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906反民主

演說1906反民主

講者:掌門

 

《反民主Against Democracy》(2016) Jason Brennan

 

2016年英國 脫歐公投前一個月,市場調查機構發現英國公民 “系統性地” 錯誤理解與公投相關的事實。 脫歐派選民相信來自歐陸的移民佔英國總人口的20%; 留歐派則相信是10%,而實情是5%. 兩派選民都高估了英國政府支付他國的 兒童福利津貼的額度,高估幅度從40至100%不等; 也嚴重低估了來自 歐盟國家的外來投資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兩派選民對資訊的掌握都 向著同一偏誤方向傾斜,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這說明了整體公民 def.對大局勢存在著 一致性誤解或偏見,而不是隨機散亂的資訊缺失. 集體誤解事必有因 (例如人們不知道 漠南非洲諸國的狀況近二十年經已大幅改善, 故仍對其 識字率,孩童死亡率和平均壽命等指標存有重大一致性偏差.), 這種現象稱為「系統性認知偏差」.****

 

〈無知的選民〉

自從六十多年前學界開始積極研調 選民對a選舉相關資訊的掌握程度;和 b有關的 社會科學知識水平, 結果都令人大驚失色. 1964年古巴飛彈危機剛結束時,竟有超過一半美國人誤以為蘇聯是北約成員! 到了今天,仍有20%美國人不能在地圖上正確指出中國的位置; 國民平均認定援助外國的金額佔財政開支的28%,實情只是1%!

 

半個世紀以來教育程度大幅提升(高中畢業率由三成幾升至八成幾.), 竟然絲毫不能動搖美國國民 “無知的根性”. 研調顯示,選民的政治知識狀況令人慘不忍睹, 其實它已高估了受測者的能力, 因為答對的人可能只是碰巧(選擇題一般是3揀1.) ,而答錯的則必為無知.

 

幸而選民無知並非單純由於水平低落, 部分原因是 經濟學家宣稱的「理性無知」.

Def. 一個理性的選民知道他投下的一票完全無法影響 選舉結果 (ie成為 決定性一票的機率實質上為零.), 因此花費成本去掌握相關資訊,進而投票,使得社會擬定明智的公共政策(或選出賢明的代議士), 從而提升自身利益的 「期望值expected value」為零.*****

 

根據經濟分析,這樣做是沒有效益的,因而是 不理性的. 較理性的做法是節省成本,採取 “走捷徑方式” 草率投票, 甚或是根本不去投票.**** (走捷徑的方式很多, 例如:憑直覺,這會選出容貌精明姣好的男性政客; 跟政黨指示,會選出擅長權鬥的惡棍; 跟掌門投票,問題是掌門本身也是個理性無知的人. 最新行情,竟然有人設計出apps, 只需輸入選民的某些 基本社經狀況和價值觀念, 就能得出符合其利益的選項!)

Th. 選民的無知是 理性選擇的結果,是為「理性無知理論Rational ignorance theorem」.

 

如果選民的 “無知”真的是出於理性的話, 理論上只要調整其 “投票損益比”, 那還是有救的. 另外,理性無知論也有其樂觀的一面. 有人指出,既然 “投票以自利” 是不理性行為,那麽實踐投票人的動機便可能是出於 正義感; 或者舒發情懷; 又或是爭取友儕認同.***

 

無論如何,選民的sense真的是靠不住,如此民主制度危矣! 出於捍衛民主的熱誠,有學者認真地提出數學模型, 証明那怕選民如何無知,也不會影響民主制度達成 明智的投票決定.****

〈集體奇蹟定理Miracle of aggregation theorem〉

假設98%的整體選民深於 “絕對無知” , 只要剩下的2%人頗有sense的話, 那麽選舉結果將會和 100%選民全都有sense全然相同. 理由是98%的票會隨機分投兩邊, 而2%的票則會投向正確的一方. 如此,正確的一方會以51:49勝出.

用行話說:Th.系統中的錯誤會對稱分佈於正確答案周圍,**** 當投票人總量夠多的時候,相對少量的正確投票(如2%)就足以抵定大局.

