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41103國家的生存戰略

SENSE隨筆141103

大國政治的悲劇(四) 國家的生存戰略

掌門執筆

 

攻勢現實主義的基本主張是:大國都竭盡全力成為區域霸主,在這過程中自然會想方設法削弱其他大國的勢力. 當某大國經已成為區域霸主, 則她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止異區域的大國成為區域霸主.

 

<馭敵八策>

本書的第五章《國家的生存戰略》分析國家爭取權力, 與及遏制別國權力的不同戰略. 大體上策略共有八種, 前四者主動,是侵略者對弱國的施壓手段; 後四者被動,是弱國的自保手段. 八者當中, 以1,5和6為主流.

 

1戰爭war是打擊對手的終極手段,圖窮則匕現.

有論者認為發動侵略戰爭往往是得不償失之舉.*** 首先“兵家勝敗事不奇”, 有可能打輸. 再者,就算贏了, 能否回收成本也大有問題, 在現今工業化和資訊化時代, 設施毁壞則得國無所用. 其三, 維持帝國成本高昂, 尤其在民族主義盛行的當代,統治外國只會是一場惡夢.

作者認為未必盡然, 侵略經常大有好處: 首先,領土永不貶值, 尤其戰略要衝(如馬六甲海峽), 或上游制高地形,軍機水源可以關乎生死. 再者,地上資源可以予取予携. 其三,人力資源也可脅迫以從,例如參軍或生產.

更為理想的是將戰敗國整個或局部吞併, 反正接壤的國家常有灰色領土地帶,可美其名為“恢復故土”. 有時,將戰敗大國拆骨為兩三個小國,可以永絕後患. 當然,最惡毒的做法便是種族清洗了, 滅仇國而奪其地,不亦快哉!

最後一點,証諸歷史,侵略方獲勝率約為六成.*** 戰爭如美人,具有永恒的魅力.

 

2訛詐,或勒索blackmail,大國恫嚇弱國以迫其就範. “不戰而屈人”當然最為上算,可惜如意算盤難打響,做得過火則易引發戰爭.***

在雙雄對峙的 兩極格局” 中, 對手實力相約,而且處處提防,很難施展訛詐. 歷史上訛詐大國成功的例子不多,但不是沒有. 近代最著名的要數1938年“慕尼克危機”和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

訛詐成功大多發生在 “多極不平衡格局”, 弱國結盟的主要目的便是反訛詐.***

 

3誘捕bait and bleed, 推波助瀾,使兩國鷸蚌相爭,以坐收漁利.

4放血bloodletting, 加深目標國的困境, 使之流血不止, 以削弱其國力. 此三十六計之 “落井下石” 也.

此兩招過於理想化, 現代國家決策周詳, 不會輕易中計.

 

5抗衡balancing, 一國直接承擔責任, 抗阻侵略者破壞權力平衡. 抗衡的初始目標是阻嚇侵略, 但有可能使侵略國老羞成惱, 發動戰爭, 因此是高危的策略.***

抗衡的一般手法有三:

a通過外交途徑, 向侵略者發出清信號, 劃出己方的底綫, 所謂 “不得越雷池半步” 是也. 施行此策需要實力和決心, 其對維持權力平衡收效甚高.*** 在整個冷戰期間美蘇都不斷這樣做, 最後是雷聲大雨點無, 平衡得保.

 

b「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ing」: 在一強數弱的 多極不平衡格局” 中, 諸弱國結成「防禦同盟」, 一國受攻則諸國往救. 此策分攤維護平衡的成本和風險, 增加威懾力量, 理論上是無敵的, 但卻出乎意料地難以妥善執行.

防禦同盟的弱點是決策滯遲, 行動緩慢, 效率低下. 盟友間利益衝突也很大, 不能齊心, 各方均想節省成本, 對責任分配難似達成共識. 最後是爭奪領導權,*** 信陵君死後, 抗秦聯盟就無疾而終了.

 

c「內部平衡internal balancing」: 弱國調整國內剩餘資源, 投入國防建設, 以禦外寇. 此為 “莊敬自強”, 本屬賢明, 可惜既稱弱國, 又那有許多 “剩餘資源” 可供調配呢? 只有體積大而國防開支比重不高的國家才有這個可能, 那麽, 她成為侵略者的機會反而較高.

 

6推卸責任(廣東話傳神:卸膊) buck-passing, 意指一國試圖讓別國 (ie承擔者buck-catcher) 承擔對抗侵略者的任務, 而自己則置身事外.  “坐山觀虎鬥” “作壁上觀” 是國際博弈最常用的手段.***

這是最理想的自保策略, 成本和危險由別國承擔, 己方則觀望情勢以定後策. 最佳的情況是消耗戰過後, 把握機會攻擊疲敝的侵略國, 一舉奪取其霸主地位. (此即廣東話 “執死雞”, 所謂“武王伐紂” 正是如此這般.)

卸膊的一般手法有四:

a尋求與侵略者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 將其注意力轉向承擔者身上. 例如二戰前夕, 法國和蘇聯都試圖與納粹德國親善, 希望希特拉向另一方進侵.

b與承擔者保持疏遠, 以取信於侵略者, 和避免被承擔者拖下水. 上例的法蘇在戰前均向對方表現出低調的敵意.

c推卸者整軍經武, 示人以強, 期望侵略者 “取易不取難”, 把矛頭轉向承擔者.

d有時推卸者會與承擔者暗通款曲, 資助其抗衡侵略者, 以消耗兩者的國力.

 

多極不平衡格局”中, 「結盟」和「卸膊」成為對立的決策選項. **** 但諸弱國為求自保, 紛紛選擇卸膊,*** 最終遂為强國逐個擊破, 如 “秦滅六國” 之故事. 甚者, 基於 “國心必詐” 的現實主義原理, 就算結成了聯盟, 盟友們仍會在內部不斷伺機卸膊,*** 所以聯盟每多不歡而散.

「卸膊」在短期內無疑是最佳策略, 但中長期則可能成為災難.**** 大國趁機擇肥而噬, 卸膊者養虎為患, 最惡劣的情況更是陷身大國 “假途滅虢” 的殺局.

 

7綏靖appeasement是安撫懷柔強國, 縱容其侵略別國的行為, 以求自身免於患難. 綏靖的前提是相信侵略者達成當前目標後會 “知所滿足”, 此點甚不實際, 得寸進尺才是國之常情. 近代最有名的案例是“慕尼克危機”, 英法對德國的讓步政策為後世所恥笑.

8扈從bandwagoning是成為侵略幫兇, 以圖分一杯羹, 即 “為虎作倀” 是也. 這是小國迫不得已的下策, 因為收獲與付出不成比例, 況且到了最後自身亦無倖理.

兩者都要向强國交出部分權力, 以苟延性命於亂世, 違反現實主義增進權力的邏輯. 這些做法助長兇熖, 不會有甚麽好下場.

 

以上sense出自《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2001)

John Mearshe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