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40218西哈努克的少年時代(下)

說史140218
西哈努克的少年時代(1941-1953)(下)
朝日執筆

(四)因勢利導—- 西哈努克的世界巡迴之旅
西哈努克手上其實也並沒有多少籌碼,所恃的就只有柬埔寨人民的反法情緒,還有當時的國際形勢。 其時法國正在越南與胡志明的 “越盟”交戰,西哈努克巧妙利用了這一個時機。1953年西哈努克以渡假名義前往法國。他三度致函法國總統 奧利奧爾Jules-Vincent Auriol並獲邀於愛麗舍宮共進午餐,但法國總統對西哈努克的要求置若罔聞。

1949年中國政權易手和越共的崛起,讓當時整個西方世界都瀰漫著一股「恐共」的情緒。 西哈努克決定以此發動一場國際輿論攻勢。他留下首相 賓努與法方繼續周旋,自己則到各國巡迴訪問,爭取國際支持。

1953年4月,西哈努克抵達華盛頓,會見了國務卿 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但杜氏的冷淡態度令他非常失望。會後西哈努克接受美、日、加的媒體訪問,不斷塑造受壓迫的被害者形象,並提出「擔心」,若法國數月內不允柬國獨立,柬國人民為了爭取獨立,「很有可能」會投向越南共產黨人的懷抱。

《紐約時報》以頭版發表了這篇講話,引起國際強烈關注。 西哈努克欲擒故縱,故意在報道刊出後,即前往日本繼續其訪問行程,裕仁天皇熱情接待。 一如西哈努克所料,在東京他收到 杜勒斯的通知,法國同意「認真考慮」柬埔寨的要求。

當然,要老牌殖民者法國一下子將肥肉吐出,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果然,法方建議容許柬國「全面獨立」,同意建立一個包括柬國軍官的聯合參謀部,以取代原先的法國參議部,統領柬國三軍。 言下之意,仍是要掌控柬國軍事。 另外,法國還要求保留法國人在柬國的「治外法權」,及在經濟、財政上的諸多利益。西哈努克對此斷言拒絕。

西哈努克認為在國際上已建立了足夠的輿論基礎和聲勢,受壓迫者的形象和被迫親近越共的「無奈」,同時獲得左右兩翼的支援。 於是,已成為國際新聞人物的他再一次透過各國通訊社,向全世界發表聲明,指柬國絕不接受1949《法柬條約》,並堅持退出法蘭西聯邦以實行「完全的獨立」,然後返回國內領導抗爭運動。

(五) 獨立之父—-「王家獨立十字軍東征」
西哈努克回宮後,法國立即派人加強對金邊各方面的控制。 西哈努克感到在金邊難以行動,於是帶同親信離宮,並揚言作為領袖必須先國而後家,故「在獨立成功前絕不返回金邊」,一時間贏得舉國人民喝彩,而法國人亦對其無可奈何。 西哈努克在吳哥王朝故都 暹粒建立行動總部,雖然缺乏正規軍力,卻反而讓他想到「低度武力抗爭」的妙招。1953年8月底,國王宣佈進行「軍事動員」,號召三十萬愛國青年男女,用木桿、扁擔為武器,在通往 暹粒等西部三省的路上架設路障,不准法國人通行,並聲言準備發動「東征」。

其時法國正深陷於越南的戰場,故深恐西哈努克的柬埔寨真的會與胡志明的越盟連成一線,於是同意再次會談。 法國希望儘快與與西哈努克達成妥協,以便爭取時間擺平越南戰場,再回頭解決西哈努克。 西哈努克當然明白箇中形勢,故此一直對法國窮追猛打,最後提出單一項底線要求—- 保留柬國作為法國軍事基地,直至印支(越南)戰爭結束。西哈努克洞察形勢,知道胡志明此刻正是越戰越勇,談判拖延下去對法國更為不利。 而柬國與強鄰交惡,則絕非明智之舉,因此斷言拒絕法國要求。

那邊廂,法國在印支戰場節節失利。 西哈努克更是寸步不讓,堅持必須完全收回柬埔寨國防、治安、法律和經濟等所有權力。 法方已是強弩之末,但還是作出最後的努力,希望能把西哈努克拉入反共陣營,並以停止經濟援助為脅。 對此,對形勢洞若觀火的西哈努克發表聲明:「只要共產黨政權不干涉柬埔寨內部事務,柬埔寨沒有必要去反對他們。我們要求獨立勝於任何援助。」
這一聲明可謂一箭三鵰。宣示中立態度,一方面不會與越共交惡,另一方面亦等同保證柬埔寨不會變成共產國家,算是答應了法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半個要求」,另外還在國民面前豎立了威武不屈的形象。

法國無計可施,最終在1953年10月17日與柬方簽訂最後也最重要的軍事指揮權移交協定。11月8日西哈努克從 暹粒凱旋還都 金邊,千萬群眾沿途夾道歡迎國王聖駕。 自前往法國到重返金邊,僅九個月的時間,西哈努克兌現了他對人民的諾言,爭取了國家的完全獨立,他在回憶錄中稱此行為「爭取獨立的王家十字軍東征」。

11月9日,法國駐柬高級專員(相當於以前的殖民地總督)和駐柬法軍總司令,在金邊王宮前舉行的盛大權力移交儀式中,將柬埔寨的行政、軍事、司法和治安權,全部移交到西哈努克國王手上。 11月9日自此被定為「獨立日」。
一周之後,立法機關通過議案,授予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民族英雄」的稱號,而在廣大柬埔寨人民的心中,這位剛過而立的青年國王,無疑就是他們最偉大的「國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