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817長安的春天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遍長安花 (孟郊詩)

說史130817

長安的春天: 唐代科舉與進士生活

執筆人:蕭律師

 

唐世重進士。根據唐朝法令,凡進士及第者,本人及全家即可免徭役。*** 上至帝王,下至地方和州府長官,都對新進士禮遇有加。 新進士名望既高,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同時,與此相對應的是唐進士科取人頗少。 貞觀(627-649)及開元(713-741),每年集於京師的各科貢士,約3000-4000人不等,其中進士科的舉人在1000人左右,有幸能登第者只占很小部分,得以金榜題名的比例更小,大概百份之一至二。每年進士及第者,少則一、二十人,多則不過三、四十人。***

 

忽聞金榜扣柴扉: 放榜與登科

唐代通常在二月放進士榜。其時天氣轉暖,春光乍泄。榜文以黃紙淡墨書寫,喜慶吉祥,所以稱「金榜」;*** 因放榜正當春天,所以又稱「春榜」。

放榜時天色尚早,望眼欲穿的進士們徹夜未眠,守候在下榻的旅店或館舍之中,心懐忐忑,患成患失,焦急地等待消息。

忽然鐘鼓初鳴,宵禁解除。榜文從尚書省禮部送至貢院,很快張掛出來。落第者思緒萬千,及第者躊躇滿志,喜形於色。

張榜之外,榜文也會流傳各地。新進士以一泥金帖子附家書中,報登科之喜。官方的錄取通知書,是一種金花帖子。榜帖由專人送至及第者的家鄉或所在州府。

 

放榜後新進士要拜謝座主和參謁宰相,答謝賞識提拔之恩。其間新進士還要向座主介紹各自的情况。過堂時,新進士在座主引領下到尚書省都堂參見。新科狀元例當致詞: “某年某月某日,禮部放榜,某等忝幸成名,獲在相公陶鑄之下,不勝感惧。” 諸如此類的感恩戴德之辭。

 

公卿門户不知處: 公薦與請托

唐代科舉廣開入仕門路,拓寬應舉及第的範圍,極大刺激了讀書人的積極性。 由於取錄名額太少,競爭激烈而殘酷,即便英才,也難保一戰必勝,因此想從科舉出身的士子,不得不另覓登科捷徑。

由於文章的考校取捨,悉委之於「知貢舉」一人,試卷又不像後世那樣實行糊名。制度設計上的漏洞,使應舉者走上人際關係的路綫,借助達官貴戚或名士聞人的力量,影響和左右主司的視聽,從而謀求自身的利益。 那些無交無援的貧寒之士,更是奔走於公卿之間,以求薦拔。

每年考試之前,朝中顯要的府第門前必然是人聲鼎沸,熙來攘往。為了獲科第文名,此輩登門投刺,執書請益,幾無虛日。只要博得有力人士的青睞,得到他們的推薦,舉子的聲譽馬上暴漲,所謂“伯樂一顧,價增三倍”。科場之中,名公巨卿的舉薦可謂舉足輕重,差不多成為能否及第的關鍵因素。*** 是故有唐一代,請托之風盛行。

牛僧孺初到長安,喘息未定就去拜謁當時名聲甚高的 韓愈和皇甫湜。兩位名士讀了牛的文章後擊節贊嘆,於是故意乘牛外訪,在門上寫了幾個大字,說是韓愈和皇甫湜來過了。 第二天,牛下榻之處“觀者如堵”,由是牛的名氣大振。

韓文公平生留意世務,樂於接引後進,門下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時人目為韓門弟子。而他本人之擢第春官,同樣也獲益於這種彌漫朝野的風氣。貞元八年,兵部待郎 陸贄 權知貢舉,其時右補闕 梁肅 不但是古文大家,而且在科場也很有威望,為一代之龍門。 陸贄就懇請他推介藝實之士。梁肅果然不負所望,他一共薦舉(包括韓愈在內)了八人,全部都巍然高中。 先輩的賞識讓韓愈感銘於心,後來他便效法梁肅,薦進良士。

