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428囚犯的困境

經濟學130428

囚犯的困境***

掌門執筆

 

(甲)設局

X和Y兩名涉嫌犯遭到逮捕,檢察官在隔離審訊 (實情為隔離講數)時這樣宣明:如果

(a)兩人均不指証對方,則均判輕罰;

(b)兩人均指証對方,則均判中罰;

(c)一人指証同伴,而另一人則否,則“背叛者”無罰,而“重義者”重罰。

 

(乙)拆局

對X來說,可能事態有二:

〈事態1〉Y指証了我 —

如果我也指証他,則by ( b)獲中罰;

如果我不指証,則by (c)獲重罰。

 

〈事態2〉Y沒有指証我 —

如果我(做衰仔)指証他,則 by (c ) 不遭刑罰;

如果我不指証他,則by (a)獲輕罰。

 

很明顯,無論發生何種事態,X指証同伴的處境下場,都比不指証為佳!***

如此,X的“理性選擇”為指証Y。

所以,X應作出指控。

 

對Y來說,面對的境況完全相同。

更要命的是,他們都了解到“對方也明白我在想甚麼”。即是說,雙方都了解到“任一方足夠理性,必將選擇背叛”。那麽,他們 還會/還敢 “捱義氣”嗎?

這構成一種「共通認知」。*** 請參閱《讀書札記130117理性的儀式》。

上述虛構的“設局”,便是「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基調,鼎鼎有名的「囚犯的困境」。

 

(丙)經濟學哲學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 “亦將有以利於吾國乎?”孟子曰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孟子的經濟觀是「零和觀」zero-sum game,一人之得必為另一人之失。

 

斯密Adam Smith不以為然。

斯密子曰:奉“無形的手” invisible hand聖名,

在市場經濟中,每一行為人均從自利動機出發,而最終達致社會福利的總體提增。***** 即是說:私利與公益竟相調和,“行為人交征利而國興矣”。

 

斯密子的學理顛覆了孟子的說教,為當代“微觀經濟學”奠下基石,而微觀經濟學本身又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的基石。****

微觀經濟學認為理性自利的行為人,透過自由市場運作,達致“均”equilibrium,而導出社會之最佳福利。****

 

「賽局理論」又不以斯密子之說為然!

上述「囚犯的困境」中,雙方的理性選擇均為作出指証,兩人均獲判中罰,是為「非合作均」。*****

然而此均( ie各判中罰)並不導出社會之最佳福利。*****

兩人均不作出指控,明顯獲得較佳的社會總福利。(ie各判輕罰)

簡單!明快!精彩!

 

結論:在某些條件下,自利的理性選擇行為導致社會總福利的削弱。

賽局理論 game theory 於是顛覆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石。*****

 

進一步推論,“囚犯困境”(自利 + 猜忌)可能是人類社會的普遍境況,而完善的市場機制(自利 + 信任)反而是特例。*****

果其然, “眾人交猜忌而世界危矣!”

 

歷史案例:一戰是在參戰各方均不希望爆發下開打的,奧地利首相有言「戰爭於我國不利,但如不能避免,則應先下手為強。」*** 於是奧國率先向塞爾維亞宣戰,揭開世界大戰的帷幕。

 

以上學理出自「經濟學的困惑與悖論」 Puzzles and Paradoxes in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