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80809伊斯蘭國 The Islamic State

說史180809
伊斯蘭國 The Islamic State
朝日執筆

最近十年八載,伊斯蘭國之名可謂「如雷貫耳」。對於向來關注國際局勢,心繫天下生民的野人諸君,大概不會感到陌生吧!朝日對此組織的認識誠然有限,今日所講,異常淺薄。各位見多識廣,若見疏陋,不喜請插,唔使畀面也!

IS國旗

根據聖訓所載,黑旗為穆聖第一枝升起的旗幟

上面的字樣就是著名的清真詞الشهادة(或稱作證詞):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
阿拉
使者
穆罕默德

[羅馬化轉音:lā ʾilāha ʾillā-llāh, muḥammadun rasūlu-llāh
讀法參考《聲頻1:清真言》。一般穆斯林唸清真言前都會加一句「’ašhadu ‘an」,意為「我作證」,附件聲帶中亦以此開頭。]

其中黑底白字部分在伊斯蘭文化中象徵「不信者之境」;白底黑字部分稱為「穆罕默德之(封)印」,象徵接受穆聖為「封印先知(最後一個大先知)」的伊斯蘭之境。

IS國歌
أمتي قد لاح فجر 我的烏瑪,曙光已現
歌詞(首段):

أُمّتي قَدْ لاحَ فَجرٌ فَإرقُبي النصر المُبين
دَولةُ الإسلام قامَت بدِماء الصّادِقين
دَولةُ الإسلام قامَت بِجهاد المُتّقين
قدّموا الأرواح حَقّا بِثَباتٍ ويَقين
لِيُقامَ الدّين فيها شَرعُ ربّ العالمين

我的烏瑪,曙光已現,來等待那顯而易見的勝利,
伊斯蘭國以正義之血興起了,
伊斯蘭國以虔誠的聖戰興起了,
他們以堅貞和信心,在正義中獻上了靈魂,
奉行沙里亞的宗教便能成立。

(「烏瑪」為「社群」之意,意指伊斯蘭社區。)
[參考《聲頻2:伊斯蘭國國歌》)

門派
伊斯蘭國是一個主要活躍於伊拉克及敘利亞,信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瓦哈比派」的「薩拉菲聖戰」主義組織。

所謂「薩拉菲」,其實就是「傳統」之義,是伊斯蘭神學中其中一個大流派。「薩拉菲主義者」可粗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佔七成以上的「出世者」,他們潛心修行,對世俗政治並不關心;二是佔餘下兩成多的入世者,他們以推動傳統為目標,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事務;其餘的是「淨世者」,他們覺得現世實在太邪惡了,因此主張是「最狹隘理解的聖戰jihad」去摧毀舊世界,淨世重生。第三類其實佔的數量極少,不過他們一般都比較有「行動力」,所以在世界各大報章頭版出現的,通常都是他們。

至於「瓦哈比派」是興起於十八世紀的一場伊斯蘭遜尼派原教旨主義運動,以立派宗師瓦哈比(1703-1792 )為名,主張「宗教復興」,總之就係要「復古」啦!其重要主張主要為以下六點:

1. 一切以穆聖、以《可蘭經》為依歸
2. 淨化信仰(唯一神論)
3. 反對異端(例如:世俗化、聖徒聖墓崇拜、什葉派、蘇菲派……,音樂、舞蹈等娛樂活動亦屬異端之列。)
4. 奉行伊斯蘭教法(即沙里亞Sharia )
5. 摧毀黑石和「卡巴天房」(!),消滅偶像崇拜
6. 對所謂異端和異教徒進行「聖戰」,以伊斯蘭之名征服世界。
PS. 由於徹底反對「偶像崇拜」,故對「瓦哈比派」這個充滿「個人崇拜味道」的名字非常反感,他們一般會自稱為「信神獨一者」,意即「除了我信的,其他的都是假神;除了我以外,信我的神其他人,都是假信徒!」
題外話,今日中東大國沙地紹德皇室本來出身不算高貴,當年得以建國掌政,瓦哈比派出力不少。是以該派在今日沙地雖然被定為國教,亦掌握極大權勢。IS(及其前身)冒起之初,沙地是其主要金主之一。

釋名
說到伊斯蘭國,不知各位有否疑問,就是何以這個「國家」的名字,一時是ISIS,一時又是ISIL,一時又變了IS,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哦!這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名字不過是一個代號,一個人尚且一時叫「阿鄧」、一時叫「掌門」;一個「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被不同的人群,喚作不同的名字,不是很合理嗎?下面會為各位簡述這個「神之國家」興、盛、衰、亡,IS國名多變之謎自然就會同時解開了。

