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180521與歐洲企業高管交談的幾點感悟

論藝180521
與歐洲企業高管交談的幾點感悟
上海仔執筆於瑞士洛桑

〈带着问题学习〉
我在瑞士已近五个月,期间带着问题,边思、边看、边问、边学习。
为何瑞士企业處于深山,无港口之利,资源贫乏,员工成本高企,市场窄小,却诞生一批世界排名前列的伟大企业?是什么原因让欧洲企业及其产品受人尊敬,同时拥有竞争优势?
带着这些问题,我拜访了不少欧洲企业高管,行业涉及金融服务、电气产品、智能建筑、工具制造、电梯生产、食品零售等等。与他们交流不仅让我了解到这些欧洲企业家对商业运作的理念,也让我了解到他们如何看待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同时促使我反思什么是企业长青的根本,什么策略能够强企业於十年,什么理念能够强企业及三代?

欧洲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做得快 vs 做得对。
欧洲这几年经济状况不佳,社会问题、政治争议迭出,不少欧洲人在访问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线城市的时候,会震惊于中国的巨变。例如上海30层以上高楼数量超过1000栋,欧洲人往往目瞪口呆,观瑞士大城市苏黎世,日内瓦,高楼难觅,宛若中国四线城市,但这不妨碍瑞士企业慢慢打入世界前列。

瑞士企业与中国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个差异,中国企业倾向于做得快,瑞士企业倾向于做得对。***
举例:我与雀巢退休执董交谈良久,这位老先生特别留意“浪费”的问题,浪费不仅体现在生产材料使用的物质层面,还体现在公司运营、企业管理的思路上。
曾有中国工程队帮他家盖房子,书房的墙壁重做了三次,第一次由于涂错颜料因而重做;之后又发现墙壁和嵌入式书桌没法结合,再做。前后三次才把墙壁建好。他感慨到,中国工人勤勉,向他们提意见,绝没有“不”字,说改就改,效率很高。但是这样的效率,最终未必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前后三次造墙壁,消耗掉公司的利润率,为什么不在第一次就做对?
他告诉我,欧洲企业速度未必很快,但追求的是一开始就做对。一方面减少物料浪费,另一方面避免重复劳动。此外,做对的事情,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企业的经营原则。

〈公司运营的本质是什么?〉
我曾与西门子,Hilti(电钻生厂商)这类涉及B2B业务的企业领导交流,他们不仅思考客户利益,也会进一步思考 “客户的客户”体验终端产品的觀感。雀巢的前执董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公司运营的本质,就是把幸福带给客户。
「把幸福带给客户」这个想法难以量化,十分抽象,但如果细观欧美成功企业的发展史,这一理念又往往是成为伟大企业的前提。欧洲企业家人文传统较为浓厚,不太欣赏美国企业的运营方式。有位企业家告诉我,美国式的企业经营,著重考虑怎么做能够赚钱,忽视不赚钱的部分。这种商业态度固然能让美国诞生许多十分赚钱的公司,但也会伤害许多伟大的企业。
例如通用电气的总裁Jeff Immelt,市场认为Immelt搞垮了GE,GE股价不断下跌就是证明。但Immelt在做正确的事情,卖掉非核心业务,增加研发,提高终端客户的幸福程度,但投资者不懂如何量化“客户幸福”,GE股价下跌,反过来使市场批评Immelt管理不佳。

积极影响别人
我的心理辅导咨询师是位来自芬兰的女士,她曾告诉我,你若有正确的想法,就要说出来,去影响你的团队,如果不表达正确的想法,不创造正面影响,便没有履行生命赋予自己的使命。*** 她的话听起来充满新教伦理色彩,但与雀巢前执董的话异曲同工,即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你有责任去告诉别人。如果你的做法是正确的,你有责任去教别人。你的使命就是让世界变得更好。
例如,我与UBS前资产管理CEO交谈,他设立慈善基金,每年在非洲投资创业团队,旨在改善当地人的生活。他的团队负责项目投资评审,其中有位员工曾在高盛做高管,放弃高薪来慈善基金工作,理由很真诚:我希望能够告诉女儿,爸爸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对于团队和社会的主动责任意识,是我从这些企业家和当地员工身上学到的。

用人观
管理者需要尊重每个人。如果对方不懂得说“谢谢”,受重用的机会不高。
举例:20年前,雀巢办公室有位给员工倒咖啡的阿姨,某天前执董在办公室和一位部门经理谈话,阿姨进来帮他们倒咖啡,部门经理没有说“谢谢”,结果被前执董批评,说:不懂得说谢谢,成不了出色的领导者。部门经理羞愧难当,竟然辞职了。
这位雀巢前高管有感自己十分幸运,出生于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西班牙最普通的工人,早年生活让他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他们追求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对他的管理帮助很大。如果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恐怕成不了出色的领导者。

关于品牌建设
不少欧洲品牌动辄数十年历史,例如Nepresso品牌已有80年历史,仍给消费者亲切之感。当地企业家认为,没有过时的品牌,只有过时的管理层。此外,他们认为,品牌不归公司所有,品牌归消费者所有,因此公司有责任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客户真正需要什么。
例如,雀巢前执董许多年前在亚洲工作,提出要在中国生产高品质食品KitKat,但不少人认为高品质食品难以在中国市场立足,中国消费者要的是廉价的威化饼干。于是他在日本生产KitKat,结果中国消费者大规模从日本进口KitKat,此事让他明白,消费者清楚地知道什么产品是好的,对于好产品,他们愿意付高价格。

承认有些事情没有答案
商学院往往灌输学生一种意识,发现问题,就一定要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或原因,但现实情况是,有些事情发生,往往没有答案,也没有线性的、简单的原因。***

对于很多问题,公司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例如: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该公司在厦门生产花生牛奶,收购之后,花生牛奶一直卖得不理想,银鹭销售滑坡也曾被中国媒体报道过。如果单纯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牛奶的需求增加,对花生牛奶的需求下降,那是商学院的思考模式,看似有道理,但却很片面的。一个产品表现理想与否,涉及很多原因,与消费者有关?还是与产品有关?如果与产品有关,那么是产品本身发生了问题?还是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消费者因某些未知的因素而不再认可该产品。现实情况非常复杂,可能没有答案,作为管理者,需要接受没有答案的现实。

与家人的关系
西欧人认为中国人很有牺牲精神,其中之一就是为了事业,夫妻可以分开生活,或者家长疏于与子女相处。不过我接触了不少瑞士企业家,他们都拥有美满家庭。雀巢前执董告诉我,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他成不了雀巢高管。他和我分享了一句非洲谚语:
If you want to walk fast, walk alone.
If you want to walk far, walk together.

关于学习
有时间就多读书,某位企业家推荐我:
The Halo Effect: and the eight other business delusions that deceive manager, 作者Phil Rosenzweig
Why Economics Matter, looking at global challenges through an economic lens, 演讲者Joseph Stigl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