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810黑猩猩的政治

演說1810黑猩猩的政治

掌門主講

 

《黑猩猩的政治Chimpanzee Politics:Power and Sex among Apes》 (1982初版, 2007第四版) Frans de Waal

 

本書是作者在荷蘭一所 大型户外黑猩猩群落圈養區進行實地觀察的研究成果,早早成為「動物行為學」經典. 作者筆觸幽默,新版書的 前言,每一段都看得我不禁發笑. 他這樣說:

a本書對某些人來說,為貶低人類政治家提供了理據; 對另外一些人,又可用來提高猿類的地位.

b本書無意把猿類(尤其是領袖)的行為與人類(政治家)進行直接類比. 不幸地,其間卻存在太多“對號入座” 的情況. 兹舉一例:雄性黑猩猩在尋求結盟的時候,會當著雌性面前擁吻其孩子; 而人類政治家也只會在選舉期間做同樣的事情.

c本書大受青睞,甚至美國國會也把它列為新任議員的推薦讀物.

 

〈擬人主義的迷思〉

作成此書,殊非易事. 當年「行為主義」盛行學界,藉著 “科學” 的名號, 主張一切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研究必須奉行嚴謹的方法論準則.*** 該派學風崇尚實驗,視 “田野觀察” 為主觀之見; 至於將動物行為類比於 人類,更被貶斥為 “戴著有色眼鏡” 的「擬人主義」, 成為學科大忌.

 

作者當時三十出頭,意氣正盛,視禁忌如無物, 他為本書取名《黑猩猩的政治》,正正是要挑戰禁忌. 他的理論:假設在猿類與人類的 共祖時代已存在著 “政治” 這種社會行為, 那麼兩個分支世系各自繼承了共同的遺緒並無不合理之處.**** 然則使用 政治術語,如 “領袖”“權力”“結盟” “賄賂” “離間” 等等, 來描述猿類世系的社會行為並非 “擬人”, 而是本來如此. (這與某些社會性鳥類或昆蟲出於基因設定的行為模式大不相同.***) 反之,只有使用這類術語才足以適切描述黑猩猩的社會行為, 就正如用來描述人類行為時一樣適切.

本書的金句:「政治的根源比人類更為古老. 」*****

 

使用 “政治術語”描述黑猩猩的社會行為不僅具有 合法性, 更且具有 適切性,甚至是 唯一適合的術語系統. 他的激進主張: 政治術語可以毫無障礙地用來描述所有靈長類動物的社會行為, 並且得到實證性結論,因而是科學的方法.*** 在方法學上,只要這些「政治術語」所指涉的行為是 “可被觀察的”, “重複出現的”, 並且與其他行為“構成 因果關係”就可以了. 舉例:“結盟” 足以導致 “領袖權”轉移.

 

作者就這樣不單只破除了 “擬人主義” 的桎梏, 還倒過來把動物行為學的知識結論, 用來重新解讀和認識人類的社會行為, 揭示出隱藏在修辭和意識形態外衣(如宗教,教育和 利他主義等等)下面, 人類(尤其是男性) 對「權力(可定義為對他人行使影響力) 」深潛的慾望.*****

本書因此被捧成「社會生物學」的典範基石. 時至今日,作者當年的激進見解已成學界常識,而行為主義則早已退潮.

 

作者在1979年開始實地觀察,那時 圈養區共有23頭黑猩猩, 其中7頭(3雌4雄)特別具有影响力. 與野生環境中觀察 “自然群落”相一致的是, 圈養區黑猩猩的社會也由 三個部分組成:成年的雄性(4), 帶子的雌性(共有三個帶子群,分別為1+5,1+4,1+4), 與及 青春期前後的 雌性(3).

〈權力與性〉

在黑猩猩群體的“政治行為”當中, 權力 與 性 處於核心位置. (本書副題:Power and Sex among Apes) 「權力」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分配食物,和獲得 “毛髮梳理”服務的 優先序上面;*** 而對成年雄性來說, “大過天” 的自然就是性交的 優先甚或壟斷權.****

 

黑猩猩群體間的權力關係錯綜複雜,首先可見的是 成年雄性階層對其他社會成員的統治. 雄性位高權重,但其權力也並非絕對, 原因在於還存在著更大的社會壓力,那就是 雄性階層內部的霸權競逐, 其「遊戲規則」是必須產生 唯一的 “雄1號”, 即全群落的「領袖」.**** (在本案例中,雄1的特權去到獨占3/4性行為總次數的地步.)

