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1910解讀恐怖主義

演說1910解讀恐怖主義

講者:掌門

 

《解讀恐怖主義Understanding Terrorism:Groups Strategies and Responses》2011第三版 James Poland

 

作為心理戰略的 「古典恐怖主義」源遠流長,大成於蒙古西征, 用意是 征服強權威懾弱國,瓦解其鬥志,以減低己方的作戰傷亡. 至於創新形態的「現代恐怖主義」則始於當代中東, 用意正好反方向,是弱勢政治實體脅逼強權, 加重其運作成本,削弱其統治力度,以伸張自身的政治訴求.****

 

先舉四個現代恐襲案例, 探討其內涵與創新之處.

〈1電視劇場:黑色九月〉

1970年9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ie巴解」一舉刦持了三架大型民航機,上面總共有276名人質,降落 約旦一個廢棄機場. 刦匪提出複雜的交換人質計劃,意圖救出囚禁於各地監獄的巴解成員. 然而,據其行動首領宣示: “這是對國際輿論的一次直擊,我們最為看重的是人們的重視.”***

談判失敗,約旦軍隊攻擊境內的巴解據點,爆發了阿拉伯人之間的內戰. 經過數天激戰,巴解被逐出約旦,人質也被約旦軍方釋放. 巴解稱這月為「黑色九月」.

 

這事件標誌著一種新型恐怖主義的誕生, 關鍵之處在於電視的參與.*** 電視直播了 談判,炸機,內戰以及釋放人質等流程, 全球數以億計觀眾間接地 “現場觀賞” 事態進展. 直擊追蹤,整合事件的名記者因而獲得 電視節獎項殊榮. 自此以後,恐怖組織不時製作大型節目; 全球人民熱烈收看;而電視公司則藉此取得超高 收視率.

 

〈2續集:慕尼黑奧運村大屠殺〉

1972年9月巴解激進派系 “黑色九月” 8名成員在慕尼黑奧運村刦持11名以色列運動員, 要求以色列釋放200名被關押的巴解囚犯. 他們宣稱:“體育競技是西方世界的當代宗教. 我們決定利用奧運會這一神聖儀式, 向西方人的 體育競技和電視之神奉獻祭品.”***

 

西德政府拒絕釋放囚犯,但同意刦匪連同人質離境前往埃及. 轉送過程中,警方特種部隊在機場發動突擊, 結果人質悉數遇難, (一名警方狙擊手提前開槍,3名刦匪當即被射殺. 警方誤算刦匪人數為5人,令餘下刦匪仍來得及向人質投擲手榴彈.) 5名巴解成員和1名警官(被錯誤辨識為刦匪.)在駁火中死亡. 獻祭活動完美落幕,兼且全程電視直播, 估計環球觀眾約為8至10億人.

 

這案例的創新之處是意識形態宣示,首次將恐襲定性為宗教活動, 與及東西文化對抗,從而溢出了種族衝突範疇.**** 對外部來說,巴解的政治訴求終於得到世界重視,促成兩年後領袖 阿拉法特在聯合國演講, 與及以色列承認巴解,雙方開展外交談判. (代價是巴解承諾放棄恐怖活動,其內部則陷於分裂.) 對內部來說,事件鼓動了中東各國無數阿拉伯人投身聖戰大業, 前仆後繼,延續至今.***

 

若以為 新恐怖主義是阿拉伯人發明出來對付以色列人的計策,那就錯了; 這原來是戰前以色列人發明出來對付英國人的策略.

〈3前傳:7.22大衛王飯店爆炸案〉

一戰結束,鄂圖曼帝國解體, 英法兩國瓜分中東,巴勒斯坦成為英國托管地. 由於猶太人口大量湧進巴勒斯坦, 逼於阿拉伯人嚴厲抗議,托管地政府實施了限額移民政策. 猶太復國主義(ie錫安主義) 激進組織 「伊爾貢Irgun」 (創辦人就是三十年後的 以色列總理和 右翼政黨聯盟「利庫德集團」主席 貝京M Begin.)對英治政府進行武裝鬥爭.

 

1946年7月22日耶路撒冷最大型也是最豪華的旅店「大衛王飯店」遭到恐襲。 伊爾貢在旅店側翼地下室引爆五百磅炸藥,炸毀了整座側翼, 造成91人死亡,包括了英國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恐襲目標當時由「巴勒斯坦托管地政府」徵用, 作為政府機關辦事處和情報單位總部.

事件過程極具戲劇性, 恐怖分子假扮成阿拉伯住客和北非裔員工混入飯店, 將裝置了定時炸彈的牛奶桶放進地下室,並且成功引爆. 伊爾貢在爆炸前稍早時間以匿名電話通知 “巴勒斯坦郵報” 和法國領事館, 警告飯店緊急疏散,但未獲正視. 伊爾貢另一傑作是同年10月炸燬英國駐羅馬大使館.

