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201
選戰策略與政治市場學3之2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九)選戰策略Campaigning Strategy與政治市場學Political Marketing
在「選舉訊息」以外,「產品」本身當然也是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上面提到,「競選宣傳」向選民呈現的其實是一個「產品組合Product Mix」。選民選的固然是一個個的「候選人」(或政黨),但每個候選人或政黨背後其實包含了一個配套—「工作班底」、競選承諾、服務等等,更重要的還有他的[……]
SENSE隨筆150201
選戰策略與政治市場學3之2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九)選戰策略Campaigning Strategy與政治市場學Political Marketing
在「選舉訊息」以外,「產品」本身當然也是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上面提到,「競選宣傳」向選民呈現的其實是一個「產品組合Product Mix」。選民選的固然是一個個的「候選人」(或政黨),但每個候選人或政黨背後其實包含了一個配套—「工作班底」、競選承諾、服務等等,更重要的還有他的[……]
SENSE隨筆150125
選戰策略與政治市場學3之1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九)選戰策略Campaigning Strategy與政治市場學Political Marketing
將「政治選舉」比附為「市場營銷」並不算是一個很新穎的說法。早在上世紀初「第一波民主化」之時,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學門均屬大師級的 熊彼德Joseph Schumpeter,就已經在其「菁英競爭式民主理論」之中,調侃選民投下的所謂「神聖一票」,其實與在百貨商店中「鳩嗚」並沒有多大差別。 只可惜世風日下,時至今日[……]
SENSE隨筆150114
選戰類型學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八)選戰Campaign(類型學)
所謂的「選戰Campaign」,或稱「競選活動」(台灣稱為「輔選活動」),狹義而言,指的是競選期間各候選人及政黨,為爭取選民將選票投給自己,而作出的一切宣傳和動員行為。
廣義而言,一個政客或政黨的「存在意義」就是爭取和保持權力,而在「民主國家」,「選舉」就是獲得權力的唯一方法,因此政客和政黨的一切行為,均可被認為是「選戰」的一部分。有名言曰:「一次選舉剛有結果之時,就是下次選舉競選活動[……]
SENSE隨筆150109
點解要投票「畀佢」?下篇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特別篇(續集)
然而,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壁壘理論」備受挑戰,其解釋力出現了所謂的「脫軌現象Dealignment」。比方說,以前這個理論能夠解釋大約80%選民的投票行為,另外的20%就通常以「例外情況」搪塞過去算了。不過,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壁壘理論」對投票選擇的解釋力只得約60%,餘下的40%連(向來無恥的)選舉學者們都不得不認同,很難以「例外」去蒙混過關了。須知當今之世任何一場選舉,40%都已是一個[……]
SENSE隨筆150105
點解要投票「畀佢」?上篇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 特別篇(續集)
大家還記得十一月份的演說《點解要投票?》嗎?(若然錯過了,可到香港野人讀書會的網頁點播,還附有Power Point的呀!)演說分析了「投票」其實是一種相當「不理性」的行為,又嘗試解釋何以「咁蝕底都有人做」,之後還介紹了一些關於投票率的知識。
上次我們的問題是「點解要投票?」,就當已經解答了。好了!我肯出來投票了,那到底投給誰呢?這就是我們今次要問的問題—-「點解要投票……畀佢?」。[……]
SENSE隨筆141230
選舉工程 與 選舉改革 (下)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七)選舉系統工程Electoral Engineering與選舉改革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議題外,選舉制度設計往往還會有其他的考慮。例如究竟這個「新(重)生的政體」將來希望出現怎樣的政治生態?是以魅力政客個人為中心,抑或以政黨政治為主運作?這就是總統制和議會制、SMS和PR之間的選擇。若要行政黨政治,究竟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若是「多黨制」,究竟又應該有多少政黨才合適?兩黨?多黨[……]
SENSE隨筆141223
選舉工程 與 選舉改革 (上)
朝日執筆:選舉簡介系列(七)選舉系統工程Electoral Engineering與 選舉改革
〈重温功課〉
過去幾個星期為各位介紹過多種不同的選舉辦法。在講新的東西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
首先是「人類史上最簡單」的「單議席單票制SMS」,要最最最簡單的,就用「一輪複數決Plurality Method」。 這個方法在(熱愛賽馬的)英國還有個很貼切的名字—「鬥快過終點柱First Passing the 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