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51030戰壕上的和平共存系統

說史151030
戰壕上的和平共存系統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23

〈歷史劇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陣地戰是軍事史上出名的血肉屠場, 其時機關槍已然大規模使用,配合壕溝陣地, 成為防守的鐵門關(當時坦克尚未現身). 悲劇的是進攻思想仍停留在 “肉體衝鋒誇英勇”的過時榮譽法則, 於是在機槍的交义火力網下, 當真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14年8月在法國境內,戰爭的「西綫」起初快速推移且非常血腥. 但很快地戰事陷入僵局,法英聯軍與德軍隔著壕溝陣地對峙, 兩軍高層舉棋未定,盤算著決戰的時機,「西線無戰事」持續了一段時間.
根據英國社會學家Ashworth針對參戰英軍五十七個師團士兵的大規模實証研究(1980), 發現對峙期間出現了一種普遍而穩定的 “怪現象”: 在沒有接到進攻命令的情況下,雙方士兵非常克制, 盡量避免狙擊在射程範圍內進行日常活動的敵方士兵.***

沒有人清楚這種情況是幾時開始,與及如何發生的, 因為並沒有人居間斡旋,促成和局. 估計這種克制實例最早出現在用餐時段, 後來推廣到聖誕節期間. 還有一種情況是天氣異常惡劣, 例如下大雨,根本無法進行射擊, 但雨停天好之後, 雙方卻 “側側膊”延續停火.
到了後來, 雙方的「信任度」增加到打個信號或大聲呼叫便可即時中斷交火的地步; 甚或公然在無人地帶插上旗幟,標誌出禁止狙擊的範圍. 由於太過明目張膽, 聯軍總部得悉後火冒萬丈, 有幾名士兵因此被軍法審處,某個營被整營責罰. 

那一方先伸出 “友誼之手” 並不重要, 關鍵之處是當一方認識到對方先行克制的時候( 那怕是個 “美麗的誤會”.), 生出了給予回報的想法和做法. 這是一種純然的「互惠」精神,*** 並非「等價交換」行為,亦不包含任何合約因素在內.

為何交戰雙方的士兵如此溫厚? (他們的軍官對此非常不爽.) 重點是他們並非經過談判協議這樣做, 「合作」默契和信任是很微妙地形成的, 更令人驚奇的是竟然並未花上太長的時間.*** (至遲11月已有前線士官觀察到這種現象.) 何以如此? 根據
〈賽局理論〉,
首先,對雙方士兵而言, 削弱敵方力量具有根本性重大價值, 因為當戰鬥命令下達的時候, 會促進己方的生存機會.*** 其次, 在「單局次囚犯困境」的條件下, 射殺對方是唯一的合理做法, 無論對方選擇開槍與否. (可參閱《SENSE隨筆130428囚犯的困境》.)

但是壕溝戰有別於其他作戰型態的地方, 在於敵對的小部隊在僵持的戰區對峙了很長的時間, 這就符合了「多局次囚犯困境」的前提.**** 在當時,這類小部隊就是「營」, 約由一千人組成,近半駐在最前線. 營的規模剛好足以當個 “囚犯”, 它 “大”到足以產生集體行動效益, 而且不會迅速消失; 但又 “小” 到可以緊密溝通,並能約束成員的行為.

由於雙方士兵均了解僵局會持續相當時間, 期間雙方 “朝見口,晚見面”, 同步克制(ie「合作」)會構成「雙贏」局面, 使雙方都活得長一點兒. 用術語表達, 「單局次囚犯困境」是零和遊戲;而「多局次囚犯困境」並非零和.**** (至於軍官們為何不爽士兵的克制行為, 很簡單,死的不是他們! 他們的愛國心和榮譽感因而較易保存.)

但就算成局於雙方均有利,仍有需要解釋這種極不穩定的系統是如何成局, 如何維持和強化, 並且最終又為何崩潰?這就是系統的演化史.***
〈合作的演化和崩壞〉
A成局
由於並不存在中間人,甚至早期連溝通渠道也缺如, 成局其實純粹基於「試誤trial & error」,***** 並無其他. 當然, 共通的 “人性” (投桃報李;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和共享的文化背境(大家都是基督徒,都過聖誕節嘛…..)是種隱藏的前設, 使得默契得以迅速達成.

B維穩
成局之後,維持合作的條件也很重要, 一方面要讓對方知道已方有持續合作的誠意; 但生死攸關,更重要的是要讓對方清楚知道如其背叛, 我方必會報復,並且絕對有能力這樣做, 充份誠意與強力阻嚇是互為表裡的戲碼.****

反映在戰地劇場上面, 出現過以下極其有趣的場面:
1英軍正優悠地 “歎茶”,忽爾飛來一枚炮彈, 眾人立時趴下還火,一面以粗口大駡德國佬 “冇義氣”….. 此時對面一個 “勇敢的”德國士兵情急起來,竟站起身大聲高喊: “我們很遺憾,希望沒有人受傷. 那不是我們幹的,是該死的普魯士炮兵.”

2更意味深長的一項記載, 德國狙擊手為了誇耀能力, 有意在一面高牆無人處定點射擊,百發百中, 其潛臺詞為….. “細佬,我放水乍,唔係你死咗九世剌.”
3德軍的 “放水” 手段極其高明, 在例行的炮擊行動中,炮彈均極準確地按照時間節奏和巡迴落點爆破, 以致一名觀察力敏銳而又膽大包天的英國軍官竟然當眾表演「漫步戰火」!

C崩壞
但很遺憾地,這種 “高誼隆情”在 “邪惡的” 總部一紙令下很快崩解!這次的命令不同於前此要求執行放冷槍的 “訓斥令”, 那是一種難以監察其執行的命令. ( 我已開了槍, 奈何槍法欠準.)
戰爭末期, 總部一連數次下達 “越區襲擊命令”.*** 縱隊越區襲擊敵軍, 成功會帶回戰俘; 失敗則折損人員, 因而是充份可監察的命令. 此令一下, 克制系統立時崩潰!

以賽局論觀點看, 襲擊命令將局勢帶回「單局次囚犯困境」, “背叛”成為唯一選擇, 信任立時消失於無形!

《合作的競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1984) Robert Axelrod
道金斯的推薦警句:「這書絕對可以代替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