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71106「四大文明古國」之起源

說史171106

「四大文明古國」之起源

朝日執筆

 

「考古」與「歷史」都是研究「以前(人類)的事」,那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呢?不太嚴謹但比較簡明地來說,「考古」主要以「實物」(例如「遺跡」)作為研究對象;「歷史」則主要以「紀錄」(例如「文獻」)作為研究對象。考古成果多集中在發現「線索」,或重構某個時刻點的「圖景」;歷史成果則希望能敘述一個「故事」,或整理出一段時期的流變。****

 

舉個例子,一場平原大會戰結束後,如果你到戰場尋找彈殼、破爛軍旗、炸彈坑、戰壕中吃剩一口的香煙…..然後透過所有「遺物」的位置、狀態等,描述當時的戰況,這就是「考古學」。要是你去翻查作戰雙方的文件、通訊紀錄、當時戰地記者的報道,甚至訪問曾經參戰的軍人,然後綜合各種資料,將戰鬥的經過,甚至戰鬥前後的若干因果按時序寫出來的話,這就是「歷史學」了。

按這個思路,「考古」和「歷史」方法學的應用並不限於研究「古史」。例如警察辦案時,索取相關人士口供、翻查出入境和閉路電視紀錄等,用的就是「歷史學方法」;在犯罪現場蒐集指模、各種科學鑒證、驗屍等,用的就是「考古學方法」。

 

回到正題。由於「歷史學」以「文獻紀錄」為基礎,若果有些事情發生得很「古」,「古」到連文字也還沒有發明,「考古學」就是了解這些事情的唯一方法了。 研究「文明古國」,(至少朝日認為)「考古學」比「歷史學」更為有力、有效。「四大文明古國」顧名思義,自然夠「古」的了。那麼「古」,就算有文字,也是紀錄得「不清不楚」的。(下面會介紹「古代文字」可以有多「古」。)況且根據「常識」,若「遺跡實況」與「文字紀錄」的研究結果不相符,必然以「遺跡實況」為真。(成屋都係你指模,你夠膽死話你從來冇去過嗰度?你叫阿SIR點信你呀?)當然,對於「考古學」而言,「文字」也是「遺物」的一種。(如果屋內牆上有你的親筆留言,即使找不到指模,也一樣是你曾經到過現場的有力證據。)

 

在各種人文學科中,作為「(假)歷史學家」的朝日,當然對「歷史學」最感興趣。雖然朝日也(自)號「(扮)人類學家」,但對於與人類學(和歷史學)關係極為密切的「考古學」,朝日向來極少涉獵。原因無他,一個字—「唔識」!不過,「唔識都講」向為本會「核心精神」,故此打算寫幾篇有關考古的東西與諸君分享。這第一篇題為《「四大文明古國」之起源》,但只是「標題黨」,要說的其實並不是這四個文明古國的起源,而是「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說法的起源,還有一些相關的想法。

 

話說朝日自小就在(中文)歷史課本上得知,「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並稱「四大文明古國」。到了稍大一點才知道,原來這個說法在「漢字文化圈」(又稱「大中華共/獨榮圈」)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在「鬼地方」固然也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提法,但並不算是個流行的說法。

 

「四大文明古國」一說之所以成為「漢字文化圈」的「歷史常識」,很可能出自 梁啟超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自署作於「1900年1月30日午夜」)所作的一首千餘字長詩「二十世紀太平洋歌」,其中有句「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鄰相望 」(請注意這裏「支那」絕無貶意,反倒暗暗有點自豪感。),然後自注云:「侯官嚴氏 (即大名鼎鼎的嚴復)考定小亞細亞即漢之安息,今從之。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把「中國」放到「古文明祖國」的位置上,自是非常對「中國人」的胃口,於是「四大文明古國」一說遂於中國大行其道,成為「常識」,甚至還讓中國人「順道」知道「原來印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都(拍住我哋泱泱中華)咁古!」

 

