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80517巴基斯坦史(四) 軍人獨裁與東巴分離

讀書札記180517
巴基斯坦史(四) 軍人獨裁 與 東巴分離
掌門執筆

話說延宕了十年的憲法終於1956年制訂,不料卻在剛生效之際遭到戲劇化扼殺.
〈軍人獨裁〉
1955年上台的新總督 米爾札Iskander Mirza文官出身,其興起靠的是政府內部追逐私利的陰謀, 並獲得高階文官和軍隊總司令 阿尤布汗Ayub Khan將軍 “忠實的”支持.
憲法實施的時刻,適逢經濟狀況極度混亂, 惡性通脹導致政府部門罷工,阻礙了議會選舉. 1958年10月7日米爾札總統和阿尤布汗將軍聯手實施 「軍事管制」, 廢除新憲法,禁止一切政治活動, 組織軍事法庭審判 “囤積居奇者” 和“腐敗分子”.*** 兩人指責政治家 “無能”(這應該是真的.),以穩定和改革政府的名義僭取絕對權力, 開創了日後同類型政變的理據和 “操作範式”.

米札爾是西化程度很深的職業官僚(這在當時的印巴都是常態),熟黯操弄政局, 原是前任總督的親信,趁其老病,串通將軍把他草草打發掉. 米氏極快發現遭到將軍 “連環計” 所騙, 10月28日阿尤布汗再次發動政變奪權,把他流放倫敦. 阿氏出任總統,開始了十年軍事獨裁統治, 其繼任者們則將他的 “親信–出賣–獨裁” 範式代代相傳下去.**** (這範式裡面暗藏著一個要害結構, “獨裁” 的定義是揚棄集體決策制度,大國的獨裁者由於無法日理萬機,必得委任重大職權予其 “親信”,所以很易被“親信” 出賣; 而親信既以 “出賣” 起家,沒有相信制度的道理,故又必然墮進“獨裁” 的窠臼.)

阿尤布汗的獨裁統治是巴基斯坦歷史的轉折點, 從此印巴兩國的政治和社會文化愈行愈遠. 建國之初,兩國的菁英階層同樣為了追求土邦私利,而罔顧國家公益. 巴國軍方成為政治爭吵的受益人,得以執掌權柄; 而印度幸有 尼赫魯,軍人從未干政.*** 阿氏最遺害後世者,是為了強化自身的領導力,把巴國引向「憲定伊斯蘭國家」, 此舉壅塞了社會開明風氣,削減市場經濟活力. 印度則堅持著世俗體制,印度教從未能夠控制社會.***

阿氏並非 “單純貪腐” 之輩(如泰國和菲律賓的軍人.),而近乎 “有為強者” 的形象(如朴正熙.), 自詡其專政是 “受人民廣泛支持的革命”,意在結束亂局, “再造共和”. 他以正直,虔誠,朴素,尊崇民主的形象示人, 1951年因支持總理 阿里汗粉碎左翼高級軍官的政變陰謀而掌握軍權.
阿氏強烈親美,他主導的政變發生在與美國關係穩固的時刻, 全球冷戰格局和地緣政治形勢 (中國赤化,韓越兩戰.) 使美國全力支持一切 “開明獨裁” 政權,當然,條件是要親西方.*** 尼赫魯於1964年去逝之後,阿氏常被西方看作是亞洲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阿氏當政初期頗獲民心,但他徒重外交,內政無能; 且空談民主而權位私心實重. 1962年在其授意下重新制訂的憲法賦予總統極大權力, 總統透過8萬位(後增額至12萬)「基本民主人士」組成的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 國民議會選舉也不設定成人普選權. 新憲強化了中央權力,明訂伊斯蘭為國教.

阿氏(與及後來的軍人獨裁者們)除了治國無能,治軍也很無能.(歷次印巴戰爭,巴軍多遭敗績.)  他出身陸軍,於是陸軍獨大,走在政治前沿(日後的奪權者都是陸軍總司令,就如阿氏本人一樣.); 而空軍和海軍則成為專業部門,遠離權力核心. 阿氏是普什圖人, 普族和說烏爾都語的軍官盤據上層,而說孟加拉語的則斷然失勢, 造成軍中派閥盛行,烏煙瘴氣.

