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714 大爆炸理論

SENSE隨筆150714
大爆炸理論
執筆人:蟬

許多人也許聽說過宇宙起源的主流學說:「Big Bang Theory大爆炸理論」,但並非每個人都知道理論的細節。
History_of_the_Universe.svg很久以前科學家已經思考宇宙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哥白尼在16世紀提出 “日心說”,推翻太陽圍繞地球旋轉的 “地心說”。當時的科學家或許已經有了“宇宙” 這概念,但對於它到底有多大,和存在了多久,並未有實證支持的說法。
直至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1917年, 科學界對於宇宙的概念大概還是這樣的:宇宙是靜止和永存的,地球處於宇宙中唯一的銀河系Milky Way”內。 但是按照「重力gravity原理」,物件間的引力最終會令它聚集在一起,故宇宙理應並非靜止不動。

天文學家久已發現水星運行的軌迹並不穩定:橢圓的軌迹大概每個世紀便會向內偏1/100度。 愛因斯坦在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時候,成功計算出水星運行的軌迹,間接證明宇宙並非一個恒定不變的系統,但愛氏卻非第一個提出大爆炸理論的人。
1927年比利時教士Georges Lemaitre發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的解,並按此提出宇宙並非靜止而是不斷擴張的。**** 此說法卻引來愛氏的劣評,指Lemaitre的數學雖然出色,但物理學知識卻 “令人生厭abominable”。

Lemaitre沒有因此卻步,他進而提出宇宙源於“原始原子Primeval Atom”,他認為原始原子開始擴張前時間並不存在***,故沒有原始原子前的時間
這個假說並非完全正確,尤其是Lemaitre當時以教士身份提出,而該理論又涉嫌支持 “創造論Creationism”(即宇宙從某一時點突然 “無中生有ex nihilo”,雖則他本人聲稱原始原子並非聖經中所指的創世紀)。 但該理論指出宇宙從 “原始時點”開始不斷擴張這一說法,現今已普遍被科學家認為極大可能是對的。 「原始原子假說」便是大爆炸理論的前身。

在原始原子假說面世的20年前,名不經傳的天文學女技術員Henrietta Leavitt發現一種革命性的測量方法: 透過測量兩顆光度隨時期改變的星cepheids的亮度,便可計算出兩顆星之間的距離。可惜當1924年諾貝爾委員會正要決定提名Leavitt時,才發現她3年前已因癌症離世。
1925年美國著名天文學家Edwin Hubble以這種測量方法得出太陽並非位在銀河系的中央,而是居於一個無甚特別的角落。 他同時指出銀河系比原來預期的要大得多。 Hubble亦發現「仙女座星雲Andromeda」內的cepheids距離地球太遠,、應該屬於另一個星系,因而提出太陽系並非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這個說法推翻了科學家一直以來的認知。

1842年美國物理學家Doppler提出著名的「Doppler effect」:向目標發出一道波wave,如果波的來源正在向目標移動,波便會受壓縮,即頻率會提高而波長則縮短;反之,如果來源正移離目標,其頻率便會降低而波長則會延展。 電影中迎面撞向鏡頭的車輛發出的警號聲越來越高音便是這個原理。

有趣的是,當光從星球射出時,特定波長的光會被某些物質所吸收,這些被吸收的光線稱為absorption lines。同樣的物質會穩定地吸收該特定波長的光,所以透過分析來自不同星球的光, 便可得知在其他星球上面找到的物質和地球是極為相似的**。 除了物質吸走光之外,根據Doppler effect光源的運動也會對光的性質有所影響。

美國天文學家Vesto Slipher在1912年發現,從不同星雲射進地球的光,它們的波長都不約而同地產生 “位移shift”,幾乎全部都移向波長較長的紅色。 Slipher提出這些星雲應該是以相當的速度移離太陽系的

1929年Hubble提出著名的「Hubble’s Law」:距離越遠的星系,會以更高的速度移離我們。****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遠離我們而去,*** 只有極少數如仙女座星系正在趨近銀河系。

Hubble’s Law很容易讓人誤會銀河系在宇宙的中心,但其實不然,觀看下面圖片便一目了然。
150714a 150714b 150714c 150714d
所以,所有星系都是中心,也不是中心

按照他的理論,Hubble提出大爆炸大約在15億年前發生,但尷尬的是,當時的科學家一般認為地球誕生於30億年前。根據多項證據反覆計算,今日科學家能夠很有把握地指出大爆炸其實發生於130億年前。

參考:
《A Universe From Nothing》 (2012)  Lawrence M. Kra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