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31103西方音樂簡史(六)浪漫主義時期 中篇

音樂131103

西方音樂簡史(六)浪漫主義時期(1820-1900)(中)

蕭律師執筆

 

〈樂器法〉

鋼琴成為浪漫主義時期最受歡迎的樂器。鋼琴可以覆蓋所有的音域,它寬廣的音域使樂音更具力量,而且鋼琴只需一人演奏。

浪漫主義時期的管弦樂隊逐漸成了十九世紀最受青睬的大型樂器合奏組。它規模龐大、音色多樣,能夠探索最為廣泛的力度變化和人類情感。管弦樂隊在古典時期的基礎上得到了擴充,增加了英國管和單簧管等樂器,並且添加了更多的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此外,樂隊中已經存在的樂器在技術上的完善提升了管弦樂隊的精湛演奏。貝遼士和華格納是對管弦樂隊表現力的提升最主要的作曲家。

由鋼琴伴奏的獨唱歌曲是浪漫主義音樂表現最受青睞的另一媒介。人聲也是一種個性化的樂器,它與浪漫主義的文學因素相結合,使得曲詞更具表現力。鋼琴在十九世紀的歌曲中扮演著愈加重要和獨立的角色。

歌劇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一種重要音樂藝術形式。歌劇將音樂、戲劇、與詩歌動的相結合,能給觀眾的情感帶來強大的沖擊。

 

〈表演實踐〉

管弦樂隊編制的擴大,使其成為浪漫主義音樂表現的最重要載體之一,因而樂隊指揮也成為一位表演行家。指揮棒的使用將指揮家的位置從鍵盤樂器前轉移到了指揮台。韋伯、孟德爾遜、貝遼士、李斯特、華格納和馬勒等作曲家都以指揮家的身份而聲名大噪。

這是一個熱衷於大型節慶式演出的時代。由於這一時期對音效和力量的重視,故常有大量表演者參與演出。有時,如貝遼士的作品,大型管弦樂隊和合唱(如安魂曲Requiem)構成了作曲家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浪漫主義音樂實踐中,即興impromtu藝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因為這時期的音樂作品較為複雜,並且對表演者有精確的指示。但少數作曲家(如蕭邦和李斯特)繼續對即興手法有精彩的發揮。在協奏曲寫作中,大多數的華彩段cardenza都以一種具有即興效果的方式明確地寫出來。

 

這一時期對個人主義和壯觀場面的強調,催生了多位炫技性演奏家,李斯特就是一位最成功的炫技鋼琴家。他的個性和戲劇性效果以及精彩輝煌的演出,使他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傳奇人物。帕格尼尼Paganini將小提琴演奏技巧發展到了如今大家所看到的狀態。他對雙音、泛音和顫音,令人目眩的表演,至今對小提琴演奏者仍是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演奏家,他影響到了包括李斯和貝遼士在內的許多作曲家。Joseph Joachim是另一位浪漫主義小提琴家,對布拉姆斯的音樂產生了重要影響。

 

〈聲樂音樂〉

藝術歌曲Lieder在浪漫主義音樂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為聲樂與鋼琴所譜寫的詩歌具有高度的個人性和主觀性。鋼琴營造並維持著每首詩歌的情緒基調,它是與演唱者地位平等的合作者。舒伯特、布拉姆斯、胡爾夫Hugo Wolf是最為重要的德國藝術歌曲作曲家。藝術歌曲的表演場所主要在贊助人家中。法國和俄羅斯作曲家也發展創作了高質量的藝術歌曲文獻。

浪漫主義歌劇有誇張壯麗的場面,使用一種關於英雄主義和史詩般、以及超自然、神秘和激情傾向的題材。

 

十九世紀上半葉仍有重要的彌撒曲mass作品產生,尤其是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此前的安魂曲requiem是為葬禮儀式而創作的。十九世紀創作安魂曲的目的已經脫離了其早期的禮拜性功能。貝遼士、威爾第和布拉姆斯所譜寫的安魂曲是這一體裁的代表作,但都只適合於音樂會而不適用於禮拜。

浪漫主義時期的清唱劇oratorio遵循了韓德爾的合唱的傳統,再加入了浪漫主義風格的旋律、和聲和音效的特質。孟德爾遜的Elijah是這類作品的典範。

 

〈器樂音樂〉

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創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曲Dances,如波蘭舞曲polonaise、馬祖卡mazurka等。此外,一般的民族舞曲——如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和斯拉夫舞曲——也成了許多作品的基礎。有時,象徵觀念或事件的舞曲樂章——如聖桑的《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和李斯特的《Mephisto Waltz》——使浪漫主義作曲家有機會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去強化情緒氣氛。

狂想曲rhapsody在浪漫主義音樂中,常用來表示一種具有民族情懷或史詩特徵的主題的自由曲式。這是一種常帶有對比和浪漫主義張力的單樂章形式。此曲式多以管弦樂或鋼琴曲目出之。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就寫有近十九首這種狂想曲,自譜以鋼琴和管弦樂的兩種版本。瑞典藉的Enesco也寫了三首瑞典狂想曲Swedish Rhapsodies。

大多數的歌劇都有序曲overture,但序曲有時不一定和歌劇有關;它們有時是營造一種與某個文學主題、或與某事件相關的管弦樂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節日序曲等》。此類作品多遵循奏鳴曲式的原則。

 

標題性交響曲programmatic symphony和交響詩symphonic poem是浪漫主義時期管弦樂標題音樂的兩種典型形式。標題性交響曲的結構大多擺脫了古典主義時期的規範。標題更多樣化:可以是一個簡單的音樂以外的標題,也可以是詳盡的文字描述。交響詩,有時又稱「音詩tone poem」,是由李斯特所創立,他自己就寫了多首音詩。

浪漫主義時期的交響曲symphony,是以古典主義時期的模式為基礎。有些作曲家(如貝多芬和舒伯特)密切遵循古典風格;但另一些作曲家(包括了貝遼士、馬勒、布魯克納、西貝流斯、德伏扎克和柴可夫斯基),很大程度上背離了古典風格。交響曲成了十九世紀最重要的複合性器樂的音樂形式。作曲家豐富了交響曲的音效,並將之與文學內容相結合。浪漫主義交響曲的主題對比程度甚於古典主義交響曲,尤其是充滿動力之第一主題與較為抒情的第二主題之間的對比。轉調key更為多樣。每個樂章使用相同的主題或部分主題以達致統一性。古典交響典偏重第一樂章,但浪漫時期常將重點放在末樂章。有些作曲家為了強調末樂章的高潮而將獨奏或合唱加入到交響樂中。小步曲minuet樂章通常被諧謔曲scherzo所取代。變奏曲variations也常被引入。有些作曲家作使用五個樂章,而不是古典交響曲的四個。

浪漫時期的協奏曲比十八世紀更具交響性,技巧上的高要求也使得獨奏部分更為精彩絕掄。浪漫時期協奏曲的音樂發展依賴多於樂隊而非獨奏樂器。作曲家通常不再使用古典協奏曲的雙呈示部exposition;浪漫主義者對循環形式的偏好也體現在協奏曲中。

 

芭蕾在十七和十八世紀是歌劇的一部分。到了十九世紀,芭蕾延續了它的重要地位。但在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將芭蕾作為一種獨立於歌劇的音樂形式。法國的Delibes和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在這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戲劇表現通過音樂及其相應的舞蹈而得以實現。

 

資料來源:

《西方音樂簡史An Outlin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作者:  Milo Wold、Gary Martin、James Miller、Edmund Cykler

翻譯者:劉丹霓

出版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插圖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