要武裝力量,他們透過戰爭和共同的道德準則(榮譽、無畏、驍勇),在階級上共同面對教會和農民,成為一個群體意識強烈的集團。
「騎士文化」令11世紀的法國成為更加嚴格的男性社會。當時的社會生活幾乎看不到婦女參與,教會則把女性視為腐敗和混亂的誘因,甚至許多女性諸候也被懷疑為巫師,即使藝術作品也鮮見女性的身影。

青年男性貴族自小接受軍事訓練,到了18或20歲便會舉彷一項重要的儀式「授甲禮」。 騎士通過一項名為“效忠”的儀式正式成為從屬別人的人。 在晉見主人時,他須免冠並解除武器,雙膝跪倒,擺出一副任人支配的姿態,象徵著 「封臣vassal」與 「封君seigneur」的關係。著名歷史學家 布洛赫Bloch指出,「封臣制」是一種延伸的親屬關係。****

〈12世紀的經濟發展〉
卡佩王朝世襲制的成功大幅度減少了繼承混亂的問題, 加上王室的發展一反以往追求短期功績的方針,轉而韜光養晦, 令到國力充盈強化。 尤其1060至1180期間只有三位在任君主,家族內部矛盾較少,使王權得以穩定養成。

法國在11世紀開始出現相當顯著的人口增長,以 庇卡底區為例,擁有8個孩子以上的家庭的比例,由1120年占9%,增長至1150年的12%、1180年的33%和1210年的42%。這種程度的增長在擁有良田的地區較常看到。

農業技術的進步在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水磨雖然早在羅馬時代便出現,但要到11世紀才開始在法國普及。另外,當時最具生產力的新工具:竪犁的使用, 伴隨著挽具和馬蹄鐵的進步,使人們可以利用馬匹來牽引農具,效果比牛更好。 土地的耕耙更深更頻繁,加上小麥黑麥和大麥燕麥的交替播種,令農地的使用得以最大化。

教俗領主們鼓勵人民到荒地開發的舉措大幅增加了農地面積,政權穩定也令城巿迅速發展。以當時為王家領地的巴黎為例,法國在 奧古斯都之前並沒有首都的概念,國王仍然居無定所,反覆地在宮殿和各領地城堡間遊走。*** 但從路易六世開始,王室對巴黎的偏愛增強,直至後來定為首都。各地領主紛紛在巴黎設置公宅,拉動各種需求使之加速發展,為卡佩王朝成為一個真正臣服於王權的王國打好基礎。

參考:《法國史Histoire de la france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 上卷》(2006) 主編: Georges D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