 

此說甚是精妙!但卻是錯誤的. 道理如下:如果絕大多數選民當真是 “絕對無知”的話,上述論證可以成立. 問題是:如果選民的愚昧 適足以形成錯誤的選擇傾向,ie錯誤是系統性的, 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無知選民的選票不會隨機分投兩邊,而是傾投於錯誤的一方. (於是妖言惑眾的 特朗普大有機會以98:2當選總統.)

西方國家選民愈來愈把選票投給 民粹主義政客, 原因正是該等政客迎合選民的系統性偏見, 以誤導性的 族群宗教(如穆斯林,墨西哥移民), 經濟貿易(就業,赤字), 國際政治(中國威脅論) 理據, 取得愈來愈強的支持度.***

 

第二種樂觀看待民主選情的是

〈孔多塞陪審團定理Condorcet’s jury theorem〉.

Th. 如果投票者相互獨立,而且都有動機去找出正確答案, 那麼當投票人數量不斷增加,系統找到正解的機率就會持續上升.***

又是行話:只要每位獨立思考選民作出正確選擇的機率略高於0.5, 當找來極大數量選民進行投票的時候,給出正解的機會就迫近於1.

 

問題是從來沒人能夠舉證 “選民作出正確選擇的機率略高於0.5”; 反之,研究顯示選民的系統性偏差足以令致 選對的機率低於一半. 再者,投票人很明顯地相互影響. 最後,基於理性無知,他們並沒有動機去找出正確答案.

 

真正有學術深度的是第三種辯護民主的

〈洪盧-Page定理Hong-Page theorem〉.

Th. 增加決策群體中的認知多樣性, 比增加個別成員的能力,更能做出正確決策.****

這定理需要很多 適當條件” 配合,包括 群體成員的 世界觀必須足夠複雜且彼此相異;但對解決問題的 框架知識卻相同; 成員們必須努力共事,願意借鑑別人的知識和觀點.*** 這真的很難達成.

 

這是典型的 “集思廣益” “3個臭皮匠勝過1個諸葛亮” 原理, 理由是不同的皮匠會考量不同的事理面向,而 專家只聚焦於當行的一途. 多路常識建全的人相互參照,考慮周全, 達成的結論通常較 單一學科專家更為優勝.

這論說用來解釋商品交易市場非常之有力.*** (賭博市場可能同樣生效.) 當社會中所有利益關係的各方都已參予市場, 則均衡價格反映整體資訊的能力,當然遠出任何行家估算之上.

 

問題是 孤注一擲的投票運作模式,與 持續競價的市場運作模式迥異. 而選民們既然系統偏差,也就欠缺了複雜度; 還有當然不會相互參照,周全考慮. 最有趣的是,有專家指出, 3個臭皮匠大有可能勝過1個諸葛亮, 但300個專家卻一定勝過3百萬個常人, 因為專家們滿足 “適當條件”的能力更高,水平也遠優.***

 

〈選民人類學〉

作者指出選民按其對選舉的心態,可粗分為三種類型:

A型:對政治冷感且無知,幾乎不具備社會科學知識, 對世界相關資訊與國家歷史只有來自媒體的粗淺認識. 一般所謂 “無知的選民”,尤其是 不投票群體的絕大部分都入於此類.

 

B型:對政治狂熱且擁有強烈的立場,世界觀或意識形態. (例如愛國,民粹,環保或民主主義等.) 他們努力尋找證據支持心中的政治定見,無條件支持同路人,無條件駁斥敵對派. 政治觀是他們的自我認同,*** 因此會以加入政治團體為傲. 他們通常具備若干政經資訊和社會科學知識,以利辯護其政治立場. 大部分熱心政治的民眾,社運參與者,政黨黨員,政客都入於此類.

 

C型:是理性的政策思辨者,其政治見解奠基於社會科學和哲學, 凡事抱持批判態度,對證據不足的地方不敢輕率論斷. 他們對政治有興趣,但通常缺乏熱情, 部分原因是不想跟隨大隊,以免陷於偏見. 這類人屬於智識分子型,當然居相當少數.

