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史131001最寒冷的冬天(二)美國參戰

說史131001

最寒冷的冬天(二)美國參戰

蕭律師執筆

 

杜魯門決定出兵

北韓人侵入消息傳到華盛頓時,已是星期六的深夜,杜魯門Truman總統仍在密蘇里州獨立城家中,其他要員也都各有週末活動。國務卿 艾奇遜Dean Acheson叫醒了總統:「北韓進攻南韓了」。

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看到事件重要性的信號,在週日清晨從東京發電報告訴杜魯門和艾奇遜:「一旦南韓人堅持不住,美國就應出面干涉。如果我們坐視南韓被推翻,就會引起一連串災難性的後果,從而極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他並提醒杜魯門要從政治立場去考慮這起事件。

 

杜魯門和軍事顧問在 佈雷爾大廈Blair House開了一系列馬拉松式會議後,作了一項歷史性決定: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南韓。*** 南韓在美國人眼中未必有多重要,但是美國必須對共產黨的挑釁做出回應。

杜魯門政府試圖理解北韓的進攻意欲何為; 他們不再將此事單純視為韓國的一半進攻另一半,而是希望能窺探到此事背後更深層、更黑暗的意義。 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北韓的侵略行動直接受莫斯科指使,史太林才是整個行動的幕後主腦,金日成不過是他在北韓的代理人。 直到後來蘇聯的機密檔案公諸於世後,人們才發現這種觀點與事實完全不符。**** 年輕氣盛的金日成才是韓戰真正推手,一向謹慎的史太林只不過是極不情願地默許附和而已。

與會人員達成如下共識:立刻動用空軍減緩北韓的攻勢,同時向聯合國提報此事態以尋求支持。 杜魯門立即簽署命令,要求空軍在南韓領空與北韓爭奪制空權,並從菲律賓調動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以防臺灣落入中國共產黨之手。

 

艾其遜擔心北韓軍事行動是蘇聯侵略計劃的偽裝,他就此問題徵詢蘇聯問題專家肯楠George Kennan的意見。 肯楠認為蘇聯並不想和美國進行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但如美國坐現北韓占領整個朝鮮半島,從而喪失該地區對美國的信任,蘇聯當然大喜過望。肯南續評論在策劃如何因應韓國問題時,美國應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危險不在歐洲而在亞洲。*** 在亞洲,蘇聯很可能會以中國作為代理人而捲入其中,美國應當對此慎重回應。 這的確是由美國最重要的蘇聯問題專家所提出清醒而有預見力的建議。他沒有列席佈雷爾大廈的會議,著實令人失望。

 

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建議杜魯門尋求國會兩院批准美軍即將在南韓展開的軍事行動,艾其遜反對,認為現在是兵貴神速的時候。

剛從而韓國視察歸來的 麥克亞瑟MacArthur向參聯會報告:「美國急需大量增兵南韓。 想要守住現在的戰線,收復失地,唯一的保障就是派遣美軍地面部隊深入南韓戰場,單憑空軍和海軍力量難以得勝利。」

六月三十日,杜魯門批准了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南韓的請求,正式標誌了美國地面作戰的開始。*** 麥克亞瑟曾誇下海口,只要華盛頓不對他橫加干涉,他可以輕而易舉遏止北韓的入侵。可是現在,他卻說需要兩個師(一個師約15,000士兵)才能完成這個目標。後來事實證明,即使如此,他還是低估了對手的實力,過份高估自己軍隊的素質。

 

杜魯門和麥克亞瑟

美國即將出兵南韓,杜魯門依靠一名他從不喜歡、而對方也從不尊敬他的指揮官。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 艾森豪曾向參聯會副主席 李奇微Matt Ridgway說:「現在南韓戰場急需一名更年輕的指揮官,而不是一個誰也管不了的人、一個擅自決定什麽消息可以讓華盛頓知道、什麽消息必須隱瞞不報的人。」

