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30204真正的天碟(下)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

音樂130204

真正的天碟(下)

蕭律師供稿

藍銀、白金狗、鬱金香、Hi-Fi Stereoffss

稍具常識的黑膠碟發燒友都知道,歐洲四大唱片公司是英國的EMI、Decca、荷蘭的Philips和德國的DGG。 EMI的「藍銀」版和「白金狗」版、Decca的ffss寬帶版、Philips的「Hi Fi Stereo」版、DGG的「鬱金香」版(香港發燒友錯誤叫做「大禾花」版)各領風騷,現今仍為眾人所追逐(由其昂貴的二手價仍然愈升愈高所反映)。其錄音之出色,世所公認為黑膠碟之極品。

除極少數的ffss版外,以上其他幾種「極品」無一在TAS清單內。是否HP已聽過上述版本,認為它們仍不「入流」而加摒棄?抑且他對此毫不認識?

 

何其「美」味

其次,TAS選了比例上相當多的美籍近代作曲家, 如Gershwin、Anderson、Gound、Copland、 Crumb、Hanson、Parch等作品占了清單中十分之一。

其他選擇也極端不平衡:「樂聖」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只各選了三張。 「神童」莫扎特、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各只選得一張。 「交響樂之父」海頓、韓德爾、孟德爾遜、蕭邦、布魯克和舒曼一張也沒有選。 連韋華第著名的「四季」(Decca SXL-2019頭版)名錄音也榜上無名!

但卻選了Racmaninoff十一張、Stravinsky八張、Sibelius和Prokofief各六張 、Elgar、Shostakovich和Ravel各五張。

同樣,TAS亦多選居美的指揮家,如Reiner、Ormandy、Bernstein、Metha,Previn等二、三流指揮。 連Slakin(令我想起上世紀六十年代女生的電影偶像靚仔白潘唱詠嘆調)這個四、五流腳色也選到。 反之,Bruno Walter (在歐洲和日本被視為超一流大師)的錄音只選了兩張,而且只選了美國的CBS版(由現今的二手價反映,貴二十倍的Philips版才是終極版),但HP卻沒有作此選擇。他是否知道有Philips版本這回事?。

TAS清單內的獨奏者也多屬美籍或居美,如Rubinstein、Heifetz、Perlman等。歐洲的超一流大師如Fricsay, 、Markevitch 、Jochum、Beecham, 獨奏家如Kogan、Schneidahan、Kempff、Richter、Haebler等於清單中全沒出現!

「四十前」

清單中「美」味如此之濃,有何解釋?

其實今時今日找人能中肯地講述黑膠碟實有點難度, 這和評論人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試想一個「60後」或「70後」,在黑膠碟黃金時期(1956-1965),他們仍未出世或只是孩童,怎能有機會認識黑膠碟? 到他們少年時,已進入數碼時代,市場已摒棄黑膠碟。再 到他們十年後發現黑膠碟比CD優勝,要認識黑膠碟就有點難度了。

首先,他們手上沒有(或很少)黑膠碟,他們從何認識? 其次,因為靚黑膠碟已成奇貨,他們要花很多金錢才能儲夠充足的黑膠碟作鑑聽和論述,而且就算想買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找到。 除非他們是屬「40前」或上代留下給他們一大批黑膠碟才有這個「資格」,否則只是紙上談兵,並無實戰經驗。

HP在1973任The Absolute Sound主編。 如果他當時是30歲,我應比他年長五年。 如果他在20歲左右對唱片狂熱如我, 他應能買到相當多在美國發行的唱片。 但他能獲得真正的歐洲唱片就要有點能耐及熱情。 他在美國無法從市場中買到EMI中的HMV「白金狗」;他只能買到在美國重印、並以Capitol品牌發行的HMV唱片。

從他的清單上反映, 他似乎對黑膠碟(特別是古典)的興趣並不似那麽「早熟」。 他任主編時手頭上的古典音樂唱片可能並不多(清單中絕少1975前的錄音是證據之一)。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好版甚多,如Decca的Ansermet版本、西敏寺的Kondrashin版本,我很難想像他竟選擇了EMI在上世紀1970錄音的Previn版,這唱片我已放棄多年,因在我評級中只得六分。

那麼,他的唱片何來?我當然無法求證,只能推想。

合理推想

TAS是美國有名氣、有影響力的音響雜誌。 HP也是有名的音響界紅人。 唱片公司自然很樂意免費提供唱片給HP鑒聽,這是唱片公司一貫做法,希望得到雜誌的好評推介,好過賣廣告。 美國唱片公司有近水樓台之利,提供的唱片自然比歐洲多。 美國唱片公司較多選用居美或美籍的作曲家、指揮、樂團和獨奏(唱)者。 這或許能合理地解釋TAS清單中為甚麼「美」味如斯之濃!

唱片公司只會提供新近發行的唱片,不會提供舊的(一來沒有舊貨,二來舊貨也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 這也能解釋為甚麼TAS清單中多是1975-1985這時期的錄音(重叠了HP的主政期)。

HP再由其他途徑找來少部分舊唱片就成了聞名於世的清單了。

魚尾警句:你夠膽講就有人夠膽信!

但有一點大家須知道,雜誌刊物是以收取廣告費以維持其生存。 如果某商號拿它的產品去請雜誌品評,但商號又不肯在該雜誌刊登廣告, 在商言商,你認為雜誌會「免費」為它品評嗎? 如果商號刊登廣告又拿產品給雜誌品評,你認為雜誌會「秉公」對產品作負面的批評嗎? 如果雜誌果真這樣「公正」,其立即的結果就是下期這商户的廣告消失了。 理由很簡單,商號為甚麼拿錢去登廣告,貼錢買難受?這是商業的現實。

由是觀之,在利益相倚的情况下,我們是否應該質疑雜誌對某產品評價的可信性? 如果你同意我這種推想,你會不會也質疑清單的持平性和客觀性呢?

我對TAS清單的印象是,選取並不夠廣泛嚴謹,大抵上收到甚麼就品評甚麽,然後就推介甚麼。 它只重音效、忽視演繹,這多少反映出編撰清單者的古典音樂品味和水平。

因緣際會

我因緣際會,是「40前」,行將75,又沒有被放棄黑膠洪潮所淹沒,可以在這裡和年青的讀者分享我五十多年認識古典黑膠碟的經驗(是花了很多冤枉錢得來的經驗)。

在以後幾期中我會向各位介紹怎樣認識和選擇各種品牌的靚聲版。 現在靚聲的唱片非常昂貴,我不希望讀者盲目亂購買或被別人牽着鼻子走。 我希望引導各位認識各種品牌的版本,按自己的口味和偏好(主觀、偏好各人不同)建立自己的清單,不需要甚麽TAS清單。

現代資訊流通比上世紀HP年代發達得多。以前我們要買一張在瑞士的City Hall(牌子)唱片有困難,但現今我們可從世界任何一個角透通過eBay去購買任何唱片。 現在就算HP的清單在當年是一份有指導性的清單,現在也應從新檢討;我們現今的視野比HP時更深更廣闊,我們又何必還要「攬」着TAS清單作「天單」?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