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70101真.張保仔傳奇15 平步青雲

說史170101
真.張保仔傳奇15 平步青雲
朝日執筆:十八世紀末「華南海盜」興衰史(十五)平步青雲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上回講到,張保仔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並在 百齡座下,屢建奇功,南海匪患,為之一靖。百齡為朝廷解決兩廣多年寇禍,得皇上嘉獎之餘,亦不忘保奏請封其得力「門生」。張寶由是步步高升,一年之間已是官居四品,並得授「順德營都司」之職。

然 順德此前苦於盜禍,是故對寇讐 張寶到任為官,多有反感。朝中政敵得知,自是乘機向 嘉慶彈劾 百齡。皇上於是密諭百齡,斥其對張保仔「寵待過優」,致使其「行為驕縱」。又言張保仔等人「係匪幫盜首,擁貲既厚、舊黨尚多……積久終不能相安,恐又生枝節矣。」似乎是要向百齡施壓,著其從速「處理」張保仔……

有道是「天意難測」,咁易估到,就畀埋個皇帝你做啦!當知百齡乃是嘉慶親政之後,一手提拔的封疆大吏,方今更是聖寵正隆。皇上若真有懲治百齡之意,又何必「密諭」?此諭看似責難,實為交心之言,示意愛卿好自為之,以免招人話柄。皇上甚至連其門生該當如何「處理」,也替百齡想好了。上諭講完一輪張保仔等人在地方上如何不受觀迎,又如何危險後,最後卻筆鋒一轉,指令百齡:
「莫若調往他省。勿露形跡。消患於未萌。」

百齡當然也明白張寶留於廣東任職,多有不便。現在難得金口玉言,當即心領神會,遂向皇上請調張寶至福建民安鎮,朝廷再次恩准。男兒志在四方,張寶把大部分家人(包括「承繼」自鄭一的兩個「繼子」)留在澳門的宅邸,(據《澳門風物志續篇》中言,張保仔舊居就在今日澳門麻子街,那裏當時是官員宅邸的集中地。)欣然離開廣東,偕 石氏(鄭一嫂)同往福建赴任去也!

至於其恩師百齡,任兩廣總督前後還不滿兩年,就已「乞病,回京,授刑部尚書,改左都御史,兼都統。」也許京師的水土特別好,已經六十三歲的百齡一回京,即時回復健康,生龍活虎。「未幾,授兩江總督」。此職乃當時大清九位「封疆大吏」中,唯一管轄三省的,(「東三省總督」在光緒末始設)地位僅次於管理京畿重地的「直隸總督」。
其時江蘇河決成患,皇上於是把治水的責任交給百齡。同年,六旬百齡老來方得一子,其出生之日,適逢嘉慶皇帝的「萬壽節(生日)」。皇上非常高興,「聞之,賜名『扎拉芬』以示寵異,勉其盡心治河。」(《清史稿》)「扎拉芬」就是滿語「壽」的意思!得天子賜名,實在是莫大的榮寵。

此後百齡雖偶有波瀾,但榮寵不綴,兩年後又加封「協辦大學士」。嘉慶二十年(1815)再因鎮壓秘密會社頭目方榮升,封三等男爵。只可惜命還是不夠長,等不到「更上層樓」的機會。同年冬,百齡病逝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所在),享年六十有八。據《清史稿.百齡傳》載:
「(帝)遣侍衛賜奠,許柩入城治喪。將遣皇子奠醊,既而以江北災民未能撫恤,停其奠醊,仍賜祭葬如例,謚文敏。子扎拉芬,襲男爵。」

回說張寶到了福建民安鎮,靠著其出色的表現,以及其「座主」的影響力,不久即升為從三品「游擊」。嘉慶十八年(1813),三十八歲「高齡」的石氏為張寶誕下唯一的兒子,取名「張玉麟」。翌年,張寶以軍功再受正三品「參將」。正三品武官,也就是與宮廷中的「一等侍衛」、「圓明園總管」同級了。張寶招安至今,不過四年有餘,右遷之速,殊為驚人也!

或言張寶之能坐上「白金升降機」,扶搖直上,俱其恩師之力,此說實非盡然。官運能夠如此亨通,證明他一定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大海無疆,他在海上行走多年,東至江浙,西抵安南,大概也懂得不少各地的言語風俗,加上見多識廣,胸襟廣闊,這些都是在軍旅中非常受歡迎的特質。況且,他出身良籍,少時家境不俗,十五歲始「入盜」,大概還曾讀過幾年書。(這也許是令 郭婆帶不忿的重要原因—自己本來的「唯一優勢」也沒了!)這對其在軍中步步高升,有很大的幫助—張大人原來你識字㗎?好勁呀!當然,識字「唔係大晒」(你看郭婆帶就知道了!),「硬實力」才是關鍵!張寶得以屢建奇功,足見其實際業務能力,也是相當出色。

恩師百齡在嘉慶二十年(1815)病逝,似乎對張寶的仕途沒有什麼即時影響,他的官還是繼續地升。嘉慶二十四年(1819),張寶破獲鉅額鴉片走私案,(話說其實早於1729年,雍正已下令禁鴉片,此後各朝均有禁令,但從沒嚴格執行。甚至道光皇帝尚在潛邸之時,亦好此道。故嘉慶之時,鴉片當僅屬「半非法品」,關鍵是「走私」,還要是「鉅額」,這實在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因此大功再擢升為從二品「副將」!如果是文官,「從二品」,在中央就已經是「侍郎」或者「翰林掌院」了;在地方,則是「布政使」,甚至是(沒有加銜的)「巡撫」了!此時的張寶還只是剛到而立之年,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升官快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也是因為清廷的水師人才著實非常短缺。皇清以騎射立國,向來不乏策馬揚鞭,馳譽疆場的健將。本來以幾千年來的「大陸政策」,並不無妥。唯十八世紀歐洲展開工業革命,積極開拓海外貿易。乾嘉以來,來華者日眾,東南沿海,絡繹不絕。因此,朝廷逐漸發現「海疆」的重要性。只是由於歷史原因,水師將領本來就嚴重不足。況且即使是資深將領,也大多只具備江河經驗,難擔「靖海澄疆」之責。這樣的歷史背景,也許就是年輕卻「熟悉海洋情形」(清仁宗嘉慶皇帝語)的張保仔,得以大展拳腳,鋒芒畢露,而能極速步步高升的原因了。

張寶榮升副將,兵部以其善海防之務,令其往任「澎湖協副將」一職,獨掌澎湖列島軍務全權。(「協」是一個軍事編制單位,約介乎於今日的「軍Corp」與「師Division」之間。)「澎湖協」扼海峽之咽喉,守島陸之要衝,是連繫台灣與大陸,控制閩浙海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塞。

張保仔自「升呢」為張寶以來,不足十年光景,即升至從二品副將,更得朝廷委以重任,在「澎湖協」獨當一面。只是眾所周知,官場是非常黑暗的。他的最大靠山,恩師百齡業已駕鶴西歸,究竟這對他的仕途,會有多大的影響呢?張寶以後的命運又將如何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