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81113現金的詛咒(一) 萬惡的大鈔

讀書札記181113

現金的詛咒(一) 萬惡的大鈔

掌門執筆

 

《現金的詛咒The Curse of Cash》(2016) Kenneth Rogoff

作者是美國一流經濟學家,哈佛公共政策講座教授,曾任IMF首席經濟學家.

本書是暢銷書,甫出版即獲三項出版獎,首位推薦者是 伯南克. 暢銷還暢銷,這書骨子裡卻是一本嚴肅的 政策性論著, 其立論是 徹底廢除大面額流通鈔票,足以杜絕非法經濟活動與及逃漏稅; 並且使得「負利率」貨幣政策工具有可能實施,從而解救當前各國央行的技術窘境.***

 

全書從一項有趣現象切入:當今之世,最大面額的流通鈔票是10,000新架坡元(折算約7,000美元); 次為瑞士1,000法郎(約1,000美元); 還有500歐元(620美元) 和100美元大鈔. (其中最大額新架坡元和歐元經已立法截流.) 這些高額大鈔並非聊備一格,而是鉅量流通.

2015年美國銀行體系外部的流通貨幣總額1.35tril (=13,500億)美元(相當於每人身邊收藏著4,200元. 還未計及約有一半美鈔已出了國外.), 其中百元大鈔竟占了八成. 相較之下,銀行體系內部只積存著750億,其中610億是不能動用的法定準備金. 換言之,體系內根本沒有甚麼現金,而美國政府卻完全不知道這些大鈔流落何方!(其他國家也同樣不知道.)

 

萬惡的大鈔

市面大鈔究竟有甚麼用途? 在電子貨幣盛行的年代,國民日常生活空間為何需要流通這麼多大鈔? 額量巨大,兼且日常不用的大鈔為甚麼不存回銀行? 最後這個問題才是要害,猜測的答案是: 這些錢因為是某種意義上的 “黑錢”,所以不敢存進銀行. 用術語來說,非法流通的金錢不能留下痕跡, 而現金的「匿名性」滿足了這項需要.*** (舉例:販毒得來的錢只好用大鈔形式貯藏.)

 

黑錢」可單純定義為不能讓政府知悉其屬於物主名下的金錢,而不論其來源是否合法.***(舉例:小企業為了逃稅而積存合法賺得的現金利潤. 老人壓縮銀行存款,以符合領取社會福利的門檻.) 正因為世上有這麼多黑錢等著想 “正名” 為屬於物主的財產,才興起 “洗錢”這個現代行業. 而「洗錢」則可定義為一種技術作業, 為積存的大額現鈔找出一種虛構的 “合法來源”,(舉例:賭博或炒賣原鑽.) 讓其能夠名正言順地存進銀行,ie曝光.

大鈔的 “原罪” 是它容易變身成為黑錢, 並且長期潛藏民間,不回到銀行體系.*** 邏輯簡單,廢了大鈔,黑錢就無處棲身

 

接著是黑錢的 “人種學”.

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各類犯罪活動,尤其毒品市場. 毒品市場有幾大? 蘭德Rand公司估計2010年美國市場總值1,000億; 聯合國2003年調查估計全球市場總值3,220億. 作者估算現今環球毒品交易額每年超過6,000億美元. 這麼巨量的年營業收益從民間收進毒販的小金庫,然後不斷積累….. 試問幾多 “大鈔” 才足夠? (2012年墨西哥大毒梟家中起出2億美元現金.) 這些錢如果分散為金條,金幣,鑽石,藝術品,比特幣等形式, 交易和貯藏成本都非常高昂,且更易留低痕跡.*** 其他類型的有組織大宗犯罪活動還包括 販運人口,恐怖活動,印刷偽鈔,地下賭場等等, 都需要海量大鈔以作支應.

 

官員貪污也要積存現金,世銀估計2002年全球賂賄總額大概是1 tril美元, 作者按全球GDP增長調整,估計現時是2 tril. 2016年美國Mossack Fonseca律師行洩露的「巴拿馬文件」, 揭露140位各國高官和政客的海外隱蔽帳户, 其中包括12位現任或前任國家元首.

