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190829戰爭槍炮與選票(二) 民主與暴亂

讀書札記190829

戰爭槍炮與選票(二) 民主與暴亂

掌門執筆

 

問題:「民主國家」陷入 暴力衝突(包括 叛亂,內戰和對外戰爭)的機會, 比較「專制國家」是高是低呢? 憑直覺理應較低吧.

民主與暴亂

當然,這裡有個分類上的困難, 畢竟現今世上大部分國家的憲法 “明文上” 都很 “民主”. 作者使用一種名為「Polity IV」的政治體制衡量指標. 該指標按每個國家有否施行 全民普選,差額選舉,政黨政治,問責制,司法統治….. 等等重大情狀,割分其歸屬於“民主/專制”陣營. 再按施行力度,將民主國家從1級到10級(例如瑞士.) 列出 “民主信用評分”; 又將專制國家按其違反民主的情度分為 -1級 到 -10級(如北韓) .

前文指涉的「最底層10億人共58個國家」最高得分是+3, 民主化浪潮到來之前平均分 -6, 目前平均為0.

 

作者特別指出,民主/專制與 良好管治沒有絕對關係.*** 有可能出現專制而良治的政府; 也有可能出現民主而惡治的情況,雖經有效選舉卻沒能選出賢能政府, 常見到頻頻換莊,社會撕裂的 “失敗民主國家”.

 

在作者看來,民主制度起碼能做到降低發生政治暴力的機率, 其理由有二:首先,「問責制accountability」促使政府回應國民的訴求; 其次,選舉是執政「合法性legitimacy」的唯一基礎, 導致不能回應國民訴求的政府下臺. 無論是回應抑或下臺,都降低了暴亂的機率.****

 

於是作者進行了實證研究,想要證明 民主制度” 與 “暴亂” 「負向相關」, 結果卻大出意料之外,兩者完全沒有相關度! 他搞盡腦汁, (很奸仔地)引入其他工具變量,意圖找出兩者的相關性.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發明了(自以為)石破天驚的理論:只要加進「人均GDP」這個經濟變量, 民主制度” 與 “暴亂” 便會浮現出模式. 本書就是解釋這 “驚天模式”的著作.

 

該模式有點複雜:Th. 在民主陣營中, “低收入”與暴亂正相關; “高收入”與暴亂負相關, 分割綫是2,700美元人均GDP. *** 換句話說,貧窮的民主國家易生暴亂; 富裕的才得享承平. “民主”原來要以 “富裕”為先決條件!

在專制陣營中,情況卻倒轉過來, 低收入與暴亂呈負相關,高收入卻呈正相關.**** 換句話說,貧窮而又極權的國家連暴亂的力量也欠缺; 窮國人均收入上升反而易生暴亂

 

原來在經濟落後國家和發達國家實行民主,其作用正好相反. 富國行民主會促成治世; 但在窮國,民主恰好是亂源.*** 由於正反抵消,所以混同整個數據庫便看不出“民主制度” 與 “暴亂”存有 相關度. 作者先把數據庫分割為 民主與專制兩個部分, 然後獨立研究每個部分 “人均收入” 與 “暴亂”的干係,才看出了相關度.

驚人的結果是,兩個陣營的相關度卻呈現背反:民主國家愈富裕愈安穩; 專制國家愈富裕愈動蕩.***** 如果制度不民主,國家經濟愈是增長,愈容易產生暴亂. 發展中的專制國家如不進行民主化改革,遲早大局生變!

 

〈媒體與暴亂〉

究其原因,作者解釋:暴亂並非易事, 既需要存在著 對政府強烈不滿的社會基礎(如族群歧視,貧富懸殊.); 也需要有組織地發動群眾對政府實施暴力攻擊(如成立革命陣綫,分離主義組織等.). 火藥與導火索,二者缺一不可!(實在太有道理了!)