請注意,以下縮寫將全以組織的英文名稱,而非其阿拉伯文(或拉丁轉寫)為基礎,例如伊斯蘭國的阿拉伯語為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拉丁轉寫為ad-Dawlat al-Islamiya,本文不會稱其為DI,而會按其英語名稱The Islamic State,以IS作為其縮寫。此絕非朝日西方中心,而是情非得已,真係完全唔識,敬請原諒。

伊斯蘭國超簡史
1. 前建國時代:「統一與聖戰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Monotheism and Jihad(OMJ)→ 「兩河國家蓋達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Jihad’s Base in the Country of the Two Rivers (TQJBR)→ 「聖戰者協商會議」Mujahideen Shura Council (MSC)

話說2004年初,一系列認為各伊斯蘭國家唔夠伊斯蘭的「武裝起義團體」,因著共同目標(By definition 一定係,除非唔係),聯合在一起,成立OMJ 。同年十月,OMJ盟主 扎卡維宣布效忠「基地總舵主」本·拉登,並將組織改名為「基地組織兩河國家分舵The Organization of Jihad’s Base in the Country of the Two Rivers(TQJBR」),以示奉「基本組織」(又譯蓋達)為正朔。由於這個名字實在太長太難記,加上其當時活動範圍其實亦不出伊拉克境,故外界一般都以「伊拉克蓋達Al-Qaeda in Iraq”(AQI)」稱呼此組織及其各種化身。

2005年11月9日約旦首都安曼發動了酒店三連爆,共造成56死逾300傷,死者除了包括邪惡的美國人外,還包括三名來自中國的解放軍軍官。TQJBR(AQI)最初承認責任,但死傷者絕大部分都是虔誠的遜尼派「薩拉菲」,事件遭穆斯林世界聲討,扎卡維家族有57人宣布與扎卡維脫離關係!扎卡維遂有縮沙之意,並於翌年2006年1月將AQI與在伊拉克活動的幾路小軍閥合併為「聖戰者協商會議Mujahideen Shura Council (MSC) 」以便改名切割。同年6月7日,扎卡維遭美軍空襲炸死,埃及人 穆哈吉爾接任MSC 領導人。

2. 建國:「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ISI)
2006年10月12日MSC再與另外四路諸侯及一些伊拉克部落代表,舉行英雄大會,結為同盟,並按照古老習俗,共同宣讀「香氣者誓言」(大家手沾香料同按手於卡巴天房宣誓,可視為阿拉伯傳統式「歃血為盟」),誓曰:「我們向阿拉發誓……我們會盡力脫去囚犯的鐐銬,終止邪惡的什葉派和十字軍侵略者對遜尼派的迫害;幫助受壓迫者,歸還他們權利,即使要付上我們的生命……要使阿拉的話在世上為至高,恢復伊斯蘭的輝煌!

翌日10月13日「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ISI)」正式成立,穆哈吉爾立資望深厚的 拉希德·巴格達迪 為埃米爾,自己暗中掌握朝政,又設文武二府(分別是「信息部」和「戰爭部」),儼然有模有樣。

ISI五年,2010年4月18日埃米爾拉希德·巴格達迪及國師穆哈吉爾,在底格里斯河畔重鎮底格里Tikrit(或譯提克里特)被美國與伊拉克政府聯合擊斃殉國。擁有伊斯蘭學博士學位的一名經師(阿訇)貝克爾·巴格達迪,受眾將領擁立為新的埃米爾。

巴格達迪雄才大略,ISI 在其領導下國勢可謂蒸蒸日上。一方面,實行「緩稱王」方略,仍奉蓋達正朔以避免鋒芒太露;另一方面迅速擴張勢力範圍。2011年甚至派出「西征軍」進入敘利亞,這一路兵馬最後於當地以「蓋達組織」分支之名建立了「努斯拉陣線」(意譯為「支持/勝利陣線」)。

3. 稱王:「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ISIS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 )

2013年4月巴格達迪認為時機成熟,單方面宣佈「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努斯拉陣線」將會合併成「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新國家獨立自主,不再奉蓋達組織為宗主。

「沙姆Shām」是一個古老的伊斯蘭地理概念,本義是「左邊」,借指今日敘利亞地區。最早期穆罕默德帶領穆斯林在麥加(Mecca)向東朝拜,今天的敘利亞就在他的左手邊。。