 

作者從這個頗為武斷的 「理念型」分析框架出發,導出其「反民主」的結論.

A型人欠缺原初的政治立場和定識定見,易為輿論風潮所淹捲, 作出不理智的投票決定.

B型人政見分殊甚大,但都是輿論風潮的鼓蕩者. 這裡要注意參予政治的行事作風與意識形態全然無關.*** (舉例:相當多的 環保和婦解分子都很 “流氓”.)

由於人類難以根斷偏見, 也沒有人是100%的 C型人.

 

總體而言,A型人是選民的最大群體, (一個國家投票率愈低,證明A型人愈多.)由於政治冷感,平日不足為患, 但一旦 “江湖有事”(最佳事例是 伊拉克戰爭和脱歐公投.),他們的投票意向便可左右大局. 又如他們是隨機投票的話,也同樣不足為患, 可惜他們欠缺冷靜判斷事理的素養,易形成「系統性偏差」,造成公共決策素質低劣.***

這就是民主國家愈在重大關頭,愈容易意氣用事; 也是重大政策方向反覆多變的道理.**** 雪上加霜的是,政治家出於 “選票主導” 策略, 放棄理智判斷,而以民調報告作為定策的依皈, 這才是民主的大害!*****(在美國是從克林頓開始的.)

 

〈破敗的民主制度〉

贊同民主制度的道理可歸結為三類.

a工具論理由:民主方式作成的決策結果更公正,效率更高,且更穩定.****

b德行論理由:民主方式足以教育群眾,啓蒙社會, 喚起人民的高貴情操.***

c本質論理由:民主體制與廣泛的公民參與其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作者認定工具論才是正道,德行論和本質論都是錯覺, 因為公共決策只應關注如何在大局勢中追求最適切的治國之道, 如果陷入了意識形態爭鋒,就無從理性辯論及達成妥協. 否則社會極易兩極分化,黨同伐異, 造成 “民主制度失靈”,*** 有如當前民主各國之慘情.

作者正好從「工具論」觀點主張廢止民主制度, 因為該制度已證實無能力達到良治的目的.***

 

按照「德行論」敍事,就算選民原來何等無知,但在選戰進程中, 代表各方利益的sense人物,ie「意見領袖」們,會出來宣揚其高見卓識,互相切磋詰難. “真理愈辯愈明”, 廣大選民從中受教,投票的素質因而提升. 此說甚為純情,但明顯是錯誤的, 試問邪說和正說之間, 無知選民較容易相信那邊呢? 真理可能愈辯愈黑,這就是極右政黨崛起的選情基礎.

 

「本質論」 “天下為公”陳義甚高,可惜實踐上卻適得其反, “廣泛的公民參與”其本身卻是有害的, 除非該社會的公民水準已然達到了北歐水平.

有趣的美國民調:1960年代只有5 %國民會因為子女跟 敵對黨人結婚而 “感到不悦”; 而現今,這比率在共和黨是49%,在民主黨是33%!「政黨歧視」竟然比「種族歧視」更為普遍, 真是始料所不及.

究其原因,正是現代政黨政治的B型人作風,結合傳媒的放大效應, 造成一種作者稱之為「情境式仇敵」的意識. 政壇和議會被想像為以選票決鬥的場所,你死我活,謂之「零和」. 既為零和,最佳略自然是 “不擇手段”.

 

〈知識菁英制〉

民主制度內含兩項 關係緊張的原則:

a「民主原則」:公共事務由 平等主義的「一人一票制」進行表決;

b「憲政原則」:非公共範疇由 自由主義的「權利法案」保障個人生活不受侵犯.

兩者的緊張關係來源於 公共和私人範疇先天上劃分不明確,導致了意識形態衝突. (最佳例子是 法國大學校園禁止佩戴宗教象徵.)