 

然而,需求黑錢最大的並非犯罪圈子, 而是

〈地下經濟〉.

民間積存鉅量現鈔主要是為了 逃漏稅項,躲避法規或 僱佣/就業限制.**** 這種不申報或大幅短報營業額的市場活動, 就是所謂「黑市」.

 

2006年美國國稅局評估「稅收差距」—-申報稅額與應繳稅額的差距, 是4,500億美元, 預算其中3,850億沒法追收,相當於税收總額的14%,或GDP的2.7%. 逃稅總額中估計小商店老闆 “貢獻” 了52%, 他們約莫只交了一半稅,短報的利潤額(遠高於應繳稅額之數.)只好藏在家俱內裡.

更有甚者,2015年各個「避稅天堂」 “代客持有” 的金融資產總數7.6 tril美元, 占全球金融資產總數95 tril的8%, 推算各國政府流失稅款至少2,000億.

 

美國黑市居民超過11 mil人,佔總人口3.5%. (歐洲低得多,法德約在0.25至0.6%之間.) 「非法移民」構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其全程均涉及現金. 首先,偷渡客要以現金支付人蛇集團, 從墨西哥入境費用約為1,000至3,500元;從中亞遠道前來要費3,000至10,000元, 這筆錢自然成為黑錢.

最重要的並非屈蛇交易,而是國內極其龐大的非法傭工需求, 沒有就業機會,就沒有非法移民.*** 僱主非法支付工資只能使用現金, 而非法移民積存的錢也不會存進銀行,只能以大鈔隨身收藏或轉移出境.

 

最後,紙幣也是傳播疾病的媒介.

廢鈔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而在銀行電子支付與及市民智能手機付帳系統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沒有甚麽實質技術困難. 那麼,不廢鈔的最大道理是甚麽? 那就是政府的發鈔利益, 一般稱之為「鑄幣利差」

〈鑄幣稅seigniorage〉.

政府壟斷紙幣的發行權(ie聯儲局和人行都隸屬財政部.), 印刷紙幣幾乎沒有成本(100鈔每張成本0.123元; 1元鈔0.049元.),卻可以依照面額來使用.**** 雖則發鈔在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上面也要列為負債, 但“借款人=銀行”欠他的要付息,而他欠 “持鈔人=人民” 的則不用付息, 這 淨息差” 最終以利潤形式上繳財政部.***

2006-15年美國政府藉由發鈔每年獲取相當於GDP 0.4%的收益. 2015年該收益為700億美元,佔GDP 1%. 歐洲央行每年獲益GDP的0.55%, 2015年是600億歐元, 相當於660億美元.

 

因此發鈔的收益是 “無中生有” 兼夾 “無可限量”, 各國央行又怎捨得廢鈔呢? 何況一旦實施廢鈔,政府便得反過來 發行附息的債務工具以回收 零息的流通紙幣, 這….. 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脚,沒有任何央行官員敢膽這樣做. (所以廢鈔倡議是典型的 “貓頸掛鈴”, 說得做不得.)

 

除了明刀明槍的「鑄幣稅」, 還有陰柔無形的「通貨膨脹稅」. 在經濟向好的時年,政府大條道理多發鈔票以滿足流通所需,無形中會造成 “良性”通脹. 通脹有利債務人, 而政府 “剛好” 是超級大債務人. 國庫券的償還負擔因通脹而實質減輕,***** 體現為後來的稅收和其他收入(如港府賣地.) 因通脹放大,足可輕易地償還舊債. 作者以美鈔總流量按2%通脹率算出政府這方面的年收益是280億元.

 

〈結論〉

作者考量利弊,認為總的來說, 廢鈔導致的稅務增收剛好足夠移除各項財務損耗,因而是財政上可行的. 那麼,廢鈔帶來的社會效益(如減低犯罪) 便是純利,所以是值得採行的.***

 

此外,廢鈔還有政策層面的巨大潛力…..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