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514朝日「論暴君」

說史130514

朝日「論暴君」

朝日執筆

 

在中國史上能獲得較高知名度的君主,可以分成三類:聖君(或可再細分為次一級的「明君」)、昏君、暴君。  要獲得上述任何一個「銜頭」,除了與其本人的所作所為外, “Timing” 亦非常重要。 漢儒之所謂「天人合一」,確也!

 

一般來說,聖君和暴君都屬於「作為型」,雄心萬丈而且精力旺盛。***

這兩類型君主的所作所為,其實一般也差不多,必然包括實行擴張性的外交政策;大興土木;搞大量的形象工程(此所謂「制禮作樂」也!);還會推行很多一新社會風氣的創造性新政策……於是聖君與暴君的分野,就由以上所作一切的結果決定。

成功就是「聖君」?反之就是「暴君」?莫非就是所謂的「成敗論英雄」?沒有這麼簡單! 那麼「成功」如何評定?唐太宗和隋煬帝都曾東征高麗,也同樣遭到重大挫敗;何以前者是聖君而後者是暴君? 秦皇漢武都曾北伐匈奴,同樣大勝而歸,何以一個是聖君一個是暴君? 一切都在於Timing,開國(大牛市前夕)之時這樣做的就是聖君明君,亡國(大崩盤)前夕這樣做的就是暴君。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國勢的強弱受到氣候、民族遷徙、國際形勢,以至某些偶然的事件(如西班牙人發現了波托西銀礦)等因素的微妙影響,與君主的個人能力固然有關但關係甚微。

因此,並不是「有作為」的聖君就能開創盛世,恰恰相反,其實是一個生逢盛世的君主,只要「有作為」就會自動成為聖君。***

 

中國歷史向來「崇尚道德」,開國之君by defination道德必然高尚,制禮作樂乃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行事必然英明,處決反對大臣是為決斷,殺伐四夷是為神武。 其必然是明君,甚至是聖君,否則他何以會得到「天命」的眷顧,改朝換代?

亡國之君by defination道德必然低下,愛好聲色乃是荒淫無道;行事必然乖戾;處決反對大臣是為殘暴,東征西討是為好大喜功……否則,他何以會失卻天命,國破家亡呢?

縱觀中國歷史,會發現三代之時,夏桀、商紂、周厲,代出「暴君」,但到了煬帝以後,昏君還間有出現,但公認的暴君卻似乎再也說不出一個了。 原來,越古代「暴君」的出現頻率越高。***

然而,這顯然與歷史常識不符。中國君主的權力其實是不斷上升的,中國政治史其實就是一部集權史。**** 成為暴君的先決條件,首先就是擁有相當的權力。由於越後的君主權力越大,故按道理應該是越後越容易出現暴君,而且程度上也應該越來越「暴」才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呢?

 

朝日認為這都是儒家意識形態的功勞。 臣下以相同的「普世價值」,結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統治精英集團。 君主一方面自小讀聖賢書,加上即使其權力雖大,但若其命令有違「天理」,臣下會選擇寧死不從。 是故君主「暴」不到那裏去,最多只能「發爛咋」,撒手不管,做個「昏君」 (如萬曆、嘉靖N年不上朝)。 「暴君」既不再出現於現實,要寫作道德教材時,唯有從歷史,甚至神話去尋找素材「人辦」,故此越是上古之世,暴君出現頻率越高,也越「暴」。

至於西方歷史方面,在羅馬時代其實一樣非常重視「道德」。 中國的歷史是由「太史」寫的,太史除了是史官,也管「天文」,所以撰史自然會以「天命」為道德指標。 羅馬的歷史是由貴族元老寫的,他們是共和派,道德標準很簡單(不如中國的「天命」般虛無),就是所有皇帝必然都是壞人,無作為的是昏君,有作為的就是暴君。 若果找不到他「傷風敗德」的把柄,他就只是個「普通」暴君,若發現他私生活不檢點,就一定小事化大,給他安個「特級」暴君之名。當然,信奉/迫害基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評核標準」。 羅馬之後的千多年,寫史的都是基督徒,所以一個皇帝只要善待基督徒,一定是明君;若「唔覺意」有所作為的話,就是「聖君」;若對基督徒特別好,又特別有作為,就絕對是「聖君中的特級聖君」,千古一帝。

 

雖然古今論暴君,都喜歡以其私生活的不檢點,道德敗壞,作為佐證,甚至罪狀。 不過,其實回心一想,評定一個好廚師的標準,是他能否煮出美味的菜色,而不是他的道德是否高尚。 一個統治者的好壞,難道不是應該按其業績來評定嗎? 跟他的私德又有何關係呢?可是古今中外,我們都喜歡「審查」統治者的私德,甚至以此來評定其作為「政治人物」的好壞。 將八卦新聞放在A1不是問題,但有婚外情難道就不能是個好總統嗎?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雖然不是天子,但也算得上是明君,甚至聖君一級。他治國有方,齊國百姓安居樂業。 有一次,有八卦雜誌報道他每次出國訪問都必會帶同兩個愛妃同行,並拍到他每個星期都至少有一晚到夜店消遣,私生活極不檢點。

大臣們看到這些「一周一會夜蒲老蘭,明君荒淫真面目」的大字標題,又不敢直接向君上進諫,唯有將事情報告相父管仲。 管仲是齊桓公最敬重、最信任的大臣,桓公甚至尊稱他為「仲父」。 管仲於是回答諸大臣曰:「其實呢啲方向周刊、數字雜誌我期期都有睇架,你哋講呢樣嘢我都知咗好耐架啦!講真吖!其實做個好君主你估好過癮架?真係好辛苦架!如果連合法地搵返些少樂趣都話唔得,咁畀你都寧願做昏君唔使辛苦,甚至做個暴君鍾意點就點啦!下話!不過咁,既然你哋咁緊張,係都要做啲嘢。 咁好啦!我有分數架啦,等我搞掂件事啦!」群臣滿意散去。管仲知道老闆好色,為令老闆放心happy,他從此每次出外勤必帶八個愛妾,每周至少落三晚夜總會,甚至推己及人,創立中國史上第一個「官妓」系統……

齊桓公得知管仲一把年紀為了自己如此「操勞」,感動流涕,安心happy之餘,亦決心努力做個好君主,以不負仲父一番苦心。 他後來抑兼併、禁篡弒、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候、一匡天下,遂成春秋五霸之首! 由此證明,身之不修,家之不齊(桓公死後諸子爭立),一樣可以治國平天下!

管仲大概是第一個徹底摒棄道德意識形態,純以利害效益作決策考量的政治家了! 這是真正的「法家」,一切以「效用」為依歸,不單以利害治民,就算對待老闆,一樣出以「效用」(happy),以利誘之,上下交相利而國興焉!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管仲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