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410造神者: 投機史上的集體瘋狂

說史140410

造神者: 投機史上的集體瘋狂

Create執筆

 

金融海嘯雖已事過境遷, 我們仍然感到活於泡沫之中。 歷史上每次經濟泡沫都比過去的來得更大,泡沫背後則是一次又一次更荒唐的集體妄想及瘋狂。

鑑古知今, 歷史讓我們了解現在和將來的經濟變局。 十八世紀初, 在英法兩國掀起過兩股巨大的投機狂潮, 神話的始作俑者是來自蘇格蘭的 羅. 約翰 John Law及其於法國成立的 “密西西比公司 Mississippi Company”。

 

神話及信仰往往誕生自絕望之中。

故事背景緣於法國經歷多場重大戰事, 債台高築。當時國債高達25億 里弗瑞Livre, 利息支出每年高達9,000萬, 佔國家收入56%! 個別官員甚至提議該讓法國宣報破產; 但作為當時歐陸最大強權, 她絕不願接受這種羞辱。 在這水深火熱, 不能自拔的困境中, 突然殺出一位長袖擅舞, 深諳財金政策的外國救星, 提出一條救國良方, 自然被捧為消災救難的菩薩。

“密西西比計劃”目的只有一個: 為法國減債。*** 當時的攝政王指派 羅約翰創辦一間擁有發鈔權的中央銀行, 將法國的 “金屬本位貨幣制度” 改變成 “紙幣制度 fiat money”, 為日後大幅發鈔做好準備。 跟著成立「印度公司」這家綜合企業, 注入徵稅、鑄幣、殖民地貿易等本應屬於政府的專利業務。 擁有徵稅及鑄幣的大能, 與及攝政王這強大的靠山, 印度公司有了成「神」的條件: 做到凡人不能做之事情。

 

羅約翰神來之筆在於允許印度公司的股票投資者用法國國債來認購股票。 這等同賦予國債換股權, 將其變成可換股債券。***** 吸收了市場的國債之後, 印度公司成為了法國國家的大債主, 這給予政府做債務重組的空間。 作為交換, 政府給予印度公司多項專利貿易及稅收權。這形成了正面循環: 不停替政府吸債, 從而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市場對其憧憬亦不斷提高, 並且反映到公司股價之上。

1720年間, 印度公司股價由不足500里佛瑞上升至貼近10,000里佛瑞, 升幅超越20倍。

神誕生之後, 整個法國對其不斷的招股, 供股及配股都爭相認購。聰明的讀者明白到, 要維持這個局勢, 讓大小投資者不斷獻出國債換股票, 必需維持股價不斷上升。 將神的大能放大再放大,就是羅約翰的任務。

他採用了兩個方略: 1. 於中央銀行端不停發鈔, 用新銀紙買入股票, 不停催谷公司股價。2. 以財政大臣及攝政王身邊紅人的身份替公司不斷收購跨國貿易及煙草等優質業務。這兩招成功地引發市場暇想, 令股價升勢持續。

 

整個法國都陷入了瘋狂, 只想把握獲得神給予致富的機會。

所有人都熱切地祈求得到印度公司的股票, 無論男女老幼, 貧富貴賤, 都在投機。每天無數人湧到羅約翰在 堅琴博街 Rue de Quincampoix的宅邸為求一股, 而該區亦成了股票投資人及經紀的駐腳地。 新股需時幾週才公佈中籤名冊,期間大小爵爺及其夫人都守候在羅約翰家前等候消息, 甚或租下附近的房子暫居。 該地段房子年租金原是1,000里佛瑞, 如今升至12,000至16,000里佛瑞。 據說當時一個補鞋匠把鋪子出租及提供書寫工具給股票經紀, 每天能賺200里佛瑞。傳說有一駝背漢把隆背借給求股心切的人當書桌, 亦賺了一筆可觀收入。買股票的人聚集得越來越多, 更引來小偷流氓, 暴力騷動時有所見, 晚上甚至需要召來軍隊清場。

 

投機大夢越來越熱。

有時候股價可於幾小時內上升10至20%, 令人一夜致富。 某次, 一位富豪生病, 命其僕人到交易場以每股8,000里佛瑞價錢出售250股。但僕人到達時, 股價飛升至10,000里佛瑞。 他侵吞了差價, 得到50萬里佛瑞, 收下股款後就逃往另一國家。 貪婪更引發出血案: 三個年輕貴族聞說一名經紀常帶著大量現金, 於是合謀搶刧。 其中一人假裝有意向經紀買入印度公司股票, 藉口約在小酒館見面。 經紀不虞有詐前往赴約, 而另兩人早已靜候多時。其中一人突然撲出, 用匕首刺了經紀心口三刀, 搶刧了價值10萬里佛瑞的股票, 他們後來被捕。 這光天化日下的血案令全國人心惶惶,最終攝政王必須把他們處決以安頓社會。

 

過度貪婪埋下神話破滅的種子。

不少人視羅約翰為膜拜對象,無恥作家每天都在寫奉承作品,將他比喻為法國的救星。但神話終有爆破之一日。

由於不停印銀紙托高股價, 通脹不斷飛升。新財富令奢侈品需求上揚, 價格於數年內翻了四倍。 一場虛幻的繁華盛世出現, 人們看不清暴風雨漸近。當時攝政王為求一稀世鑽石, 出價200萬里佛瑞。他要求羅約翰在超過國家擁有的金屬支持下再度印銀紙。

 

人造的神並不是全能的

裂紋出現令部份投機客察覺到股價不可能無止境上升, 聰明錢先把紙幣一步步兌換成硬幣並運往國外。 由於體系內硬幣逐漸變得不足以應付日常市場運作, 民眾開始抱怨。 羅約翰為了救亡, 曾一度把硬幣貶值, 甚至禁止硬幣流通。法令更規定任何人都不得持有超過一定數額的硬幣, 違者罰款, 而且硬幣充公, 告密者則可以瓜分罰款。 暴政做成怨聲四起, 亦令民眾對紙幣及羅約翰信任全失。

神話終於爆破, 群眾由愛變恨。他成了法國人的公敵, 商店貼滿了諷刺他的漫畫, 人們唱著痛駡羅約翰和攝政王的歌曲。最後銀行發行的紙鈔以驚人速度重貶, 印度公司股價也一同慘跌。 1720年八月初股價只剩500里佛瑞, 一個月後不到200, 甚至低位更見155。 羅約翰最後逃離法國, 離開時並沒有帶走任何重大財富。

 

人心不死, 依然寄望神話重臨。

比較有趣的是, 投機者還未完全死心, 部份股票持有人寄望總有一天股價會再漲。1723年公司爭取到了壟斷煙草及咖啡特權, 因此發放了每股100里佛瑞的紅利, 令股價曾重回1,200的價位。及後公司還發行彩券令股價站上3,000里佛瑞。 法國政府為將混亂的街頭交易導入正軌,於1724年9月由法王頒令設立了「巴黎交易所」, 形式上那是史上最早出現的交易所。***

註:作者用了 “印度公司” 這名稱, 但其原名實為 “密西西比公司”。公司其中一項業務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進行貿易, 其他方面與密西西比無關。

 

以上資料出自《歷史上的投機事業 Die großen Spekulation der Weltgeschichte》 Peter N. Martin & Bruno Hollna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