1965年慘烈的「第二次印巴戰爭」暴露了軍方疏於防範,戰略失當, 全靠士兵浴血奮戰,頂著印軍越界突襲,捱到聯合國出面調停. 阿尤布汗總統聲望崩跌. 1969年迫於群眾運動的壓力和下屬的陰謀, 阿氏交出政權與其 “心腹”陸軍總司令 葉海亞汗Yahya Khan,黯然下臺.

葉氏也是親美派,擺出同情民意的姿態,反對總統武力鎮壓示威,迫使他辭職. 葉氏首先實行軍事管制,廢止不得民心的1962年憲法, 並著手制訂新憲,重開選舉.
由孟加拉學者 G.W. Chounhry 辛勤寫就的1970年憲法敲定全民成人普選權; 廢去前憲東西對立的所謂 “統一框架”,實行 “五省制”, 「東巴基斯坦省」獲分配合理的國會議席(東巴162席,旁82,信27,西北18,卑4,部落地區7, 共300席. ie東巴佔有54%國會席位.***)

1970年10月大選,25個政黨1,570名候選人競逐300國會議席, 競選活動蔚為壯觀,民主有望.
〈東巴分離〉
選舉結果令人震驚, 東巴本位政黨(黨綱主張東巴自治.) 由出身學運領袖的孟加拉人 拉赫曼S. M. Rahman領導的 「人民聯盟Awami League」攫取167席,成為國會多數黨.*** 兩年前阿尤布汗曾以勾通印度,密謀叛國的罪名把他下獄, 此舉令他在東巴成為英雄人物.
選舉期間東巴颶風洪水為災,(西巴主宰的)政府救濟無方,民怨載道, 人民以投票方式表達強烈不滿, AL囊括該省席位. 更令西巴人吃驚的是所獲席數竟然溢出了東巴省總席數!最不安的自然是軍方高層,他們全是西巴人, 而軍方一向就是西巴壓制東巴的重型武器.***

第二大黨是 布托 Zulfikar Ali Bhutto創建的 「巴基斯坦人民黨PPP」, 獲得81席(旁省和西北省為主.). 布氏牛津出身,是位精明(而無恥)的信德省律師,藉由奉承阿尤布汗(稱他為“新薩拉丁”.) 晉身外交部長要職, 因與中國達成邊界協議(1959年)立下大功,成為政壇紅人. 1966年與阿尤布汗反目遭解職,翌年創立PPP, 主張伊斯蘭社會主義,承諾改善民生.

大選過後,軍方高層與拉赫曼展開會談,試圖緩和他的自治訴求,拉氏不肯退讓. 這給了布托可乘之機,在西巴四省集結反東巴力量.
1971年3月是關鍵時刻,國民議會在辯論中央政府與東巴省的治理關係時, 兩黨激烈對立,入僵局. 葉海亞汗重施故技,實行軍事管制,隸捕拉赫曼及其助手, 聯同布托的PPP,打壓AL.*** 圖窮匕現,所謂尊崇民主,不過是欺人之談.

東巴全境暴亂,葉氏親往指揮彈壓. 印度 甘地夫人政府高調支持孟加拉人,允許他們在境內組織流亡政府, 並且提供金錢,武器和 “道義” 支援.***** 東巴暴亂升級為內戰.
美國 尼克遜政府則高調支持葉海亞汗,指摘印度和蘇聯從後搞鬼, 這促成了印度在冷戰棋局上面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同時間巴基斯坦正在祕密安排 基辛格訪華. 但無論如何,美國並無實質行動支援巴國.

印度切斷東西巴的陸空運輸, 使西巴在東巴的駐軍補給困難,士氣低落. 最後, 印度借口難民問題揮軍進入東巴,是為「第三次印巴戰爭」. 11月葉海亞汗開闢西戰綫,但是兩綫均大敗, 東巴駐軍絕望地投降,九萬士兵淪為戰俘,成為軍隊的永久恥辱.(他們也成為日後和談的人質和籌碼.)***

1971年12月17日孟加拉獨立. 西巴人的痛苦和憤怒無窮無盡,怪罪於軍方,印度人和聯合國. 布托在聯合國發表尖銳激烈的著名演說後,立即回國逼迫葉海亞汗下臺.

《巴基斯坦史The History of Pakistan》(2008) Iftikhar Ma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