名人的示範作用促成良好的科場風氣,有些知舉官員唯恐遺賢,而舉子們當然願意趨附其門。 在這種時代氣氛下,就出現了唐代科舉特有的公薦現象。*** 一般來說,公薦謹限於推薦人才,最後的取舍仍由知貢者掌握。這種公薦是公然進行,司空見慣,很少人提出異議。

 

杏園初宴曲江頭: 進士宴集

唐代舉子進士及第,就有一連串的宴集活動。大略而言,前有聞喜宴,後有關宴(宴後同年分散,各奔前程,故亦稱「離筵」。)

間喜宴在放榜後,皇帝下敕令新進士宴聚,有一定的官方色彩;關宴在關試後。這兩大宴會一般都在曲江舉辦,故又稱「曲江會」。***

曲江宴會在謝恩後即已啓動。 聞喜宴由皇帝詔命於曲江之畔舉行,是新進士宴集中頭一個大規模的宴會。 這一天,春風得意的新進士們,內心的喜悅如長安城怒放的百花。 他們縱情聲色,走馬章台,恣意揮霍着金錢和體力。

最初聞喜宴的消費多由新進士們集資,後來由於科舉受到皇帝進一步重視,宴集的花費,對於貧寒出身的新進士來說是負擔過重,聞喜宴遂改由朝廷賜錢,官府出面主辦。

宴會一連進行兩天,由新進士邀請朝官出席。新進士穿著御賜的綠袍、搢笏,並幞頭簪花。*** 所謂「綠衣半醉戴宮花」,就是這種情景。

 

曲江位於長安東南,為京都著名的游賞勝地,而最美好繁華的時候在春天。 唐人詠曲江的詩篇甚多。杜甫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可想見其熱鬧風光。

新進士曲江游賞和關宴,多在曲江的亭館,有時也租借大宅第或名苑,如杏園。宴罷則泛舟於曲江,充滿了歡聲笑語。 曲江游賞最後的節目是關宴,新進了的長安之春到此即將結束。 雁塔題名後,相處多日的同年臨岐分手,各奔前程。因此在離筵上,新進士們的情緒較複雜:圓滿之中包含着一絲傷感—-“看花興未休,已散曲江游。”

關宴在關試之後。一般正月禮部進士考試,二月放榜;放榜後大約半月,吏部關試,故關宴多在二三月,正值曲江游賞的盛時。

宴會開始前,新進士要分派職司,一般由新科狀元主持宴會,其他同年各有職守。筵席上新進士依照一定位次(按年齡大小交錯相對)就座。如需音樂歌舞,則要事先知會教坊(京師青樓中人多隸籍教坊),由教坊選派飲妓助興。百官到席,公卿之家多在這個日子裡揀選東床,連帝王都要駕臨紫雲樓垂簾觀看。

曲江大會的奢侈隆重,新進士的耀榮光輝真是無以復加。

在聞喜宴後有櫻桃宴、月灯打球、看佛牙等活動,略過。

 

春風得意馬蹄疾: 杏園探花

杏園位於曲江西側,與慈恩寺南北相望。新進士曲江游賞後,移宴於杏園,初會謂之「探花宴」。 以少俊進士二人為探花使(或稱探花郎),遍游名園,任務是騎馬巡游,採摘名花。 但探花宴上允許其他同年和探花使競爭,如果他們搶先折取名花回來,探花使就要受罸,繳納若干銀錢。 韓偓和翁承贊 曾做過探花使。

杏園探花在放榜謝恩之後不久,正當二三月春光搖蕩的爛漫時節。 等到鶯飛草長的暮春,白色的杏花已凋謝,歡聚的新進士們,騎着肥馬,坐着高車,告別舊雨新知,先後離開了長安這繁華地。

 

滿城春色屬群仙: 雁塔題名

慈恩寺是長安名剎,連接曲江,新進士宴集必到此處,於是順便在雁塔壁上題名,這正是文人的風流,墨客的韻事。

852年李商隱、蔡京等登第曾題名於雁塔;793柳宗元與劉禹鍚等三十二人同登科第,亦題名於上。 唐代新進士題名一般墨書於塔壁而不是鐫刻上石。兩宋以降各朝進士題名則均刻石立碑。

 

《長安的春天: 唐代科舉與進士生活》

作者:楊波

出版:中華書局

 

〈附錄 孟郊 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