部分西方傳媒則按西方的傳統地理概念,將其國名意譯為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黎凡特」Levant 是一個希臘時代已有的模糊地理概念,約指涉以今日敘利亞為中心的地中海東岸地區。

不過,在敘利亞的「努斯拉陣線」對「被合併」不以為然,並未響應巴格達迪的「建國宣言」,仍奉蓋達正朔。

巴格達迪顯然錯判形勢,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ISIS正式成立。為彰顯其「聖戰形象」,ISIS益發胡作妄為,在全球各地發動一系列無差別恐怖襲擊。其倒行逆施之行徑甚至連原來的「恐怖大王」蓋達組織也看不過眼。

2014年2月本·拉登生前的的高級幕僚以萬言書怒斥ISIS極端、殘忍、野蠻,並譴責各種惡行:包括多次炸燬清真寺、違背《古蘭經》教義展開血腥種族清洗、使用氯氣進行毒殺、在巴格達的天主教堂裏屠殺信徒。因其邪惡暴行,蓋達組織劃清界限,以免形象受其拖累。(不過後來奧巴馬向伊拉克增兵時,伊拉克的蓋達組織與伊斯蘭國仍合作對抗美軍,此乃後話,不贅。)

4. 稱帝:「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IS)/「達伊沙」Daʿesh

巴格達迪一不做二不休,遂於2014年6月29日宣布將國名中的「伊拉克和沙姆」去除,直稱「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IS)」,他恢復本名「易卜拉欣」,自稱「哈里發」,先分封了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埃米爾」,又安排了各地的省長和各部的部長。及後更發佈了「哈里發國度」「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疆域行省圖(即曾受「哈里發體制」管轄過的地方,故不包括東南亞的穆斯林國家),宣稱圖中的土地及人民俱應為其治下的「哈里發國」及「烏瑪」。

但凡「稱帝」,就意味著要天下「歸邊」,不是臣服,就是為敵。尼日利亞惡名昭彰的「博科聖地」表示效忠「伊斯蘭國」,但並無具體跟進行動,也沒有接受「哈里發」的賜封。相反,巴格達迪自稱「哈里發」無疑激起全球絕大多數穆斯林的憤慨。阿拉伯國家以組織的阿拉伯語名稱「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將其縮寫為「داعش‎」(羅馬化轉音:Daʿesh;中文音譯為「達伊沙」),與阿拉伯語「داعش‎(踐踏之意)」諧音,以示輕蔑。歐美官方亦跟隨採用此一稱呼。

甚至連另一著名「恐怖大王」塔利班也不能容忍巴格達迪的「僭越」。塔利班首領 奧馬爾以「穆斯林之牧」之名發布教令,稱巴格達迪是「偽哈里發」,並指「伊斯蘭國」一系列行為違反伊斯蘭教法,將其定為非法組織。「易卜拉欣哈里發」於是下令出兵討征塔利班,雙方在阿富汗境內爆發激烈衝突。

5. 衰亡:天下圍攻


天下圍攻圖
紅色部分:「伊斯蘭國」及其支持者
藍色部分:美國為首的「聯合特遣隊—堅決行動Combined Joint Task Force – Operation    Inherent Resolve(CJTF-OIR)
綠色部分:其他向「伊斯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國家

2014年11月美軍在一次伊拉克空襲行動中,擊殺死了IS的 「伊拉克埃米爾」、「摩蘇爾大將軍」及「伊拉克大都督」,已被庫爾德戰士圍城一年的北方重鎮 辛賈(Sinjar)亦告失守。是役令一直都以伊拉克為主要勢力中心的IS遭受嚴重打擊。IS自此盛極而衰,節節敗退。

進入2017年,俄羅斯進兵敘利亞,以伊朗為首的泛什葉派聯盟亦大舉投入兩河戰場,IS幾乎全線潰敗。重鎮摩蘇爾(Mosul,即古都「尼尼微」故地)及首都拉卡(Al Raqqa,即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渡過底格里斯河後建立的第一個城「尼可科林Nicephorium)先後陷落,五個月內五遷其都,實體領土幾乎消滅殆盡,只能在伊敘邊界山區苟延殘喘。

不過,在兩大城的圍城戰中,不少IS軍士陣前投誠,被美軍編入中情局在當地(為培養「敘利亞地方民兵/叛軍」而設)的訓練營,顯然為下一輪「後IS時代」的亂局埋下不安的伏線……

6. 現況
多講無謂,看圖!
(此為2018年初形勢圖,圖中白色箭咀所指的「灰色地帶」為伊斯蘭國僅餘「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