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140126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

音樂140126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
蕭律師執筆

每屆聖誕節,香港芭蕾舞團就開始一連數天上演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 這套舞劇和聖誕節有關,但完全不同於《彌賽亞》等譜寫耶穌誕生的劇目,只是講述一個女孩在聖誕前夕發生的神話故事。
我深深喜愛這套芭蕾舞劇和它的音樂,甚至比同是柴氏名著的《天鵝湖》和《睡美人》更甚,我對它「加分」是由於曾和這套舞劇互相緊扣著達十多年之久。

1994年,香港芭蕾舞團前行政總監 楊宇平先生邀請我替該團拍攝劇照。楊先生找我,原因可能是看過我在1992年溫哥華文化中心展出的100幀《中國戲曲》攝影作品。 此番展出對我的攝影藝術生涯影響深遠。首先,它們吸引了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前社長Peter Milroy,從而導致由該出版社聯同美國西雅圖大學在1997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英文版) 《Chinese Opera: Images and Stories》。 楊先生的繼任者 吳杏冰女士又對我禮遇有加。就如此,我在長達十四年的歲月中,在昏暗燈光下,在全綵排full rehearsal時刻,與時間競賽,在電光石火間抓拍舞者的瞬間。其成果導致2002年香港大學出版了我的第二本書《The Hong Kong Ballet》。

由於《胡桃夾子》是每年都上演的,所以我少說也看過二十次,對每段音樂和劇情的連繫都滚瓜爛熟。

演出《胡桃夾子》當然要全劇伴奏而不單只是組曲;組曲只會在音樂會上演。 所以我聽《胡桃夾子》是整套聽的,不太喜歡聽組曲。
組曲是柴可夫斯基自己編的,有第一和第二組曲,作為音樂會之用,所以不理會劇情,樂段跟劇情先後顛倒也無所謂。 由於我和此曲的歷史淵源,一聽音樂腦中自然泛起舞臺的情景,無法容忍組曲的次序。 另外一個原因組曲較偏重第二幕的樂段,而沒有了第一幕中父母及女孩 嘉麗Clara的樂思、聖誕樹下、在松林中等的悅耳樂段,這完全是我個人的喜愛。

《胡桃夾子》之所以深受孩子和父母歡迎,是由於故事發生於聖誕節,聖誕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 它是孩子愛聽的神話故事,舞劇中有小孩舞踏員,第一幕尾更加入兒童合唱團,而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小女孩 嘉麗。

《胡桃夾子》是柴氏所寫的三個芭蕾舞曲的最後一首,為Dumas版本的 荷夫曼浪漫故事《胡桃夾子與鼠王》改寫的芭蕾舞配樂。 1891年他應美國之邀前赴紐約參與 肯尼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的開幕大典。這樂曲大部份是他由莫斯科至柏林途中寫下的。首演的編舞者Marius Petipa對配樂的撰寫可真有點要求;他向柴氏開列以下的「清單」。這種要求,當然是與舞步步法及劇情有關:

(1) 悠和音樂64小節; (2) 在聖誕樹亮起時,燦爛光輝的音樂8小節; (3) 孩子進場,活潑歡欣音樂24小節; (4) 在驚異時刻,若干小節顫音; (5) 一首進行曲,64小節; (7) Incroyables進場,16小節洛可可式(小步舞速度);(8) 快步舞(沒有列明節數); (9) 杜西米爾進場,令人感受敬畏、但喜劇式的音樂,16-24小節。24小節音樂由沒有那麽凝重、漸變輕快、再變成歡樂。(10) 8小節沉重音樂,之後靜止;重複這8小節,又靜止。4小節令人吃驚的和弦。 (11) 8小節馬組卡mazurka節奏;再來8小節;又再來16小節;(12) 令人醒神、急速的圓舞曲。