 

這就能夠對上述結論進行解釋:媒體是發動群眾的關鍵要素, 而經濟發達到某個程度(反映在 “人均GDP” 這個經濟變量上面.),媒體和媒體應用才在社會浮現.*** 媒體應用還需要一個先決條件:人民要具備閱讀能力, 而識字率與經濟發展正向相關.***

 

極度貧窮的專制國家接近完全沒有民營媒體,甚至連通訊和交通設施也很薄弱,人民識字率極低, 情資阻絕使敵對派難以散播反政府思想與及策動暴亂,如此則 “天下太平”. 但是每當這類國家經濟逐步發展,出於社會生活需要, 教育,媒體和通訊設施自然發展起來,形成新型溝通平台.*** 這些平台便是暴亂的源頭, “專制國家愈富裕愈動蕩” 的道理在此.

 

1990年蘇聯解體,冷戰終結, 非洲諸國(甚至全世界)紛紛推翻(左右翼)暴君,建立 “民主政體”,是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 這些新民主國家清一色都相當窮,只因外部“大變局” 才 “民主”起來. 經選舉上台的政黨政府欠缺治國經驗,貪腐橫流,自然政績不佳, 每逢 “資源咀咒”,經濟險象,民生困頓,便會滋生對政府深刻的不滿. 部族結構的基本盤,加上言論解禁之後蓬勃增生的媒體,有如火上澆油,焉得不亂? “民主國家愈貧窮愈動蕩” 的道理也在於此.

 

〈非洲式暴亂〉

非洲國家教育程度低,政治資訊混亂失實. 選民在選擇支持或反對現政府上面, 並非依據其治理全國的政績,而是按族裔身份選邊站.*** 在按部族編組的貧窮社會中,個人或家庭全無來自國家的福利保障,有事只能依靠族人的保護接濟, 先天上族人必須緊密靠攏,互為聲援. 如此,族群忠誠”成為壓倒的道德價值和處世準則, 運作民主制度必需的 “社會公義”和 “法治精神”根本無從建立,**** 此所以非洲窮國無法有效施行民主制度.

 

既然 效忠”並不依據憲政法制或事理上的是非曲直,同樣也不依據領導者的政績優劣, 選票被直接 “凍結”在互相對峙的族群陣營裡面.***** 儘管這造成了高投票率,但民主機制仍歸失靈. 大選前夕,兩邊有所憧憬,且忙於動員選戰,局勢反倒平靜; 選舉剛過,暴亂旋起. 敗選的一方(尤其是前任政府)深恐遭到清算, 便拒絕交出政權,或者發起暴亂.***

 

非洲國家內部常陷於族裔對立,鄰國又包藏禍心,或明或暗支持叛黨, 加上槍枝價亷易得,人命賤如泥土, 暴亂成為家常便飯,社會和經濟建設舉步維艱. 國際社會並不吝於經援,但是維和成本過高,無法持續.*** 本書是針對這種困境的學術研究.

 

〈制暴致治〉

作者認為非洲諸國的問題是個死局,在 “稍富便亂,民主即死” 的制約下, 要達致 “人均GDP 2,700美元” 這建設民主的割分綫無異痴人說夢. 人均GDP 2,700美元,即每天收入7美元,底層國家大都明顯低於此水平. 世銀的赤貧綫更低至每天收入1.25美元.

 

作者對非洲諸國的 終極政策建言是:A發展道路有優先順序, 即先行發展經濟,然後改革政治. 推動民主化的理想時機應該在國家經濟發展達到中等水平的時候.***

B為了平安過渡低收入不穩期, 國際社會應該大力 “修訂” 各 “民主” 窮國的政府和政黨組織的行為,以預防或平抑暴亂. 可用手段包括以 “援助” 為餌食; 以 “制裁” 為威逼; 以“維和” 名義施加鎮壓. 😊

 

 

《戰爭,槍炮與選票Wars,Guns and Votes:Democracy in Dangerous Places》(2010) Paul Coll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