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60901墨西哥城的墮落

說史160901
新自由主義簡史(二) 墨西哥城的墮落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32

眾所周知,墨西哥城乃是當今天下第一罪惡城市; 但有所不知者是,墨西哥億萬富豪之多位列世界第九位(排名在沙地阿拉伯之前), 首富電訊大王 卡洛斯在 “福布斯榜” 排名第二十四. (註:近年已問鼎世界首富.) 更不為人知的是,這城市的墮落竟然是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所一手造成的!

〈劇場:墨西哥的比索危機〉
從1929到2000年墨西哥一直由「革命制度黨」執政(從這政黨的名號可以猜測其邪惡度.), 創建並且熟練地運作「社團主義國家」. 這種南美類型國家能夠組織,拉攏,收買, 必要時亦能鎮壓 工人和農民大眾,以鞏固權力. 在經濟層面,該國施行 “國家導向型”的現代化發展模式, 以 進口替代型工業和 輸出生活用品往美國為產業主流.

1965年簽署「馬拉圭規劃」,容許美國資本自由投資設廠,可以無限制雇用廉價勞工, 其產品進出不設關稅,流通不受限制. 墨西哥實際上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和生產腹地.*** 大量美國資本流入推動了經濟發展,菁英階層藉此受益, 其控制的執政黨實行某程度的 “所得再分配政策”, 間歇地補償那些難以控馭的利益團體和階層,以維繫社會穩定.
本來相安無事的局面在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滯脹大局勢下捉襟見肘, 執政黨的應付方法是大舉借債,收購瀕臨倒閉的大型企業,以避免高失業造成社會動蕩. 墨國的債務竟然從1972年的68億美元增至1982年的580億,而大債主當然只能是美國紐約 華爾街的銀行集團了, 美國資本市場控制墨國金融自這時始.

1979年Paul Volcker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 採行“休克療法”,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貨膨脹(名義利率曾升至20%p.a..). 此舉對墨國是雙重打擊, 高息觸發美國經濟衰退,造成出口低落,稅收減縮; 更直接和致命的是根本支付不起利息. 1982年8月比索崩盤,墨西哥政府宣告破產! 情急之下,政府關閉外滙市場, 把銀行國有化,凍結存款,以封截資金逃逸,*** 但無策解救危局.
這起史稱「墨西哥比索危機」的事件,嚴格地說是其解救之道, 樹立了IMF處理國際貨幣危機的典範,**** 對後來的全球金融影響極其深遠.

當時的 列根政府財政部長James Baker臨危授命, 其任務為盡力避免此一主要貿易對手國及債務國經濟永久崩潰. 美國之意,在公是防止危機在國際層面擴散; 在私是保護 紐約銀行體系以免受累倒閉.***
Baker的解救方案是由IMF出手, 透過世界銀行 破天荒 (當然是: “首次, 而非最後一次.” )貸出鉅款予一個瀕臨破產國家,以收拾殘局. 但世上豈有免費的午餐, 條件是墨國政府承諾:A全面對(資本主義)世界開放, 撤除貿易壁壘,容許國際(不單只美國) 資本自由進出; B內部實行「樽節政策」, 大幅壓縮公共開支,以平衡財政預算.***

墨國全面投降,加入「 關貿總協定GATT」,向全球經濟開放; 國內則實施通縮政策, 厲行節儉,降低國民福利支出, 甩賣大型國企重整架構,*** 以削減國債,節省利息. 換句話說,墨西哥在國內外層面都轉向“新自由主義化”.*****
這些舉措確實舒緩了墨國的財政困境,卻造成社會的激烈兩極分化.*** 一個政治腐敗的國家賤價甩賣國有資產….. 其菁英階層順理成章成為超級富豪. 那邊廂, 通縮政策增加了勞動供應,大幅壓低薪資, 實質工資在其後數年竟然下降了45%!*** 男人窮則挺而走險;女人窮則….. 墨西哥城就此成為天下第一罪惡城市.

