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池書簡181210印度市场浅析

冷池書簡181210
印度市场浅析
上海仔執筆

早先年国内商界很流行一个词汇——“走出去”,许多中国企业投入真金白银开拓海外市场。当大家把目光投向欧美市场的时候,似乎忽视了我们鄰国印度。印度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加上我们对印度民族或多或少存在偏见,然而欧美国家重视印度市场,而我们若忽视这样一个潜在的市场,可能是陷入了认知盲区中。因此,笔者2018年6月亲自去了印度科技重镇 班加罗尔 (Bangalore),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这片国土,这里的人民,还有这里的市场。
一、中印两国数据对比
比较经济体总量意义不大,故人均数据较有参考意义。印度与中国的发展水平相差12年,目前大致处于中国2006的水平(图1),加上现任总理 莫迪是一位强人领导,推行改革,号称印度版邓小平。回首12年前,我国国力也是蒸蒸日上,彼时央视播出纪录片大国崛起,百姓自信心日益增强,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对西南方向的邻国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方身上有许多我们十多年前的影子。
图1,中印两国人均GDP比较

(数据来源: 彭博)
如图1所示,印度人均GDP在2012年约为1300美元,相当于中国2003年的水平,而2017年印度人均GDP为1860美元,大致处于中国2005-2006年的水平。

二、中印两国异同
• 相同点:
都为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广,建国时间接近,也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行了计划经济。
• 不同点:
其一,国内市场不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推行普通话,国内语言互通,各地交流没有障碍,且汉族占人口九成,促成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印度各邦都有各自方言,主要方言多达18种(图2),差异极大,且受法律保护,民族融合程度很低(南方少数民族对北方主要民族甚至怀有敌视情绪),会说英语的人口不到一半,加上各邦权力大,直接导致印度市场的碎片化。
图2 印度国内主要方言地理分布

其二,经济改革时机不同。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把握住了当时欧美将低附加值制造业移至新兴经济体的时机,大力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1991年(与中国相差13年,与两国人均GDP的差距相当),错失借助国外投资发展国内制造业的契机。
其三,产业发展重心不同。中国政府在改革开发后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以出口为导向,大力发展制造业,并且积极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在经过近40年的工业化积累之后,逐步形成了一批中产阶层,从而有力推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而印度中央政府受制各邦的势力,加上当时政府没有改善基建的决心,不得不依托对基建要求的不高的服务业(如软件、旅游、餐饮)。以表1为例,印度虽为发展中国家,但经济结构与美国相似,即服务业占比大。印度市场以内需为主,制造业薄弱,产业链脱节。
表1,中国,印度,美国三国经济结构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私人消费 37% 60% 70%
固定投资 47% 29% 17%
政府支出 13% 11% 17%
净出口 2% (3%) (4%)
GDP比重 100% 100% 100%

其四,具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中国人口13.8亿,中产阶层人数3.5亿;印度人口13.4亿,中产阶级仅为0.8亿。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以及产业升级,印度国内的购买力短时间较难有效的上升。

三、莫迪新政
莫迪是印度近十多年来少有的强人领导,上任以来推行多项重大改革,旨在强化国内金融体系,清除国内贸易壁垒,改善城市居住和生活环境,估计企业提高印度制造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其一,莫迪在2014年9月提出重点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并且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设立2025年中期目标,争取印度国内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16%增加至2025年的25%,此举有望每年在制造业领域新增1200万就业人口。
其二,莫迪为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系统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且以打击腐败为名,开展废钞运动,短期来看对印度国内经济生活造成致命打击,猛药苦口,但是长远而言,却是逼着普通民众加入到现代银行体系中,为了长治,选择短痛。
其三,过去印度各邦之间有各自的税收体系,严重妨碍了国内贸易,莫迪在2017年4月简化税务系统,降低跨邦的经商成本,对未来印度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具有长远影响。
四、印度IT重镇班加罗尔街头见闻
图3,若把照片中的广告牌换成北亚人脸和汉字,这个街景与中国二线城市几乎相同

图4,大兴基建

图5、某市区内购物中心

图6,某住宅小区

上海仔
2018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