最後就變成現今我們聽到的版本。
140126a

第一幕,雪花仙子之舞。
140126b

第一幕終曲前大雪紛飛的場景。

樂曲大致分十七段。 樂段有時交叉或重複而出,主題明顯,如父母、孩子們、袓父、魔術師、嘉麗、鼠王、胡桃夾子王子等樂思俱清晰可辨。

140126c

第二幕中之阿拉伯舞。

這套完整的舞曲由於太受歡迎,每間具規模的唱片公司都有錄音,有些指揮,如Antal Dorati,就不只一次指揮不同樂隊及替不同唱片公司灌錄這首樂曲。 現時最受「熱」捧的是Decca安素美Ernest Ansermet指揮Suisse Romende Orchestra的版本,原版黑膠唱片價格一升再升。平情而論,Ansermet版本有其收藏價值,但不必「搶」。 純以欣賞音樂而言,還有其他的選擇,演繹與錄音都不亞於這個版本。 這套兩片裝Decca編號SXL2092/93的唱片,灌錄於1959年黑膠唱片巔峯時期,單從錄音而言,確是水準之作。但我覺得Ansermet這套演繹,除錄音佳外,並無驚喜,大有「依書直說」的味道。

相信大部份香港發燒友都不大認識波蘭裔美藉指揮Arthur Rodzinski。 他和Ansermet差不多是同時期人,年幼九歲。 Ansermet以當時人而言可算長壽(1883-1969),而Rodzinki離世於1958,正當黑膠片盛世,所以他的身歷聲錄音聊聊可數。 我們有幸,在他去世前,他指揮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為美國Westminster灌錄了整套「胡桃夾子」全曲,是兩片裝身歷聲版,編號WST-203,以Westminster馳名的皇牌Natural Balance制式灌錄,定位準,各組樂器位置清晰可辧,我覺得比Decca/Ansermet版本還要好,而且Rodzinki個人風格強烈。

第一幕看似平淡,速度比一般略慢,但手法細膩,力度隱忍不發,直至胡桃夾子變為王子時,整個樂團拼發出的音效才達到高潮。第二幕活潑、熱鬧,Rodzinki放了開去。梅糖仙子和胡桃夾子王子的雙人舞樂段,先頭幾小節以豎琴帶起,隨著甜美的大提琴應和,管樂組的雙簧管、巴松管跟進,最後長號、大管、小號、短笛、鐃鈸等依次引入,全段舞曲蕩氣廻腸,精彩之極。這版本屬天碟無疑,不讓Ansermet專美。購買這套唱片,必須要買紅底黑Stereo字的頭版。

另一個值得向大家推介的是CBS/Melodiya、由俄羅斯藉Gennady Rozhdestvansky指揮Bolshoi Threatre Orchestra的身歷聲版本,編號是M2-33116,亦是兩片裝,由Melodiya在前蘇聯錄音,由CBS在美印製及發行。後來德國的Eurodisc也發行這版本,編號是80537XDK。這錄音確稍遜前述兩個版本,但演繹獨特,全曲速度比Ansermet版本略快,最出色的一段是在松林中,Rozhdestvansky利落處理高潮手法令人震撼:長號、小號、低音提琴增添氣勢引入兒童無字的合唱,直至第一幕終結。這個版本最易找,也最便宜。

Antal Dorati是一位近乎全能的指揮家,也是柴氏作品演繹的權威。他灌錄此曲前後共三次,都是身歷聲及單聲道雙版制。第一次在1958指揮Minneapolis SO,由美國Mercurry發行。我覺得此版本音場稍窄,聲音放不開來。第二次在1962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再由Mercury以35mm母磁帶灌錄,是可和前兩版本並駕齊驅的靚聲版本,亦屬天碟級,唱片編號是SR2-9013。 但切記不要買Golden Import版,輸一條街。Dorati第三次灌錄此曲是在1976年指揮ConcergebouwOrchestre, Amsterdam,由Philips發行,編號6598148/9。我相信首次發行這版本是在英國而不是慣常的荷蘭。

澳洲籍的Richard Bonynge擅長指揮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歌劇及芭蕾舞樂。他在1972年指揮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灌錄過這套舞樂,由Decca發行,唱片編號SXL-6688/9。Bonynge的演繹瀟灑華麗。

作者附記: 原文刊於《發燒音响》2013十二月份及2014一月份兩期,經删去多幅插圖,再稍加修剪而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