但長期而言,墨西哥的真正掘墓人卻出乎意料是千里之外的新興工業國家—中國! 80和90年代中國開放改革成功,掠奪了墨國日用製品的美國市場,*** 墨國弱勢延綿, 其政經格局無法改善, 此皆「新自由主義」浪潮所致.

〈拆局:邪惡鐵三角〉
上述IMF的拯救運作表面看似 “水到渠成”,內裡卻費盡移山之力. Baker先要說服華爾街的原債權人勾銷部分債務,換取償付餘款; 再以國家名義向新債權人曉以利害,成功籌集鉅額款項; 操縱IMF更非易事, 幾經軟硬兼施才能統率盟國共同行動; 最後,還要強勢脅迫墨國執政黨屈從貸款條件. 他的魄力和手腕無可質疑.

由於拯救計劃大獲成功,墨國經濟恢復穩定,參與各方全數獲益. 獲利最豐的是墨國的菁英階層,一轉身即成鉅富; 其次是華爾街的金融集團,乘低入貨得到豐厚資本增值.(2000年墨國30家銀行中24家為外資所擁有.) 但從全球戰略眼光來看,真正的大贏家是美國, 樹立了新型「資本帝國主義」的操作典範.

從這時起, IMF—美國財政部—華爾街銀行集團「邪惡鐵三角」透過操縱國際金融事務, 把「新自由主義」理念和法則強行貫徹於環球地緣政治.***** 美國的全球霸權也從冷戰時期的 “軍事—國際對抗” 前線領袖角色, 成功轉型為 後冷戰時期的 “經貿—國際融合” 幕後操控模式.****
表面看來,IMF扶危濟困,以超然身份操持全球金融制衡的中樞任務; 在內裡,美國財政部對IMF的作業理念和實務擁有強力發言權,甚至決策權; 而在內裡的內裡, 華爾街則對財政部擁有強力發言權,就算談不上是決策權.*** 因為這是一個由金融作業主導的全球化世界, 而華爾街則是世上最大的金主.

〈歷史:金融化 與 全球化〉
典型的當代「貨幣危機」由墨西哥首開先河,三十年間陸續有來, “受惠/受害” 的新興國家還包括 印尼、巴西、阿根廷….. 墨西哥更且梅開二度(1995年 “龍舌蘭風暴”.). 「邪惡鐵三角」的角色透過每次危機日益吃重,其掌控世界金融事務的能力亦日趨壯大, 而整個世界也隨著每次貨幣危機而日益 “新自由主義化”.***
經過三十多年來“新自由主義化” 浪潮沖刷淹沒,整個世界的政經地貌為之劇變, 體現為兩種新面向:金融化 與 全球化.

首先,新自由主義催生了金融危機,但危機卻反過來更加強化它的主流地位; 同理,金融業界 (新興的超級富有階層,他的名字是 “華爾街”.) 一手泡製的危機, 每次都反過來增加了他們的財富和權勢. (當然,他們之中的 “少數不幸者” 也是會破產的.)
如此這般,資本主義世界的主導權也就從實業家手中轉移到金融家手中.**** 從經濟面看,金融業積累的財富,業界的報酬(包括薪資) 等等均非其他行業所能望其項背. 影響所及,連帶其他行業都趨於「金融化」.*** (現今美國上市企業的CEO過半擁有財務學學位.) 企業運營的哲學也從 “生產定位”轉向 “交易定位”,**** 一切以提高 “股東價值”(赤裸裸說出來就是股價.) 為標的. (有興趣可參閱《說史160307八零年代美國股市的併購運動》.)

其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先進國集團藉著貨幣動蕩的機遇, 以IMF作為執行機構, 將政治權力穿透國家藩籬, 修訂發展中國家的社會政策,使其 “新自由主義化”.**** 其後果是全球經貿活動在統一的貨幣遊戲規則下同質化, 為鉅額跨國資本在世界各地自由進出,尋求獲利機會,創造了制度框架.***** 這就是當前「全球化」的定義.

華爾街深知金融危機之不可避免, 他們的定策是在爆發前大賺特賺, 然後忍受爆發時的大額損失,屆時再尋求更大的獲利契機….. 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永遠,或者資本主義的末日.

《新自由主義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2005) 哈維David Ha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