不過如果稍稍仔細了解一下,就會發現若要論「古」,則所謂「四大文明」其實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就拿「古印度文明」(指「雅利安人南下」前,就已存在於印度次大陸的古文明)來說,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古城大約存在於2,600BC-1,900BC,位於現時巴基斯坦境內的哈拉帕Harappa 古城更可上溯至3,300BC。至於作為中國「信史之始」的商朝,大概在元前16至17世紀建立,與「古印度」明顯有所距離。即使算到現在還只是「傳說」,尚未找到確鑿直接存在證據的夏朝,也不過把「支那」的古文明上推到約莫2,100BC,與哈拉帕還差超過一千年。我泱泱中華居然不夠那些「阿三/阿差」古?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可幸,1928年我們總算在 濟南章丘發現了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以黑陶聞名),並經我國考古學家認定其文化與後來的「諸夏文明」,存在「明顯的傳承關係」。一下子就把「中華文明」的源頭推到至元前2,500年之前,這就是「中華五千年」說法的來源。***只要我們的考古學界再加把勁,應該不難研究出年代更早(3,000-5,000BC)的「河姆渡文化」與「中華文明」其實也是「血濃於水」。努力吧!「中華八千年」指日可待了。

 

不過,按照現有的考古發現看來,若要鬥古,在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面前,中國和印度都是小弟弟,根本沒有「並列」的資格。

先說埃及,3,100BC上埃及的統治者 美尼斯Menes(或那邁爾Narmer)統一上下埃及。*** 請注意,3,100BC只是統一的開始,就像中國的秦始皇統一六國(221BC),不是埃及歷史的開始。在埃及統一之前,古埃及人已在尼羅河畔生活了幾千年。早於5,000BC,他們已懂得使用銅器;不少尼羅河沿岸的定居點,更可上溯至7,000BC

 

對古生物學沒有認識的人,在博物館看到「地爪龍Aardonyx」和「亞伯龍Abelisaurus」的化石, 大概也會認為牠們應該是「差不多古」的「古生物」吧!但事實上,前者出現於侏儸紀早期,後者出現於白堊紀晚期,相距超過一億年!同樣,把「古埃及」和「古華夏」並列,若不是「別有用心」自我提升,就只能說是因為歷史「太久遠」,以致讓人「傻傻分不清」了。

 

至於位於幼法拉底河與底格利斯河之間的「美索不達文米亞」(意為「河間之地」),其「古」與埃及相比也是不遑多樣。漢謨拉比把法典刻在玄武岩柱上之時,商朝還沒有建立。1889年 出土的 蘇美爾尼普爾Nibru城遺址(約為2,500BC), 發現城內竟然有一所「書吏學校」,相當於現在用以培養政治和行政人才的「公共行政學院」,其「文明」的程度實在非常驚人。事實上,早於4,000BC,兩河一帶已是城邦林立

 

若說到文字的使用,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是 盤庚遷殷(約1,300BC)後的商代卜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甲骨文」。好了,就算這些文字,在商湯建國(1,559B或1,660BC)時已經開始使用,也不過是三千多年歷史。至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也是三千多年,不過是公元前三千多年,也就是說比甲骨文要早二千年

 

若干年前,朝日隨團到埃及旅行。導遊在一所神廟遺址內,介紹古埃及人從製作木乃伊了解到人體的解剖結構,因此已能掌握一些諸如切除壞死組織、器官,甚至截肢一類的外科手術。團中有大媽團友發問:「咁係咪即係好似我哋以前個華陀咁呀?咁邊個早啲呀?」雖然此問題極無歷史SENSE,但作為一個大媽,能夠知道華陀和他的外科手術嘗試,已是相當不錯。朝日選擇保持緘默,以免在回答時不經意地流露出嘲笑和輕蔑…..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大叔立即搭嗲道:「梗係華陀早啦,仲使講既……」事已至此,朝日實在按捺不住,唯有出言「科普一下」,至於有否嘲笑和輕蔑…..

 

愛國兼有自信是好,但可不可以先讀點書,不要以為自己真是文明「古」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