 

11月托管地政府招募冷血殺手,組成反恐特種部隊, 由戰功彪炳的愛爾蘭傘兵少校 Major R. Farran率領,清剿伊爾貢. 雙方刀來劍往,每逢組織成員遭到鞭打, 伊爾貢立即俘虜英兵,鞭打報復; 每逢組織成員遭到絞殺,伊爾貢立即當街隨機狙殺英兵. 某次當局大規模判處組織成員死刑, 伊爾貢以炸彈攻擊“英國軍官俱樂部”,造成14人死亡, 同時突破監獄,救出同志.

現代創新型 “恐襲”和 “反恐特攻” 都是從這一役發展出來的, 此役敲定了當代 “城市游擊戰” 技術風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貝京之後是拉登.

〈4後傳:9.11世貿中心〉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遭到恐襲。 伊斯蘭聖戰主義極端派系「基地組織al Qaeda」在美國策動超大型綜合作戰計劃, 19名成員分組同步騎刦四架民航機, 自殺式撞擊世貿中心南北座,白宮(或國會山莊)和五角大厦. 該計畫取得一半成功率,造成三千餘人喪生.

 

基地組織的不凡之處在於其嚴密架構(垂直指揮的蜂窩狀組織結構,異單元徹底隔離.),高超行動能力 (非常強調行動安全,部門分工和細緻規劃.)和, 最重要的是國際性格. (至少在55個國家設有據點.)它是共產革命之後,一百年來唯一能夠用意識形態號召跨國人民起來抗爭的組織.****

 

此役的直接後果是小布殊總統六周內通過「愛國者法案」, 啟動「全球反恐戰爭」. 反恐戰爭迄今為止犧牲的美國人倍數於911事件, 喪生的外國人又倍數於美國人.

 

四大奇案各具擅場, 其中以大衛王飯店和奧運村事件最具劃時代意義. 前者敲定現代恐怖主義的技術風格,ie城市游擊戰; 後者賦予其意識形態內涵,ie聖戰主義.*****

 

作者說道,研究「恐怖主義」最棘手的問題是如何

〈定義恐怖主義〉.

古典定義: “在社會中製造恐怖氛圍即是恐怖主義.” 明顯地今天已不適用. 現今通用的語詞 “恐怖主義” 傾向排除 病理的,牟利的或私怨的動機, 而聚焦於 公共或政治性質的動機.***

 

作者指出,給予定義之所以棘手, 是因為 恐怖主義” 本身已被污名化.**** 無論給出怎樣的定義,都會有人 “跳出來”反對, 以保護 某些組織或某類作為不致被列入恐怖學類型. 舉例,如果給出一個定義令致 廣長原爆事件,或無人機狙殺令列入恐怖之林, 美國佬必然強力反彈.

(正如討論 “民主制度” 之所以感到棘手,是因為該語詞已被神聖化了. 同理, “領土” 也是 “自古以來” “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

 

本書給出的定義:def. “通過有預謀的 系統性謀殺或製造恐慌, 威脅無辜民眾來獲取政治和戰術優勢.”*** 這定義堪稱周密,但卻力求避免使用極之流行的核心概念 “無差別攻擊”.

 

常用的 “極簡約” 版本將定義壓縮成兩個內核:

a意識形態訴求; (這會包舉及於 宗教主張,如 奥姆真理教地鐵毒氣事件1995.) 與及

b無差別攻擊戰術.*** (這原是用來與 “國家間”的專業戰爭行為作出區分, 但卻又引入新爭議,如 黎巴嫰美國海軍陸戰隊營地自殺式炸彈襲擊1983算否恐襲? 本書的定義看來是想弱化這惱人的b判準.)

 

現代恐怖主義最突出的 技術創新莫過於 自殺式炸彈” 和“刦持人質” 了!前者以其 血腥殘酷感和畫面震撼力扣人心弦; 後者則以 “現場直播” 的真實感 和“電視連續劇” 的娛樂形式緊攫大眾視綫. 兩者均高度利用 電子傳媒以達成 “製造恐慌”這個戰略目的.***

 

「自殺式炸彈」的而且確是一種 宗教行為,一種

〈科技化獻祭〉.

系統性運用自殺式炸彈始於 黎巴嫰「真主黨」. 19834月該組織的一名死士駕駛載著400磅炸藥的汽車衝進 貝魯特美國大使館引爆, 造成63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10月,一名死士載著12,000磅TNT的大卡車成功襲擊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造成241名士兵死亡. 同步遇襲的還有法國維和部隊,60名傘兵喪生. 真主黨因此名震天下,而自殺式炸彈則成為它的 “招牌菜色”, 甚至出動女死士執行任務.

