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0425簡明美國史(二)獨立戰爭

說史130425

簡明美國史(二)獨立戰爭

掌門執筆

 

(乙) 獨立

4導火線

1773為了挽救瀕於破產的東印度公司, 英國授予其壟斷北美茶葉貿易權利.

殖民地大嘩, 白人滋事份子假扮印第安人, 趁夜色登上英國商船, 傾倒342箱茶葉入海. 是為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英國朝野大為震怒, 通過一系列 “不可容忍” 法案, 封閉波士頓港, 取消麻省特許狀規定的權利…..

 

各個殖民地支援波士頓行動反倒如火如荼.

1774費城(即鳳凰城) 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 起草文件, 宣告移民權利, 上書母國抗爭,  與及發起經濟抵制運動. 惟完全未有提及 “獨立”.  次年召開第二次會議, 創建軍隊,推選 華盛頓 為統帥。*** 劍拔弩張,而獨立之說尚且隱而不發。

 

5獨立戰爭:  “獨立即戰爭”

正是母國促成其獨立的決心。

1775年8月英王喬治三世 正式宣佈殖民地進行叛亂, 英國議會通過派遣遠征軍前往征討.***

 

1776年7月4日 傑弗遜Jefferson起草「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戰爭遂成定局.

宣言完全出以 洛克 的自由主義政治理念,*** 其前言曰「人人生而平等….. 」

7月4日成為「獨立日」,國慶日。

當其時十三殖民地人民總共只有250萬人。***

 

同月,英國遠征軍登陸,羽檄交馳,風雲告急。

初戰美軍節節敗退,英軍銜尾追擊。 苦戰至聖誕節,華帥神妙用兵, “三渡德拉瓦河” 破敵,才止著了敗勢。

1777年10月美軍 沙拉托加大捷, 戰局逆轉。

此戰乃是全局之轉捩點,*** 法國見機而作,不久即與美國簽訂盟約,並且乘機向英國宣戰。

 

法國銜 “七年戰爭”之恨, 在戰事中鼎力助美; 列強一向忌英勢盛,紛紛從後抽腿;英國勞師遠征,轉運萬里,終致敗幘。

1781年10月英軍主力被圍 約克鎮,*** 援軍不至,全軍投降,獨立戰爭實際終結。

 

6 骯髒的政治運作****

戰後美國派遣 富蘭克林三人代表團前往巴黎進行外交。

法國政府雖以打敗英國為喜,卻不樂見強大美國的誕生。 於是透過談判桌,欲將中西部地盤許以盟國西班牙,而侷限美國於東隅。

美國代表洞悉其意向,乃轉與英國秘密商議。***

英國素以法國為大敵,為了破壞法國的外交聯盟,利益寧予新興弱小,但屬同文同種的美國,而不予 與法國同為波旁王朝的西班牙。

 

1783雙方簽訂協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並且割讓中部廣大地域。

此局告終。 結果:英國盡數喪失北美殖民地,大量增加了債務。

法國報了宿怨,國家卻於財政崩潰,導致了 “法國大革命” 。

只有美國,獨立自由,沃地千里,真正說得上名利雙收。

 

(丙) 建國

7 建國即立憲

獨立之前不久,大陸會議擬訂出「邦聯條款」(被戲稱為「混淆條款」) ,成為首部憲法。

1787在 漢密彌頓 A. Hamilton*** 倡議下,各州代表55人聚集費城,秘密商議修訂「邦聯條款」。 有鑑於條款着實混淆,與會代表(竟然) 決定起草一部全新的憲法。這便是名留青史的「費城制憲會議」。*****

憲法最終由 麥迪遜J. Madison執筆,*** 使他成為美國「憲法之父」。

 

憲法規定:國會行兩院制。***

眾議院按各州人口基礎而選舉 (每名奴隸巧妙地計作 3/5個 “人” ,但沒有投票權。) ,每兩年改選;參議員每州兩名,由州議會選出,任期六年。

總統由選舉人團選出。法官為終身職。

 

1789華盛頓獲選舉人團一致支持,成為首任美國總統。*** 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全票當選的總統。

 

1791國會通過被稱為「人權法案」*****的一系列憲法修訂案。

憲法第一修訂案規定:「不得立法侵犯****宗教、言論、集會、結社….. 等等自由。」

制訂「人權法案」乃是全球憲政史上的頭等大事,濟世壽民,永垂典範。

 

8兩黨政治的形成

漢密彌頓 是對開國政局作出最大影響的人。*** 他促使聯邦政府

A 按票面值償還國債本息,而不過問持有者是原初認購人或者是投機客;

(這法案反對聲音極大,國會竟然順利通過,只因眾議院64名議員中29人擁有大量這債券!*** )

B 按票面值承受各州債務;

C 設立國家銀行。

 

a 和b項使國家承擔了沉重的債務,必須透過 徵收關稅 和貨物稅來清償。

重關稅構成貿易壁壘,保護了北方工業州郡的利益;外國的報復性關稅卻將會損害南方諸 “棉花州” 的利益。***** 結構性的南北經濟利益衝突,已形成於開國的時刻!

聯邦政府緊抓財源和設立國家銀行,其勢必使中央坐大而州郡荏弱,這又與當初 “十三州聯盟” 的建國原意相悖!***

反對之激烈可想而知。

 

於是支持 “強幹弱枝” 政策,稱為 “聯邦主義” 者的人團結在 漢密彌頓 周圍,形成 “聯邦派” 。 反對者則團結在 傑弗遜 周圍,形成 “共和派” 。 兩派每於重大公共政策上針鋒相對。

這是美國兩黨政治的起源,其實無非汲取母國政壇的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