當時麥克亞瑟已年逾古稀。這位來自西點軍校的天才人物,少年得志,一路青雲直上,最後成為美軍高級將領。年少時他獲得校史紀錄最高分(四年平均成績98.14分);他總是獲得晉升的最年輕軍官:最年輕的師長、最年輕的校長(還是西點軍校實施現代化改革的代表人物)、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最年輕的少將及最年輕的上將。 他經常費煞苦心竭力維護自身的形象,時時刻刻都確保自己在每一場勝利中能得到最大的功勳與褒獎,手下能得的越少越好。***

 

一九五零年的麥克亞瑟高高在上,所有人都必須依他的指令行事。他不僅在規模龐大的軍隊中糾集了一支唯他是從的小部隊,創造出一個由他一人大權獨攬的小世界。華盛頓方面的任何指示、建議甚至命令,即使是來自上級部門,他一概置之不理。在他的觀念中,那些所謂上級根本無法與他相提並論,因此也就沒有資格對他非難或發號施令。***

麥克亞瑟的所謂忠誠是條單行道,所有的人都必須效忠於他,但他卻可以明目張膽地違背總統的旨意,大張旗鼓地和華盛頓的上級分庭抗禮。1948年他試圖獲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但慘敗。1950年出征南韓時,一般人都認為他是在為1952年總統大選鋪路。

在東京司令部裡,沒有誰會挑戰麥克亞瑟高調的言論。 雖然他早已與真正的美國失去交流,而且從沒有真正理解過這個國家,卻仍會大談特談美國時政。 然而,他身上缺乏一種任何成功的軍事將領都應該具備的關鍵素質:傾聽的能力。不過他根本就不想學會這種能力。

 

從一開始,杜魯門和麥克亞瑟就注定無法和諧共處。 麥克亞瑟對杜魯門毫不尊重,杜魯門同樣打從心裡不喜歡麥克亞瑟,更談不上信任。 杜魯門不知怎樣應付一位妄自尊大的五星上將。 在麥克亞瑟眼裡,杜魯門是一個糟糕透頂的政治家、一個令人討厭的羅斯福接班人。 一個毫無建樹的小人物怎能在我的頭上發號施令? 杜魯門和麥克亞瑟都把彼此看成異類,水火不容。

從1945年杜魯門成為總統的那一天起,這兩人之間就問題重重。他們的意見分歧首先發生在裁軍問題上。 在二戰結束之第一個月裡,杜魯門政府決定延緩戰後的裁軍計劃,但麥克亞瑟卻在東京宣佈他不需要五十萬美軍駐守日本,二十萬已足夠。 杜魯門政府認為,麥克亞瑟在舉國上下一致要求延緩裁軍的當下,拋出這樣的言論,是和政府對著幹,而且是故意做的。

布萊德雷Omar Bradley和艾森豪Eisenhower認為麥克亞瑟的行為乖張。身為軍人,他不該干涉政治,不該表明自己的政治觀點,更不該把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國家安全之上。*** 換了是其他軍人,會立即被解除軍職或至少遭到重懲,但沒有人敢公然反對他。

1945年九月和十月,杜魯門連續兩次要求麥克亞瑟回國述職,到時會讓他在參、眾議院發表演講,並授予他陸軍十字勳章。 雖然表面上是新任總統的一次盛情邀請,但實在是三軍統帥對他下達的命令。 然而麥克亞瑟沒有把它當作命令看,連續兩次拒絕了總統。

在美軍剛介入韓戰期間,杜勒斯曾建議杜魯門立刻更換司令,但杜魯門有他的想法。麥克亞瑟極熱中政治,資歷深資,國人又視他為民族英雄,很可能會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為了不讓麥克亞瑟達到目的,杜魯門只得讓他遠離美國。***這或許解釋了總統要依靠一個自己既不喜歡、又不信任的將軍來指揮一場遠在千里之外的戰爭。

杜魯門和麥克亞瑟兩人幾乎從未真正有過共同的目標,也從未達成任何共識。他們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場戰爭。可是冤家路窄,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這兩個思想意識迥異的人物卻因韓戰而糾結在一起。 在韓戰的過程中,杜魯門發現自己的三軍統帥寶座被受麥克亞瑟威脅,但麥克亞瑟也因對杜魯門的無禮和怠慢而使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受到嚴重損害。

參考
《最寒冷的冬天 :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八旗文化