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30408什麼都能吃

SENSE隨筆130408

什麼都能吃 (一)

A字人供稿

 

以下資訊出自「什麼都能吃:令人驚異的飲食文化」。

Good to Eat: Riddles of Food and Culture(1998)

作者: Marvin Harris

 

人類是雜食動物,能夠把多類物質吃進肚子裡,“從難聞的乳腺分泌物到蕈類到礦物”(芝士、蘑菇,還有鹽巴),甚至不能消化的纖維素都會食用。但有一些可以食用的,人們卻棄如敝履,(編按:如人肉)。也有世上一群人甚喜食用,另一群人則絕不食用的,如豬、蛇和狗肉。這本書探討人們對食物選擇的各種原因。

 

(甲)肉食渴望

1981年波蘭政府削減20%肉食配給量,於是肉店外整天都排著為求一塊肉的人龍,人群聚集得越來越多,演變成搶肉浪潮,席捲各主要城市,市民上街,高呼“給我們肉吃”,政府不得不實施戒嚴令來恢復社㑹秩序。

肉是人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一個成年80kg重的男人每天需要60g蛋白質。1980年波蘭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不是60g或更低,而是100g以上,他們單吃肉就可得到61g蛋白質。人們並非因為營養不良而揭杆起義。 波蘭政府大可以向人民說明,吃少一點肉營養也相當充足,但政府面對每一次肉食危機,都承諾供應更多的肉。波蘭人為了吃肉,犠牲了其他經濟建設。

 

根據研究,肉類的脂肪與膽固醇和退化性疾病有密切的關係,但在維生所需的營養,動物性食品比植物更為優勝。

由於動物比植物難以取得,人們比較看重動物源食物,也投資更多能量和財富去生產肉食。

社會階層亦反映了財富與肉消耗量的關係。 在美國,頂層的人的肉食量,比底層的人多25%。在印度,多7倍。

 

(乙)素食者

世上亦有數以億計的人是素食者。 素食者有很多種類,禁吃動物源的食物也不完全徹底。 有些婆羅門祭司會完全禁食肉食,而大多數的教徒卻會吃肉。

另一主張素食的宗教是佛教,但大多數的佛教徒也非完全茹素。 在泰國和緬甸,佛教徒連一個雞蛋也不打破,於是商店就供應許多“不小心”被打碎的雞蛋。

在全世界人口中,完全不吃肉的人的只有不足1%。在這1%之中,只有1/10是完全徹底的素食者。未開發國家的人養成“素食”習慣,多數是因為供應不足。

 

(丙)燕瘦環肥

在已開發的社會,脂肪,尤其是動物來源的,被視為不健康。 其實人們吃動物源食品,正是因為它們含難消化的纖維少,而脂肪多。 吃肉時沒有同時吃熱量豐富的食品,肉中的胺基酸就會轉化為熱量,而不是蛋白質。 為了儲存蛋白,亞諾馬莫人會一口肉,一口香蕉交替來吃。

因為吃瘦肉不利生存,採獵者會因為脂肪含量不足而拒吃某部份的肉,甚至整隻動物。 澳洲的皮特簡達拉人,會當場檢查一隻被獵殺的袋鼠的尾巴,如果脂肪含量不足,就會放棄食用。 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許多達西地區的早期探險者,不約而同發現了吃太多瘦兔會導致營養不良,稱之為 “兔子飢餓”Rabbit starvation。

 

(丁)聖牛之謎

印度聯邦憲法中的 “國家政策指導原則”Directive Principles of State Policy第48條,要求禁止 “屠殺母牛和小牛,以及其他產奶和馱物的動物”。

於是印度有1億8,000萬頭牛,是世上最多牛的國家。 即使生病,無奶或 “沒有任何用處”的牛在街上遊蕩,也沒有人會宰殺。 同一時間,印度有七億人口,禁止食用牛肉與經濟利益形成尖銳矛盾。

 

禁止屠牛是印度教的主張。 在BC1800 至BC800婆羅門不是保護牛隻,而是宰殺牛隻。 他們以牛隻獻祭,同時舉行肉食盛宴。

後來,人口壓力導致開發耕地,森林因而減少,印度人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亦被農耕和畜養乳牛取代。

隨着人口增加,牛群開始和人群爭食,牛肉變得成本過高,婆羅門祭司也不能像往日般主持獻祭, 安排盛宴給予眾人了。

另一方面農民使用牛隻開發印度北部的硬土層,人口再度增長,加上耕牛的需求,牛更加短缺了,只有擁有特權的婆羅門祭司和殺帝利武士階級能夠吃得起牛。 平民看見屠宰獻祭, 對種姓制度的不平等心生恨意。***

 

在這種充滿壓力的社會環境,佛教應運而生,是世上第一個完全禁止殺生的宗教。*** 佛陀讉責殺生,將儀式由獻祭改為冥想,安貧,樂道。 由於環境資源的枯竭,同一時期,印度產生了幾個禁止殺生的宗教。***

其中 耆那教Jainism更加極端***,他們的祭司走路前,先要用掃帚把昆蟲和其他小生物掃開,以免踏死他們。 他們還帶上面紗,以免吸入飛蟲。 耆那教開設了很多動物收容所,收容流浪或受傷的動物,甚至昆蟲。 他們收集泥土,垃圾和要保護的蟲子,堆滿一屋,然後密封十年以上,假定房間中的蟲子都自然死亡以後,再把裡面的東西當成肥料出售。

在長達九個世紀中,佛教和印度教爭鬥不休。 印度教最終勝利了,但亦放棄了動物獻祭,轉而主張不殺生.*** 他們認為神靈是不吃肉的,經卷裡的獻祭描述,都是隱喻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