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71101李登輝的康乃爾演說

說史171101

李登輝的康乃爾演說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43

 

〈劇:李登輝的康乃爾演說〉

1995年6月台灣總統 李登輝應其母校 康乃爾大學邀請,在校慶日回校演說. 此事引起外交上的軒然大波.

 

在紐約康乃爾大學校門,恭迎的人包括 校長,市長,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Jesse Helms及一些參議員. 他們稱呼他為「總統」. Helms表達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你能正式訪問華盛頓.” 的意願.

李氏在母校一年一度的Olin Lecture主講, 面對四千聽眾大談 “愉快和感動的留學生活”, 然後重點指出 “台灣模仿和複製了「美國民主」”.*** 他在演說中從頭到尾使用「中華民國在台灣」一詞, 以示台灣是個長期擁有合法政府的主權國家.*** 這是李氏精心泡製的「兩國論」最重大,也是最成功的國際秀.

 

華盛頓當日沒有派代表到場,力求將事件淡化為 “民間往來”; 北京則嚴辭呵斥, 將事件定位為 “外交叛亂”. 美國政界,媒體和民眾對李氏此行充滿熱情和關注, 黑色車隊所到之處擾擾攘攘,有如國是訪問. 美國人看來非常受落,他明顯是這局棋的贏家.

 

江湖盛傳李登輝此行佈局幽微, 國民黨早前以4.5mil US$價錢與華盛頓公關公司Cassidy & Associates簽了一紙三年合約. 該公司是個頂尖的遊說團體, 在國會深植人脈,很多前自由派民主黨要角任職其中.*** 李氏委任它安排整個訪美行程,包括對國會採取緊迫盯人政策,以取得有利決議的支持. 該公司不辱使命,在千鈞一髮之際替他拿到入境簽證.

 

〈史:國會,白宮與國務院 三角混戰〉

國務院曾經多次拒絕台北請求允許李登輝訪美, 發言人指出即使行程屬於私人性質,亦勢必 “嚴重衝擊” 美國的外交政策. 這樣做會面臨北京 “違反一中原則” “打開台美正式關係” 的指控. ***

 

國務卿 克里斯托福Warren Christopher一向厭惡台灣. 1978年任職 卡特總統副國務卿時,赴台 “解釋” 中美建交(ie美台斷交)事宜, 其座駕在台北街頭曾遭受民眾的鷄蛋襲擊.

國務院上下一心支持北京, 尤其是商務部,克林頓賦予該部會很大的政策發言權. 商務部反映企業界利益,認為中國是潛力無限的新興市場; 相對之下,台灣只是個貧瘠老舊的小市場. (數年後 朱鎔基總理訪美,探求支持加入世貿, 克林頓原初反應審慎,很快就在商界催促下回心轉意,表態支持.)

 

非常有趣的是,國會似乎 “左右一心”支持台北. 國會向有親善台灣的傳統,當年卡特幾經辛苦,掙得與中國建交, 國會為了補償台灣和控制白宮,特地通過《對台灣關係法》, 承諾必要時提供保護.

1994年末民主黨在參眾兩院選舉中同步大敗,克林頓聲望一落千丈. 共和黨四十年來首次同時成為兩院多數黨,聲威大振, 強勢政客金里奇Newt Gingrich出任議長,馬上著手全面攻擊克林頓. 95年初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宣佈 西藏是個 “遭侵占的主權國家”, 並且“建議”白宮派遣使節前往西藏. (此舉純屬借故為難,明知沒有總統能夠這樣做.)

 

國務院堅決反對李氏訪美, 毫不掩飾其親中立場. 相對地,白宮雖然同樣不喜歡李氏來訪,卻試著扮演 “喜怒不形於色”, 靜觀其變,謀求平衡 外交政治與國內輿論 兩者間的張力.***

 

時日漸逼,國務院為示決斷,宣佈不會發給李登輝入境簽證. 不幸的是,國務卿命人知照北京,以平息其怒氣. (按道理,他的做法事先必曾取得總統首肯.)

此時輪到國會怒火中燒, 5月初眾議院以396 vs 0票通過批出簽證予李氏的決議; 一週後,參議院也以 91 vs 1票通過類似議案.**** 國會這是直打國務院的臉!更糟糕的是,民主黨議員竟然全體與共和黨聯成一氣, 克林頓感到有如末日!

 

雖然決議不是法案,不具法律約束力, 但國會暗示政府如不遵命,後繼行動陸續有來. 票剛投畢,重量級政客 維珍尼亞州長Charles Robb前赴白宮,勸說總統批准發給簽證. 克林頓乖乖投降,指令國務院照辦. 國務院無地自容,不知怎樣向中方解釋才好. 這簡直是國務院歷史上最大的災難!

 

北京的怒氣排山倒海,一發不可收拾. 外交部以正式譴責揭開危機序幕, 外長 錢其琛召見美國駐華大使 芮效儉Stapleton Roy, 指出發簽證就是 “美國支持台灣當局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明證”.***

接著,中國取消國防部長 遲浩田的訪美行程;取消五角大厦一位署長級官員的訪華行程; 取消一間美國企業正在商談中價值35mill 美元為南京機場提供設備的合約. 最後的殺手鐧,中國召回駐美大使,並延擱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尚慕傑James Sasser的人事任命, 兩國竟未有互派大使數月之久,形同技術上斷交.***

 

中國也向台灣施壓,宣佈將不會重啟 海協會和海基會的會談. 兩會剛於93年在新架坡舉行正式會談,刻下正就兩岸交流展開技術協商. 海協會告知海基會,技術協商無限期延後. 北京歸咎李登輝 “破壞” 了兩岸和諧氛圍.

以上種種的嚴重性和爆炸力完全攀不上1995年7月中國在台灣東北方向,台日航道附近進行的飛彈試射. 作為「藍鯨五號」軍事演習的一環,解放軍首次試射東風21型中程彈道飛彈. 這飛彈威力驚人….. 造成超過80億美元資金從台灣滙出.***

 

在民主政制國家,議會與政府齟齬原是司空見慣, 但如上述般 “美式”會院宮戲劇化混戰,仍屬相當神化.

〈局:三權拆臺〉

根據美國憲政的「總統制」,總統由直選產生,直接向人民負責; 而非如「內閣制」般由多數黨推舉,向國會負責.*** 由於總統和國會都來自直選, 地位相捋,互不統屬. 理論上,總統行使「行政權」,國會行使「立法權」,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權」, 「三權分立」而又相互制衡.

 

假若行政與立法發生衝突,則根據 “主權在民原則”, 總統必須遵照議會訂立的法案行事. 但為求制衡,新訂法案須經總統簽署才可實施, 而總統有一次,且僅有一次,否決權. 又根據 “法治原則”, 最高法院擁有對任何衝突的 “最終裁決權last word”.

 

在這樣的憲政設計下,國會在與白宮的政治角力中佔據制高點, 但是不能直接管控政府的作為. 由於議員面對更大的選民壓力,國會對民意和輿論更為敏銳和著力, 因而常於意識形態化和情感鼓動. 而政府在面對外交和內政諸般干係時, 卻需要 “實是求是”, 因此會宮衝突經常是理想和實務之爭,入無解.***

 

這場國會 vs 白宮的博弈,最終由雙方聯手屠宰了 國務院作結. 國務院慘遭頂頭上司白宮出賣, 貽笑天下,顏面盡喪.

 

 

《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Playing with Fire》(2017) John Co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