 

表面看來 雄黑猩猩一般靠暴力 “上位”, 體型和體力成為決定性要素, “欺騙性誇張體型”成為王者的日常姿態. 但是 “雙拳難敵四手”,上位真正靠的經常是 “結盟” 而非暴力,*** 只不過 “大隻多助”,擁有暴力者更易擁有盟友.

雌雄黑猩猩體型差距不太大, 雌性的 助拳或 “選票” 對領袖 (尤其挑戰者) 甚有價值. 另外,帶子雌性團內部也存在權力階梯,雌1號” 因而是雄性當權者或角逐者的結盟和拉攏對象.

 

在黑猩猩群體中,體力衝突是社會生活的重中之重, 「位階」透過(不同強度的) 體力衝突重申和鞏固.*** 在本案例中,成年雄性之間的衝突頻率是每5小時一次; 雄雌之間是13小時; 而雌性之間僅100小時一次. 結論是:雄性集團內部的權力基礎永遠是暴力(結盟就是暴力的組織方式.); 雄性對雌性的統治在很大程度上藉由體力伸張; 但雌性之間, 品格和年齡才是決定因素.***

 

雌黑猩猩之間出現 「問候」(這是經嚴格界定的,低位階者表達恭順的身體語言模式,被當成術語使用. 這類術語總共超過一百項.) 的頻率是出現衝突的頻率的兩倍,而且多是自發的(評估為54%,相對地雄性只有13%.). 她們之間也鮮少出現 「威脅性武力炫示」 (毛髮豎立,露齒咆哮, “金剛式” 展示體力.), 而這在雄性之間是家常便飯.

 

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最終章《黑猩猩群落的社會機制》,那是整項田野研究的理論歸結, 討論黑猩猩的群體生活,與及 成員的心理能力 的一般原理.

作者坦率承認他的基本前設:“黑猩猩具備像「戰略智能」般的能力”, 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本質上是無法証實的,*** 因為牠們沒有語言能力將其表達出來.

 

正如所有靈長類群體發展出穩定的 等級秩序,是以成員間具備 “相互識別” 的心理能力為先決條件一樣*** (有趣事例:自然環境中 日本短尾猴群落成員數目約為100頭,但在遊人哺喂的條件下膨脹至超過1,000頭, 這超出了牠們的記憶容量,絕大多數成員成了 “陌生人”,於是社會秩序逐漸崩解.); 黑猩猩群體中基於結盟而形成的政治性(而非體質性)等級秩序, 是以一種作者稱之為「三角意識」的心理能力為先決條件的.

 

〈三角意識〉

這術語指的是Def. 個體察覺到 其他個體之間的社會關係 (而不僅止於自身和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 因而有意識地形成多種 三角關係的心理能力.****

舉例:雄1號A察覺到x和y組成了聯盟, 於是 A不會在x和y同時在場的情況下挑起與任一者的打鬥; 反之,A會在其中的某一者落單的情況下才施加威脅.

 

這種能力的特殊之處在於:個體不僅認識到自身與群體中每一個 個體的關係, 兼且能夠監控及評估在社會情境中的諸種(他者間的)關係, 以便懂得應該怎樣與那些聯合體打交道.***** 沒有 “三角意識”, 一切 “結盟” “調解” 和 “離間” 都是不可想像的.

三角關係作為群體生活的基本形式,在很多鳥類和哺乳類中都可以看到, 理所當然地,靈長類的 “蠱惑度” 是無敵的. J

 

在所有三角關係中, 最有趣的莫過於 “狐假虎威”.

〈依附性地位〉

根據 河合雅雄 對日本短尾猴的觀察和實驗 (以取得食物作為權力優先序的指標.), 幼兒之間的等級關係(基本上由體型決定) 會依據牠們與母親的距離而發生變化.*** 即位階本來較y低的x,會因為x的母親A在場而變得較高. 更有趣的是, 如果y的母親B也在場, 那麽x和y的相對位階就完全被A和B的相對位階所決定. 這種「依附性地位」在雌性群體中也可以看到, 地位本來較低的雌性會因為寵愛牠的 雄1號在場而短暫暴升.

 

本書最大膽的 “擬猿主義”,莫過於藉由探討黑猩猩的性別差異來影射人類.