 

作者接納民主制度的理論框架, 在內涵上並不反對憲政原則,反對的是民主原則. 深究一步,他真正反對的也不是公共事務應該 “公平地照顧全體公民利益”此一「平等主義」的立法精神, 而是認為「一人一票制」由於功能障礙,不適宜成為公共決策的核心機制.****

作者並非主張由少數 “賢德明智之士” 獨斷公共決策,ie「威權主義」. 而是主張扭曲現行的「一人一票制」, def.建立新型的(同時是違反平等主義的) 投票機制, 減弱 “無知選民系統性偏差” 的影響. 諸多這類 “反民主” 的投票制度,統稱為「知識菁英制」.***

 

第一式,古典的

〈選舉權門檻制restricted suffrage〉

def.公民必須擁有一定智識能力,及/或擁有完善的資訊, 才可以投票或出任公職.***(能力或程度由程序判定.)

此法一刀切,簡單痛快! 但由於曾是 “前民主時代” 既得利益階層用來抵制 成年普選權的最後手段(最有名的是設置識字門檻.), 聽起來頗有 “野蠻未化” “臭名昭彰”的感覺.

此法必然導致投票權普及程度有所降低. 基於平等主義,低教育群體的利益也是社會整體利益的部分,應該受到同等的重視和保護. 如果將他們的投票權悉數删除,唯恐投票結果會完全忽視了龎大弱勢階層的利益. 所以甚少有論者贊同此說.

 

再看「自由主義」祖師爺John Mill使用過的招式

〈複投票制plural voting〉

Def.每個公民都能投一張票, 但智識能力更強,資訊更完善的公民(能力或程度由程序判定.) 可以投更多的票.****

這是知識菁英制的主流武功心法, 傳統做法是簡單地按照教育程度累加選民擁有的票數. 大學生多投一票,碩士,博士,講師,教授叠瓦式加票. 更可引伸至 擁有公職經驗人士按照資歷加票. 此法簡潔可行,其合理度是教育程度和公職經驗確信是瞭解公共事務的基本能力.

 

sense累進法在「技術面」(ie作出最合乎效益/理性的選擇.) 上足以提高公共決策素質,這點應無疑問. 但公共決策的優劣還有其「倫理面」(ie作出合乎最多數選民的利益,或者 折中調和社會利益衝突的選擇.) 上的考量,此處露出致命破綻. 高教育,出任公職和 高收入,社會上層是同一類人, 他們理應對公共決策抱有類同的價值觀和階級利益,****這就形成了“有知選民系統性偏差” 此法可能明智有餘,而賢德不足.

 

為救缺失,發明了精妙絕倫的

〈選舉權彩劵制enfranchisement lottery〉

Def.選民們沒有預設的投票權,選舉前先亂數抽出若干 “投票候選人”, 參加某些特定的能力訓練 (例如惡補社會科學和政經資訊,參與審議論壇等等.),然後准予投票.***

 

此法厲害之處在於 “亂數抽出”,只要採樣數量足夠多, 總樣本的構成便會逼近全民的構成,這就消除了前招偏重高端的缺失.*** 而被抽出的低sense樣本就以 “惡補” 形式強化其知識, 在成本可控的條件下,求得高素質而又反映各階層利益的投票群體.

但此法仍被批評為過於繁複,實踐中必出漏洞. 例如迫令投票人惡補和投票事必侵犯其人權和政治權利, 極可能過不了國會,甚至被判違憲.*** 又如 “低sense人辦”考極不合格….. 是否加以刑責?

 

參考現成民主國家普行的兩院制式,構思出

〈知識菁英否決權epistocratic vote〉

Def.人數有限的知識菁英機構可以投票否決民意機關制定出來的法律.***

此招不從選舉權入手,而是設置過濾制度. 這和美國參議院的否決權建制大同小異, 由於知識菁英機構並非提案機關,基本上無法作成公共決策.

 

終極一式,天方夜譚般的

〈加權投票制/模擬神喻法weighted voting/government by simulated oracle〉

Def.全體公民先進行政治知識基準評核測驗,所投的一票按測驗評級進行加權, 然後計票.****

這從何說起? 簡直太理想了!所以一定不可行. L

 

天下事又豈能盡如人意?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