 

據學者研究,標準的「死士」其貌不揚,出身貧窮家庭,不識字, 無犯罪紀錄,能夠輕易混入人群. 最利害的是,就算最親密的家人都對計劃毫不知情. 還有一點,死士在立定決心後, 其情緒變得…..非常輕鬆冷靜. 他們已從焦慮中解脫出來!

由於什葉派大教長早有教諭禁止自殺式襲擊,該黨的神職人員要在 “前夜祭” 為死士提供 “宗教豁免”. 1999年真主黨開始政黨化,揚棄了自殺式襲擊, 但這種作業方式早已薪火相傳,遍地開花.

 

「刦持人質」則以其 “懸而未決” 的劇場力而別有一番風味, 這劇場則是貨真價實的電視新聞報導. 記者的投入,甚至涉入的程度, 經常去到干擾警方作業的地步. (今天警方會在刦持事態中進行傳媒管理.)

〈病態戀人1:恐襲者與傳媒人〉

1977年華盛頓, 伊斯蘭「哈納菲Hanafi教派」(傳統四大教法學派之一, 主張嚴格按照《古蘭經》制定教法.) 領袖Hamaas Khaalis率領12名信徒在3座建築物內綁架了134名人質. 他的兩點訴求與別不同:

a釋放獄中3名仇家, 以便執行 “教法”;

b禁播一部上演中的褻瀆先知電影. (製片商同意了他這要求.)

 

事件持續了39小時,其間Khaalis主動和記者通電話,要求討論他的訴求. 有時候記者也主動和他通電 “刮料”, 有位記者為示好意,甚至通知他大廈天台伏有狙擊手. 另一記者卻出言不遜,直呼他為 “黑人穆斯林”. Khaalis大怒,要求該記者道歉,否則將殺害一名人質作報復. 在警方談判人員 “勸喻” 下,記者公開道歉. 這類事態削弱了警方管控場面的能力,使談判過程倍加棘手.***

 

一名人質事後抱怨:「我感到這是一齣 游擊戰戲劇,首要在於滿足電視的節目需要. 新聞媒體和恐怖主義相互依賴, 創造出人們對名譽和認可的需求. 記者們不只是報導新聞,還幫助創造新聞.***

 

〈病態戀人2: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這心理病症的語源出自1973年斯德哥爾摩某銀行的刦持人質事件, 被定義為

Def. 在刦持人質事件歷程中,人質與刦匪之間產生 “積極的” 情感關係, 相隨的是兩者對警方和政府的負面情感.****

 

專家解釋:人質(在長時段的刦持期間)之所以與刦匪建立私人情誼, 同情其處境,甚或認同其政治主張, 乃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有利於人質的存活. 這與孩子之於父母並無不同, 孩子心理上依賴父母有利於存活,是一種 認知綁定” 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使得刦匪對人質產生 “保護的責任感”, 有利於警方的談判和營救作業.***

(也有相反的「倫敦症候群」:人質失理性地對刦匪進行挑釁,結果…..)

 

1974年加州傳媒大亨的女兒Patty Hearst遭左派「共生解放軍SLA」綁架兩年,以勒索贖金. 最初57天她被禁錮在衣櫥裡,遭到毆打和性侵, 期間被迫向綁匪坦白過往的 “資產階級腐化生活”. 如是者她變得非常痛恨自已的出身和家庭,尤其是父親的 “傳媒帝國”. 最後加入了共生解放軍, 並取了新名字 “塔尼亞”, 那是 捷古華拉情人的名字.

最終Patty因參與械刦銀行,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 服刑僅22個月,卡特總統釋放了她. 2001年克林頓給予她 “完全赦免” .

 

萬一有日成為了人質,請謹記以下的有益建言:

〈附錄:人質指南〉*****

a如有可能, 要鍛鍊身體,保持健康;

b通過回憶(或想像) 前人(質)更為悲慘的境況,以保持 “幽默感”;

c盡可能形成固定習慣,感受對環境的 “控制力”;

d通過暗自記錄時間,地點,事件和刦匪的動靜規律, 以保持 時間感”;

e努力找機會 “像一個人” 般與刦匪談話 (eg強調孩子和家庭, “閒話家常”?), 不要讓他將你 “非人化”;****

f當遭到羞辱或毆打時, 切勿逞強;

g被刦匪審問時,要說實話;

h除非成功率很高,不要試圖逃生;

最最重要的是,人質事件中75%傷亡發生於釋放或營救行動的時刻,*** 所以

i屆時必須力求鎮定,切忌奔跑(以免為軍警所誤傷), 最安全的做法是尋找隱蔽,並盡可能平躺地上;

還有一點極之有趣,如果有幸獲救,

j小心短期媒體曝光帶來的 名人效應” 過後,陷入深度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