〈性別差異〉

作者借取 演化生物學的「適應價值」觀念:一種體質構造或者 行為模式,如果有利於繁衍後代, 就會被天擇壓力篩選出來,成為主流模式.*** 舉例:雄孔雀贅累(行動不便,耗費資源.)兼夾有害(易遭狐狸掠食.)的大型尾巴, 因有利於繁衍後代(為雌雀所喜.)而被篩選出來.

 

作者則將黑猩猩行為方面的性別差異, 看做是雌雄兩性不同的 社會目標的反映.**** 性別差異可從“適應價值” 的角度得到解讀, 而不論其來自基因傳遞(先天的,心理層面的, 如暴怒打鬥.), 抑或經驗習得(後天的,策略層面的, 如政治結盟.) .

 

雌猩猩的社會目標單純直接,就是哺育幼兒, 重要的固然是生態資源,但更重要的是環境安全. 雌猩之間打鬥較少,激烈度也較低. (罕見的 “拐帶幼兒” 事件除外.) 她們著重和諧相處,降低競爭, 尤其生活在荒野中廣闊的林地裡,環境安全更加蓋過了爭奪食物. 雌猩們表現出守望相助,暇時喜好遊戲和梳理, 在雄猩互相威嚇或打鬥時進行 “調解”. 一句話,社會穩定符合她們的利益.***

 

反觀雄猩猩,社會穩定只對 雄1號才是好的.****

雄猩的適應價值 植基於 “可供與他交配的雌性的數目, 這由 族群的大小與及 位階是否最高所決定.*** 而前者又與 領域的大小,及其生態素質 正相關. 雄猩們既要團結一致,捍衛領土,對付外部敵人; 又要在內部競爭性交機會最大化. 嚴格而穩定的內部階級秩序, 就可以最低損耗,達致雙重戰略目的:維護領土完整和分配性交機會.*****

 

總體來說,雄性執著的是 食物和性交的利益分配; 而雌性看重的則是養育幼兒的環境資源.*** 由於低位階者經常 “竊取” 食物和性交利益,雄性之間必須不停地打架; 但打架對育兒非常無益,所以雌性不作興這樣做.

 

關於「結盟」行為,本書採納 社會心理學家的理論, 認為(人類)男女兩性有著明顯的差異. 在一項設計成 競爭活動的心理學實驗中,男人積極主動,借此獲得某些利益; 女人則認為 遊戲的氛圍更為重要. 男人傾向戰略考量(ie為求目的,不擇 “盟友”.); 女人則對人際關係更感興趣,傾向和所喜歡的人結盟. 結論:女性的聯盟是「助人式」的, 意在維持體系的穩定; 與之對照的是,男性的聯盟是「利己式」的, 意在促進自身在體系中的位置.****

 

關於分配性交機會,有趣的是,雖則理論上 雄1號壟斷了全部性行為; 但實際上,發情期的雌猩爭取與所有雄猩交配(其頻率達到平均每天6次之高.), 並且經常因監管不力而達成目標.***

雄1號 全綫封殺其他雄猩的交配機會, 而居下位的則不放過與任何發情雌猩交配的機會, 反映出雄猩們對 適應價值最大化的追求. 但雌猩卻沒有任何 “妒忌(即不允許雄猩與其他雌猩交配)” 表現, 因為那完全不會影響本身的受孕機會,而食物資源又主要受族群力量所保有. 因此雌猩的行為也是適應性的.

 

據此可以得出一種 “邪惡推論”:男人具有極強烈的妒忌心,絕不容忍 “擁有的女人” 與其他男人發生性行為.(包括遭到強暴.) 相反,女性妒忌心的施展方向不一樣,女人不太戒意 “她的男人” 與其他女人發生性行為, 但不能接受他 “愛上” 別的女人, 因為那會攤薄她本身養育後代的資源.****

 

〈權力何物?〉

食物分享行為顯示出黑猩猩的權力行使模式, 當偶然發現食物的時候,雄1號會即時作出威嚇姿態,獨霸所有食物, 然後由他向猩群作出分配,那怕本身所取不多. 獨霸並非為了獨享,這才是權力,這就是政治.***

 

心理學家在人類兒童中觀察到類似的行為模式, 居支配地位的兒童經常會保護弱者,打抱不平;也更願意與人分享東西. 原始部落的酋長也會這樣做,這類行為有助於獲得領袖地位. 人類學家 Marshall Shahlins有言 “若要受人尊重, 男人就必須慷慨”.

更進一步,現代政府強制性徵集資源, 然後進行「再分配」,其理相同. 很有可能, 在人類與猿類共祖的社會生活中, 已存在一張中央集權的 “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